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过年,真到过年又怕过年。忙忙碌碌一整年,好不容易有几天休息,发现不要说七天八天,哪怕十天半个月也是不够的。出去玩吧,迎头遇上春运,各种车票难订。开车就更不用提了,各地高速公路上堵车的新闻时时看到,往南走天气暖和还算好,要是堵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那可不是好玩的。“在家千日好”,干脆宅在家里如何?也难。走亲访友嘘寒问暖,哪怕是微信上问个好,从大年夜开始,天天有名目,时时要祝福。时间精力金钱不去说了,就怕漏掉哪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等你确认该问候的朋友都问候到了,等部分老同志问候到第七第八轮,也该回去上班了。每年过年我的固定节目之一是大年夜和几位老友到豫园湖心亭小坐,上午去,坐一会儿聊聊一年来的心路历程,中午各自回家吃饭。据说九曲桥上走一走,一年的烦恼忧愁都能忘掉,当然每年那个时间点上桥下桥,都需要挤一挤。好在排队两三小时大多发生在下午,上午人不多,等一等就能过。今年正宗的湖心亭装修,茶室搬到荷花池北侧,稍微找了找,每年的老规矩还是得“规矩规矩”。
每年九曲桥走一走
一年烦恼忧愁全忘掉
今年过九曲桥时,或许人确实有点多,我稍微望了望野眼,朝湖里漂亮的花灯多看了几眼,忽然有个想法。九曲桥把荷花池隔为南北两个半区,北侧靠近豫园正门的地方,原来是有一座铜像的,纪念的是上海本土的先贤李平书先生。他老人家毕生精力用于发展上海的现代化事业,作为上海人,不应该忘记他。李平书的铜像因为历史原因撤除了,如能恢复,应该是上海的一件大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湖心亭北侧曾有李平书铜像
李平书何许人也?凭什么他能在城隍庙豫园拥有一座属于他个人的纪念铜像呢?关于他的人生,有专著也有专文,我想总结起来,不外乎有几个方面。首先,李平书先生是辛亥革命上海光复的元勋之一。要知道李平书出身浦东高桥(当时属于宝山县)的医药世家,做过封疆大吏张之洞的幕僚,参与辛亥革命是要掉脑袋的,可就是这么一位年过半百的乡绅和前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正式的职位是湖北武备学堂总稽查、提调),冒着生命危险和陈其美等人组织敢死队,攻下道台衙门、县衙和江南制造局,上海因此光复。这样的人,不值得纪念吗?
李平书铜像基石铭文
由爱国人士黄炎培先生撰写
早在上海光复之前,李平书就参与上海城市的现代化建设,首创上海自治运动,创立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担任总董。修缮道路、建造桥梁、开辟驳岸码头,为了让衰败的老城厢和租界连通,新开了几座城门。辛亥革命前两年的1909年,上海成立自治公所,李平书当选总董。上海光复以后,他主持拆除上海城墙、修筑马路。如今说起上海的市政建设,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租界。而李平书和他的“小伙伴”们思考的,是在中国人生活的区域,怎样能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可惜的是,如今南市闸北留下的市政设施大多已经消失。历年战乱是主要原因,但后人对上海地方人士在现代化过程中作出的努力不重视,也是一大因素。他们是上海本乡本土自己的绅士,他们建设的市政设施或许和租界还有差距,但他们的努力,难道不值得后人铭记吗?
李平书
1854-1927
李平书出身于医药世家,家传的当然是中医。但他对西医非但不排斥,而且积极推广。上海第一所国人自办的西医院——上海医院(即后来的第二人民医院)就是由他集资办起来的。他可能是最早主张“中西医结合”的医者,1905年他和张竹君合作,开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中西合璧的女子医科学校——上海女子中西医学院,他自掏腰包“三万两”。这样的仁心医者,难道不应该有座纪念碑吗?
1907年
上海女子中西医学院
首届中医学预科班毕业照
左一李平书
右一张竹君
李平书1927年去世,家乡人没有忘记他。1931年,上海本地乡绅呈请市政府在陆家浜路斜桥为李平书立像,并提议陆家浜路改名“平书路”,由雕塑家李金发制作的李平书铜像于1934年完工。但斜桥没有树立起李平书雕像,陆家浜路也始终是陆家浜路,不曾叫过“平书路”,李金发创作的雕像也失踪了,只留下一张照片。
李金发创作的李平书铜像
后下落不明
为李平书立像的事到1936年旧事重提,这次由江小鹣、滑田友合作,像高三米。铜像制作完成后,暂时安放在小南门救火会大院里。不久抗战爆发,爱国人士把铜像埋入地下以保安全。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命运多舛的李平书铜像终于在城隍庙湖心亭举行落成仪式。这座李平书铜像伫立了13年。
这一版李平书铜像
系江小鹣、滑田友作品
四十年代末上海地图
标注的“李公平书范像”
1959年,当时的邑庙区文化局以“荷花池很小”、“立铜像很不美观”为由,建议将铜像移到文庙。在这份文件里,邑庙区文化局认为李平书“对上海地方建设有些贡献”,这一点还是肯定的。但铜像后来没有去文庙,而是放在了蓬莱公园。1966年后,李平书铜像就此消失……
李平书原名安曾 字平书
后改名李锺玨
有人把他的名字写成“锺珏”
但看他自己的签名
应该是两个王组成的“玨”(jue)
就这样又过了六十年。李平书的名字已经很少有人提起,李平书的铜像只有在老照片里才能看到。李平书奋斗一生的市政事业,也大多随着城市更新而逐渐消失了。城隍庙,曾经做过工艺品商店,后来恢复为道观,香火鼎盛。莲花池里的基座上,增加了一位少女的塑像,当年提出的理由是“荷花池很小”,好像也站不住脚。每年的春节,南来北往的人们走过路过,都会驻足观赏荷花池里的花灯,拍照、留念。却很少有人想起曾经为上海作出过贡献的李平书。
李平书铜像所在位置
如今也是一座雕像
小南门救火会
李平书铜像曾经在此安放
这也是他保留下来
不多的纪念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