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跟随五星体育赛事转播团队赴法国巴黎参加奥运会电视公用信号制作,微信公众号未有更新。不少朋友询问:还有没有文章可以看了?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这不,来了。昨天是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日,朋友圈很热闹——自发的。邓公逝世是1997年,距今已有二十七年了,人们依然怀念他。邓小平和上海有缘,早年在上海从事革命工作,在我办公室楼下的南京西路青海路口的善庆坊、石门一路南京西路口的柏德里等,都曾留下足迹。
1920年,16岁的邓小平从上海出发,赴法国勤工俭学,到1926年离开法国赴苏联,他在法国工作和居住五年多,足迹遍布多座城市,有巴黎、马赛这样的都市,也有巴耶、克鲁梭等小城镇,在巴黎南部蒙达尔纪的夏莱特市哈金森橡胶厂工作时间较长。这次我们到巴黎参与奥运会电视转播,工作之余也想追寻伟人的踪迹。打听下来,蒙达尔纪(Montargis)有中国旅法勤工俭学纪念馆及邓小平广场等,但距离巴黎有一百多公里车程,因工作安排原因无法前往。但在巴黎市区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弗鲁瓦大街有周恩来同志故居,邓小平同志当年也曾在此街居住和工作过。那里距离我的住处不远,乘坐地铁无需换车即可到达,我们同事十多人一同前往参观。
巴黎奥运会期间
笔者在周恩来故居门前留影
所站位置即历史照片拍摄处
戈德弗鲁瓦街的周恩来纪念碑
周恩来故居纪念碑雕塑的创作者保罗·贝尔蒙多(Paul Belmondo)系罗丹的再传弟子,也被认为是罗丹学派的传人。很多去巴黎旅行的国人都要到巴黎歌剧院打卡,也会被歌剧院门前著名的雕塑《舞蹈》所深深吸引。《舞蹈》的原件系法国雕塑家让-巴蒂斯特·卡尔波(Jean-Baptiste Carpeaux)创作的,现在奥赛博物馆展览,巴黎歌剧院门前看到的《舞蹈》是贝尔蒙多复制的。在中国,老贝尔蒙多的儿子小贝尔蒙多(jean-Paul Belmondo)更为著名,是法国国宝级的男演员。他主演的《断了气》《戏梦巴黎》等片受到文艺青年的追捧,还有一部商业片《王中王》八十年代在中国上演,风靡一时。
贝尔蒙多父子都和中国有缘
巴黎歌剧院门前的雕塑《舞蹈》
系老贝尔蒙多复制卡尔波的作品
小平同志是体育迷,尤其喜欢足球,他提出的“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话语朴实却是切中要害。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正值1924年巴黎奥运会,他曾观摩足球决赛,很多文章提到这件事,但相关细节尚有不甚明晰之处。作为一名体育记者,笔者对这段往事进行了一番考证,希望可以还原当时的历史真相。
青年时期的邓小平
1920年摄于法国里昂
1924年奥运会足球决赛
邓小平曾现场观赛
小平同志在巴黎奥运会期间看的具体是哪场比赛?他的女儿邓榕在北京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邓小平遗物的故事》中有一段采访,提到那是奥运会的决赛,有乌拉圭队,对手是一支欧洲球队。这就比较清楚了,1924年奥运会足球决赛是乌拉圭队对瑞士队,决赛比分3比0,乌拉圭队获胜。乌拉圭队在1930年和1950年两次获得世界杯冠军,但经过国际足联特许,他们的球衣上绣了四颗金星,另两颗代表世界杯创办前他们获得的奥运会足球冠军,相当于世界杯,1924年是其中之一。
1924年奥运会足球决赛的新闻报道
小平同志为了观看这场奥运决赛,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不少新闻报道说他“卖掉了自己唯一的皮夹克”,不过《党史纵览》曾记载一段邓小平本人的回忆,原文是:“一场比赛门票至少都要5个法郎,这是我当时一天的饭钱,而且看球时坐的位置又高,连球都看不清楚……”一场奥运会决赛的门票5法郎,相当于多少钱呢?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有一段描写,一份牡蛎大餐是两法郎五十生丁,在故事发生的十九世纪末,五个法郎可以大吃两顿。但一战之后法国经济萧条、通货膨胀,法郎脱离金本位,购买力大大下降。小平同志看足球正好赶上那个年代,五个法郎虽然不少,但也只是一天的面包黄油钱,卖掉皮夹克还是唯一的,恐怕不至于。当然奥运会举办期间是夏天,皮夹克暂时没有用,奥运门票的五法郎是从那件皮夹克里来的,这倒是很有可能。
1924年奥运会足球决赛场地
科隆布体育场
现名伊夫·迪马努瓦尔体育场
小平同志观看足球赛的场地,也是法国体育历史上的一座丰碑。现名伊夫·迪马努瓦尔体育场(Stade Yves du Manoir)位于上塞纳省的科隆布,原名科隆布体育场。巴黎在1900、1924和2024年举办过三届奥运会,这座体育场是唯一一座“三朝元老”,七十年代巴黎王子公园球场建成前,它是巴黎的标志性体育设施,1938年世界杯足球赛,马里奥·波佐执教的意大利队就是在这里以4比2战胜匈牙利队卫冕成功。
中国女子曲棍球队获得奥运银牌
此地正是百年前小平同志观看比赛的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