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9日,国家级名老中医汤一新教授与问止中医共同举行了共建“传承工作室”的合作仪式,仪式在问止中医前城中心店举行,汤老与问止中医CEO现场签约并授牌合影。
签约仪式后,汤一新教授还即兴挥毫泼墨,留下了珍贵的墨宝——“疗效是检验医学医术的根本标准”。
这句话是汤老对自己从医多年心得的精炼总结,也与问止中医一直以来“科技创新中医,疗效第一使命”的愿景不谋而合。
无论现代疾病谱和新兴技术如何发展变化,最终能够惠及患者、解决疾病问题的才是真正的医学。
以此墨宝提醒每一位问止中医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疗效始终是衡量医术高低的唯一标尺。
汤一新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四川省十大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医内科历史上首位“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
汤老还凭借精湛的医术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成为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八次代表大会的中医师代表。
原国家卫生部部长崔月犁评价汤老说:“这样的中医只要有100个,中国的中医就能继续兴旺发达。” (《月犁》第一版221页,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2年,时任国家卫生部部长的陈敏章教授亲自为汤一新教授主持的脾胃病专科题名。原国家卫生部部长钱信忠题词:“杏林增辉”。
2018年,时任的乐山市委书记说:“乐山有三宝:一是乐山大佛,二是峨眉山,三是汤老。”
这句话被四川电视台“大美医者”的宣传片改写成“乐山有三宝:大佛、峨眉和汤老”,在乐山广泛传颂。
汤老用令人刮目相看的临床疗效,一次次完美地诠释了中医药的伟大。疑难重症治愈万千,临床疗效享誉远近。服务对象远及深山老农,上至中南海。
他精研覃思,创新中医“两论”(“脾阴论”和“疗效论”),让中医药在所及领域闪闪发光,乃至“德厚乡梓,名出夔门,高节厉行,医名远播”。
即便已成就非凡,纵使已年过古稀,可汤一新还在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常常奔走在各地传播学术。
汤老可谓是“资深网民”“老网民”,不少同龄的中医师,都需要助手帮忙才能掌握计算机的一些操作,可他完全用不上别人的协助,对电脑操作十分熟练。
三十余年前他出国交流,在海外目睹医师坐在电脑前,为患者开处方,“电脑一敲,药房里面的药就出来了。”
回国后,他立即提出前瞻性建议:将来有条件了,一定要配备电脑。同时,汤一新开始自学使用电脑,比许多年轻的同行还要更早。
汤老还熟悉俄语、日语和英语,常常出国传播学术,流利地用当地的语言给外国医者们授课。
六年前,汤老参与一场国际会议时,听到一位加拿大专家高度评价中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那时他已经对互联网医疗产生了兴趣并开始深入了解。
汤老表示问止中医这样的互联网中医医疗机构,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让更多患者能够通过网线,感受到祖国医学的暖意。
在节约看诊的精力与成本,让优质中医医疗资源能为更多人所服务的同时,我们通过一系列细致的诊前问答,让医师们在接触患者前,就能对病情有一定的了解,大大提升了诊疗效率。
本次我们与汤老携手建立“传承工作室”,将通过该方式系统整理、传播汤老的中医学术思想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将其宝贵的医学知识与智慧融入“人工智能中医大脑”辅助诊疗系统之中。
这不仅有助于丰富“中医大脑”的知识图谱,还将为青年中医师、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对于中医药的数字化赋能,汤老早已有了前瞻性的认知。
就在不久前(2024年3月),汤老与知名医师以“数字化赋能中医药创新发展”为主题开展了圆桌论坛,讨论中医药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互联网如何赋能中医药发展等议题。
汤老在圆桌论坛中发言到:“当代的新中医,我认为更要有新时代的认识和理念。我觉得现代科技的这些东西,都应该掌握。”
“我们肯定不会反对用钢琴来演奏《梁祝》《黄河大合唱》,不会反对开汽车,不会反对用GPS导航,乃至发展出我们自己的北斗导航。我们就是要充分吸收现代的数字化赋能,让它为我们的中医药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让我们中医药能够更多地吸收当代数字化的红利。”
20世纪70年代初,刚从学校毕业的汤一新被分配到了位于偏远地区的乐山市福禄镇医院工作。尽管福禄镇交通不便,但它却是周边地区最大的集镇之一,并有着培养名医的传统。
在这里,汤一新遇到了著名中医喻昌辉先生,时为乐山三大名医之一的喻老擅长脾胃疾病和复杂疾病的治疗。汤一新勤奋好学的态度赢得了喻老的认可,两人之间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在跟随喻老学习的过程中,汤一新观察到,在处理难以治愈的复杂病例时,喻老常常会从“脾阴虚”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然而当时无论是中医院校的教科书还是古代文献中,都鲜有关于“脾阴”的记载。
这让他兴趣盎然:“脾阴虚”是什么?“脾阴”的本质是什么?喻老“脾阴虚”处方的理论依据又是什么?脾阴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存在哪些本质的规律?
出于好奇心和学术追求,汤一新决定深入研究这一领域。经过不懈努力,他在1980年于《成都中医学院学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试论脾阴虚》的文章,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第一篇关于脾阴的研究论文。
在论文中汤一新详细阐述了脾阴的概念,并首次提出了“生理之湿”与“病理之湿”的区别,探讨了“脾阴不足”与“喜燥恶湿”之间的联系,明确了脾阴虚与脾阳虚的区别,并论述了脾阴虚与胃阴虚在治疗上的不同之处。
他还指出《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中的“欲令脾实,气无滞,饱无久坐,食无太酸,无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等指导原则,就符合补养脾阴的基本方法。
之后,汤一新继续深耕脾阴学说,相继在《中医杂志》《上海中医杂志》《新中医》《北京中医学院学报》《浙江中医学院学报》《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等平台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并撰写了专著《中医脾阴学说研究》,并完成了科研项目《中医脾阴虚临床诊治研究》,初步形成了脾阴虚的理论体系。
1996年,“脾阴论”首次被摘载入四川省中医继续教育教材。
近年来,汤老在厚积薄发的基础上提出了“脾阴失调是百病之源”“脾阴是后天之本的本中之本”“脾阴具有生理整体牵动性”“脾阴病变呈定位摇曳性”等系列理论创见,进而展示出亘古未闻的“脾阴病变有虚实之分”的重大发现,从独特视角揭示出多种疾病中脾阴虚证和脾阴实证的内存机理和临床特征,走出了前人在脾阴认识上的盲区、理论上的禁区和临床上的误区,制定出“脾阴虚证和实证”的诊断标准、选方用药标准及疗效判断标准,使中医脾阴临床证治体系日臻完善。
在签约结束、留下墨宝后,汤老为问止中医师们进行学术辅导,涉及胰腺癌、肝癌、萎缩性胃炎、子宫肌瘤等疑难重症的中医理法方药,在会上汤老也特别分享了他的“脾阴论”,介绍了“脾阴虚证和实证”的诊断标准、选方用药标准及疗效判断标准。
会议末尾,汤老赋词一首《临江仙·问止颂》,给予我们勉励。
临江仙为唐代教坊曲名,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我们熟悉的三国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明代的临江仙填词。
汤老在词中表达了对问止中医的认可,也对中医药的科技发展表明了期许,全词如下:
《临江仙·问止颂》
智慧中医新典范
问止美誉遐扬
大脑辅助诊疗强
灵方彰实效
病患喜洋洋
团队齐心开大业
全球布局宽广
古传医道有担当
未来光愈灿
术业永留芳
汤老的寄语,不仅是对问止中医的期待,更是对中医药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洞察与美好愿景。
以科技赋能中医,将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尝试和必由之路。
“中医大脑”凭借先进的算法与日日精进的学习提升能力,已经在临床诊疗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我们期翼借助本次与汤老的合作,进一步丰富“中医大脑”的知识图谱和临床智慧,用己之长,拓展出更为广阔的中医医疗优质服务体系,为中医药的现代化、为应用中医救治疑难重症而贡献力量。
• •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