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用中成药的重灾区:这9款著名的中成药,吃错了可能害了你自己

文摘   健康   2024-10-16 17:00   广东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中医、人们对于自我保健与治疗的意识日益增强,许多中成药也成为了家庭药箱中的常备之选,在生活中被频繁使用,如藿香正气水、板蓝根颗粒、六味地黄丸等等。


因为大多数中成药属于OTC药,不需要处方,所以一般人无论有没有学习过中医知识,似乎都能根据自己的直觉,买上一盒自认为对症的中成药使用。



有的朋友甚至在不辨析体质、不知道寒热虚实的情况下,就把中成药当成保健品来长期服用,认为中药可以随便吃、随便用、随服喝,不会有什么后果和副作用,这种步入误区的行为非常危险和错误。


有句话叫“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意思是如果我们的身体有异常,吃药则用于治病;身体健康时吃药,则会损伤人体的正气。


自行用药虽然是在积极追求健康,却也暗藏风险。有时候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就盲目用药,极易药不对症,乃至于加重病情。


从市场与商家的角度来看,中成药市场的繁荣背后,不乏一些夸大其词、误导消费者的营销手段。



在利益的驱动下,部分厂家将自家产品渲染得神乎其神,仿佛包治百病,无所不能。这种过度营销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更让我们普通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出了错误的用药选择。


当药效未达预期,甚至产生不良反应时,责任的天平到底该怎么划分?是中药之过,还是用之不当?是药不对症还是过度宣传?这实在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


而生活中常见的便利中成药,到底应该怎么选、怎么用?


下面小文就为大家解析一些乱用乱吃的“重灾区”,看看这些中药如何正确使用。


01
安宫牛黄丸
治中风的万能药?


安宫牛黄丸,出自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是久负盛名的急症用药,素有“救急症于即时,挽垂危于顷刻”的美誉,它由牛黄、犀牛角(水牛角代)、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梅片组成,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宫牛黄丸价格有高有低,主要是因为其中的牛黄和麝香有天然和人工的区别,因此价格差别很大。


曾经,安宫牛黄丸里用的是犀牛角。1993年之后,全球禁止对犀牛角的贸易和使用,犀牛角便不再被允许入药,现在都是用水牛角替代,这就导致1993年之前生产的安宫牛黄丸身价大涨,如同古董一般。


▲ 犀牛角


很多人是安宫牛黄丸的“铁粉”,深信其是“救命神药”,在家里常备数颗安宫牛黄丸,甚至定时定量服用安宫牛黄丸,认为可以预防中风。


其实从上面的配伍中,我们可以看到安宫牛黄丸中大部分都是寒凉性质的药,一小部分属于芳香开窍药,整体性质偏寒。


它主治“热闭神昏证”,有两个典型症状:一是高热,一是神昏(神志不清、昏迷)。


如果属虚寒体质,如怕冷、大便偏稀的体质,表现为面青、身凉、苔白等“寒闭神昏”,则不适合服用安宫牛黄丸。



所以,安宫牛黄丸并不是中风的“万能药”,而且安宫牛黄丸不可作为预防用药,应当作为高热惊厥或中风所致的昏迷急救、抢救时使用。


02
板蓝根颗粒
治感冒咽喉痛的万能药?


板蓝根颗粒从2003年非典时一炮而红,曾经被捧上神坛:头疼脑热来一包、咽喉肿痛来一包、预防感冒来一包……但凡身体有些常见的不适,总会有人叫你来上一包板蓝根冲剂。


它成份简单,以中药板蓝根为主,味道微涩微甜,让人比较容易接受。有的人甚至甚至一天喝一包,连喝个把月来预防疾病。



但与安宫牛黄丸相同,板蓝根颗粒也是治“热症”的药,并不适合寒证。


有部分人因长期过量饮用板蓝根,而出现了胃痛、恶心、呕吐及腹泻等消化不适症状。这是因为板蓝根性质寒凉,长期或不当服用易使体内阳气受损,“苦寒伤胃”,进而伤害脾胃运化功能。


对于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烧、头痛、咽喉红肿热痛、咳嗽、咳黄痰、鼻塞、流黄鼻涕等),板蓝根才能清除体内热毒,治疗外感


值得一提的是,常见的除了板蓝根颗粒,还有复方板蓝根颗粒和板蓝清热颗粒。



肺胃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可以选择板蓝根颗粒;


发热和头痛的状态明显,可以选择板蓝清热颗粒;


风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可以选择复方板蓝根颗粒。


但它们都适用用于热证,都不适用于寒证。



03
连花清瘟胶囊
治感冒发烧的万能药?


连花清瘟胶囊在2020年口罩期间大放异彩,很多人以为它是普适性的抗病毒感冒药,实则不然。


它的配伍:连翘、金银花、麻黄、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


▲ 金银花


分析其方剂结构,可推测本方的溯源:


1. 以医圣张仲景的“麻杏石甘汤”为底方;

2. 采用明代名医吴又可治瘟疫擅用大黄的特点,让毒邪从大便排出;

3. 选用了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的“银翘散”化裁。


三方融汇,化裁出新,连花清瘟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之功用,主要用于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适用症状包括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等。



也就是说它药性偏寒,适用的核心关键是“热象”,以“发热或高热、恶寒、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的为典型特征指征。


所以,连花清瘟胶囊并不是治感冒发烧的“万能药”。寒证感冒者,并不适用于本中成药。这些年来,小编遇到过好多人咨询:我感冒了(阳了)吃连花清瘟没用!中药真差劲!你们中医不靠谱!小编也很无奈,对于不分寒热就自行乱用药而无效的情况,是药之过?还是人之过?


04
藿香正气水
治中暑的万能药?


天一热,人们都喜欢贪凉、饮冷。夏天气温高,肌肤腠理开泄,寒湿之邪既能从皮毛入侵,又能通过食物直中肠胃,致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许多人认为藿香正气水是夏季的“万能药”,无论是中暑、腹泻还是头痛,都一股脑地使用藿香正气水。


但不是所有中暑都能使用藿香正气,藿香正气主要治疗“阴暑”。



中暑也分阴阳!阳暑指的是因暴晒、高温而中暑,比如在建筑工人在室外干活、暴晒很久,又或者夏天顶着烈日登山而造成高热和意识模糊的情况,不适合使用藿香正气治疗。这种情况下服用藿香正气,会更糟糕甚至引发生命危险。


阳暑,主要表现为发热甚至高热不退、神昏重则昏迷、微恶风寒、口干咽痛、小便黄、便秘等,治疗时需要清热解暑、养阴生津。


而阴暑是由于夏天不恰当的乘凉、饮冷,寒邪侵袭人体肌表或内脏而发生的疾病。



比如我们从高温的室外突然进入较冷的空调房中,温差较大,就可能会造成发热、胸闷、恶心、呕吐等阴暑症状,这种情况就是藿香正气水适用的情况。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满疼痛、呕吐、泄泻等。


藿香正气水的重点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暑天受寒。


所以,藿香正气并非是夏天中暑的“万能药”,必须要分清阴阳寒热才能用药,否则耽误病情甚至造成病情加重,甚或危及患者生命。


05
川贝枇杷膏
治咳嗽的万能药?


秋冬季降温之后,很多人经常咳嗽,而中医上讲,咳嗽也有寒咳、热咳、燥咳、喉咳、呛咳、夜咳等等种类,如果药没选对,可能就会导致咳嗽反复不愈,甚至加重症状。


《黄帝内经》有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引起咳嗽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治疗时需要找准症结,有肺热要清热,有痰则先化痰。



常见的川贝枇杷膏配方大多参考叶天士的古方“蜜炼川贝枇杷膏”调制,用材可能有所加减,但成分仍以川贝母、枇杷叶、蜂蜜为主。


川贝母性味甘苦、微寒,可清热散结、止咳化痰;


枇杷叶性味苦平,具有清肺化痰、下气止咳的功效;


蜂蜜性味甘平,常用于润肺止咳,再辅以沙参、陈皮、五味子、薄荷、桔梗、杏仁、半夏等药材。


▲ 蜂蜜


全方来看,川贝枇杷膏用材偏凉润,它更多是适用于阴虚燥咳,主要表现为声音沙哑、嗓子干痒、痰少而黏稠难以咳出等病症。


邪热雍肺的咳嗽,用川贝枇杷膏则力量完全不够;风寒咳嗽,则压根不适合;痰湿咳嗽,用了川贝枇杷膏反而助长痰湿,导致咳嗽加重。而针对“阴虚燥咳”,川贝枇杷膏确实是一张经典名方,用之效佳。


所以,川贝枇杷膏不是咳嗽的“万能药”。所以当你久服川贝枇杷膏而咳嗽并无好转时,首先要想想自己是不是买错了药。


06
片仔癀
治肝病的万能药?


相传片仔癀是明朝太医院秘方“御用良药”,历来在闽南、广东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有着美誉。它和安宫牛黄丸一样采用牛黄、麝香作为原料的片仔癀,曾经红极一时、被人拿来炒作,巅峰时接近2000元/粒。


▲ 天然牛黄


片仔癀产于福建,在当地经常被土豪们用来当成养生保健品,其实这存在“挥剑自伤”的可能。


片仔癀主要针对的是“实证热病”,体质偏虚偏寒时未必适用。


片仔癀中的“片”字,即一片的意思;“仔”为闽南方言中的语气词,很小的意思;“癀”是闽南语,意为热、毒、肿、痛等症状。


“片仔癀”,意思为使用时一片即能退“癀”。


从它的主要配伍看,其中的麝香、牛黄、蛇胆皆为清热解毒和镇痉开窍之品,且为动物药,以安宫牛黄丸为代表的“中医三宝”非常相似;同时大量加入了三七,其为散瘀止血、消肿止痛之妙品。


▲ 天然麝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记载片仔癀的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痈疽疔疮、无名肿毒、跌打损伤及各种炎症。


把片仔癀当作保健品是常见的误区。有些人喝酒之前会吃片仔癀,或者熬夜、生气怕伤肝也会吃,把它当成保肝的养生品。实则片仔癀不是治肝病的“万能药”,更不是预防肝病的保健品,如你不是热毒血瘀证,长期服用片仔癀反而会损害身体。


07
乌鸡白凤丸
妇科万能药?


乌鸡白凤丸出自龚廷贤的《寿世保元》,书上分别记载了“乌鸡丸”和“白凤丹”,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气血两虚,身体瘦弱、面色青黄等症。



原方由乌鸡(去毛爪肠)、人参、黄芪、山药、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丹参、鹿角霜、鹿角胶、鳖甲(制)、地黄、天冬、香附(醋制)、银柴胡、芡实(炒)、桑螵蛸、牡蛎(燔)、甘草等二十味药组成。


▲ 当归


清代太医综合诸药所长,加减创制出“乌鸡白凤丸”,并经长期使用不断调整处方,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乌鸡白凤丸,乌鸡白凤丸也被许多人誉为妇科圣药。


乌鸡白凤丸以补肾养精血、养血为主,适用虚寒的病人,针对肝肾精血不足导致的诸多疾病有效。


它适合用于多种与肝肾气血亏虚相关的病症,比如女性的中年后出现的月经量少、月经淋漓不止的情况,以及气血双虚引发的崩漏;同时它也能缓解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因气血亏虚所导致的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及记忆力衰退等身体不适症状。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若有心烦意乱、睡眠不安、月经不调及手足心热的困扰,乌鸡白凤丸同样能发挥调节作用。


对于不论男性女性因为气血亏虚引起的脱发、掉发及发质枯槁问题,乌鸡白凤丸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而痰湿、湿热、脾虚湿蕴的人群则应该谨慎使用乌鸡白凤丸。


痰湿体质的特点是体型肥胖,营养过剩。乌鸡白凤丸更适合营养不足、身体瘦弱的人群;湿热体质的人群应先清后补,否则容易加重湿热的症状;脾虚湿蕴的人群脾胃运化功能不够,水湿内停,过食滋腻的补品容易助湿,食后会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下降等症状。



所以,乌鸡白凤丸不是妇科“万能药”,并不是任何一位女性都能吃。这款药本就是适合女性也适合男性,但必须契合“肝肾精血不足”的病机才可以起效。


08
六味地黄丸
补肾万能药?


地黄丸家族是一个大家庭,包括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归芍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桂附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等诸多成员。


而比较广为人知的,当属“六味地黄丸”了。许多人一感觉“肾虚”,就赶紧吃上地黄丸。


实际上肾虚也要分肾阴虚和肾阳虚,再细分一些,还有脾肾两虚、肾精虚、肾气虚等。



阴指的是有形的,肾主水,肾阴指的就是肾水。肾水不足,火就相对增加,所以阴虚就容易燥热,晚上睡觉盗汗。火气到嘴巴里,就是口干舌燥、口苦。像六味地黄丸就是补肾阴的。


阳指的是无形的能量,能量不足、阳虚的人,就会脚冷,肚子冷。肾还负责排废水,能量不足,还会尿频、起夜多。像金匮肾气丸就偏向于补肾阳一些。


地黄丸家族的老大是六味地黄丸。全方中的每味药的分量分配都相当讲究:熟地八钱,山萸肉四钱,山药四钱,茯苓四钱,丹皮三钱,泽泻三钱。



它的重点在于滋阴补肾,通常可应用于肾阴虚的口干口渴、骨质疏松、腰膝酸软、阴虚失眠、手足心热、盗汗遗精等。


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后续衍生出了许多加减。


比如知柏地黄丸,增加知母、黄柏,针对阴虚火旺;


杞菊地黄丸,增加枸杞子、菊花,针对肝肾阴虚养精明目;


麦味地黄丸,增加麦冬、五味子,针对肺肾或心肾阴虚证,养阴安神。


归芍地黄丸,增加当归、白芍,针对肝肾阴虚血少证,补血养肾。



所以,六味地黄丸不是补肾的“万能药”,并不是一见肾虚、阳痿、早泄就适合六味地黄丸。如果你是肾阳虚体质却长期误服六味地黄丸,恐怕身体不见好转,还会持续下滑。


09
复方丹参滴丸
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万能药?


许多冠心病患者的家庭药箱中都常备复方丹参滴丸,它作为活血化瘀类的佼佼者,多用于冠心病及心绞痛。


像冠心病急性期和心绞痛发作的时候,丹参滴丸能迅速发挥效用,有效缓解症状,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


但部分患者将其视为长期日用的保健品,这种做法实则是错误的,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心血管疾病都适合服用复方丹参滴丸。



本品药性偏于寒凉,久服有损气伤阳,损伤心阳之弊。而冠心病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证属“寒凝血瘀型”(典型特征是:受凉后心绞痛加重),这部分患者并不适合复方丹参滴丸。另外,寒凝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大多亦有脾胃虚寒的情况,如果久服复方丹参滴丸可能会出现如胃痛、恶心、食欲减退的情况。


所以,复方丹参滴丸并不是冠心病、心绞痛的“万能药”,本药适合气滞血瘀的患者,却不适合寒凝血瘀的患者。



10
不可盲目自行用药
用药先要分清寒热虚实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毒”即指身体的不良反应。所有药物都是有偏性的,治病就是利用偏性来“以偏纠偏”。


很多中成药可能应用的范围比较广,或者使用的药材比较名贵,让人觉得吃了也没啥坏处,但我们的核心还是要“辨证论治”。


药材不适合身体的“证”,那就是偏上加偏,那就不应该服用此药,更不应该盲目用其来养生保健,以免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尤其是药性猛烈的药物,比如举例的“安宫牛黄丸”,用对了效果很好,若用错了危害也会很大,必须要严格掌握其使用指征,不能随便应用。


希望大家能多多掌握中医知识,独立思考、助人助己,莫让“治病”的药变成“致病”的药。



• • •  END  •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