关羽是东汉末期的名将,关于他的故事,从桃园三结义到三英战吕布,从斩颜良诛文丑到千里走单骑,从单刀赴会到水淹七军,最终大意失荆州,无奈败走麦城,人们无不津津乐道。从东汉时代的一员战将到后来“义薄云天”的关圣帝君,关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忠义的化身。每年农历的五月十三又称“关公磨刀日”,相传这一天关二爷要把他的青龙偃月刀拿出来磨一磨,磨刀要有水,所以传说五月十三会下雨。无巧不成书的是上海及周边江南地区,五月十三常常会阴雨连绵,更让“关公磨刀日”的传说深入人心。
上海城隍庙供奉的关圣帝君
图片来自“上海城隍庙”公众号
其实传说中关公的生日五月十三正是黄梅季节,每年这个时候,下雨是大概率事件,只是口口相传至今,是老辈人的执着。关羽籍贯山西,他一生征战,活动轨迹大多集中在中原地区,来到如今湖北省境内的荆州,算是“南下”了。地处长江出海口的上海,恐怕他从未来过,但传统上海人仍有关羽崇拜。在老黄浦和卢湾交界处的淡水路金陵西路,就曾有座关帝庙。如今这一地块变化很大,知道关帝庙的人已经不多了。
关帝庙旧址示意图
一般认为淡水路是属于卢湾的道路,其实不然。当年,这一段老黄浦区和卢湾是以金陵西路为界,在金陵西路和延安东路之间,曾有约两百米的一段淡水路,却是属于老黄浦区的。如今这里已经是延中绿地的一部分,这段“淡水路”也成了林间小路,路牌没了,只在金陵西路口有个行人的出入口,依稀能辨认出当年淡水路的印记。连云路以西、淡水路以东这块区域,当年在上海滩上是很热闹的。四十年代建成“新城隍庙”和百花商场,新城隍庙拆除后又有过连云路小商品市场,人口密集商业繁盛,很有人气。后来整条延安路建成高架,接着建设延中绿地,原有的旧房危房得到改造,城市也多了块“绿肺”,但居住在这个区域的人,搬去了别处。曾有过的人文景观,也就难觅踪影了。
四十年代末的“关帝庙”
关于淡水路金陵西路口曾经的这座关帝庙,暂时未能搜到照片,文字资料还是有一点。这座关帝庙原名“长浜关帝庙”,因门口这条金陵西路原是条河道,名为“北长浜”。文章前头说到老黄浦区和卢湾区的交界,传统上认为是以延安路(洋泾浜)为界,在这一段,是以金陵路为界,或者说以北长浜为界。
北长浜为原黄浦区和卢湾区的分界
当年淡水路两侧曾有夜校、药厂、成衣业同业公会等。在淡水路金陵路口的东侧,建有一座关帝庙。根据《黄浦区地名志》记载,该庙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准确的地址是金陵西路52号。1959年停止活动,1985年拆除改建为房管所和托儿所。不过在一份关于佛教高僧持松法师的记载中,写到三十年代大居士欧阳竟无在淡水路57号(长浜关帝庙同一地址)觅得两厢一厅之楼屋,出巨资8000银元购下,改建为佛寺,并亲题“圣仙慈寺”匾额悬于门楣,请持松迁入居住,持松在这里安心著述修持,后因寺院收入微薄,将寺前原有花园处辟为关帝庙,后来关帝庙名气越来越响,知道圣仙慈寺的人反而比较少。
持松法师
1894-1972
无论如何,这一段消失的淡水路上,曾经有过的关帝庙已经在城市更新的滚滚浪潮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从持松法师的圣仙慈寺到香火鼎盛的关帝庙,都已是历史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