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历史新教材独创教学设计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文摘   2024-09-09 10:30   陕西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二:素养目标
1.通过思维导图对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进行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知道良渚古城、陶寺都城遗址,证明了距今5000- -4000年左右,长江流域下游、黄河中游进入文明社会。(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掌握早期政治制度禅让制。 (历史解释)
4.认识到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家国情怀)
三:重点难点突破
1. 从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的考古发现,谈谈为什么说当时已进入文明社会?(突破方法:从其考古发现为进入文明社会的三要素: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找证据)
2.理解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多元一体,中原引领特征。可以从陶寺遗址中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中原地区吸收各地文化因素的基础上迅速崛起,经过持续发展,走向一体角度理解
四:德育切入点:
     通过了解炎帝皇帝的主要贡献,增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学习大禹治水感受其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五:教学主旨:探源中华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过程

(一)图片设疑点题法导入:

      考古证实了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西方国家有他们进入文明社会的判断标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也给出了中国由“野蛮愚昧”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那请问同学们中国进入文明社会标准是什么呢?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哪?我们一起进入初漏曙光的史前社会探寻答案吧。
(二)主题教学
 板块主题一:文明的起源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然而国家产生的标志又是什么呢?首先国家产生必须有一个“早期城市形成”这个必要场所条件,其次就是产生阶级或者阶层,再次就是产生强制性权力系统。请同学们跟着下面这个思维导图一起理解国家如何产生的?

板块主题二:文明的产生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梳理了国家产生的标志,国家起源的过程,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国家产生的三个标志,自学课本16页并思考为什么将长江流域的良渚古城定性为“早期国家”?(学法指导:换句话说从良渚古城中哪些地方体现:“早期城市形成”,私有制,产生阶级或者阶层,产生强制性权力系统)
教师重点突破难点:修大型宫殿与外城以及北部大型水利设施在当时的条件下靠什么来调动、组织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修建的?——强制性公共权力。
学生们以此同理,学以致用自主思考陶寺古城为什么定性为早期国家?教师补充强调陶寺古城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
板块主题三:文明的特征
   结合以下图片,进行“多元一体、中原引领”特征

板块主题四:文明的象征
(1)黄帝炎帝人物介绍,重点介绍主要贡献。
(2)华夏族怎样形成的?结合课本阪泉之战炎帝“归顺”,涿鹿之战蚩尤部落“归附”黄帝部落等内容,结合“材料研读”理解华夏族如何形成?
(3)禅让制:利用问题链,结合“选班干部”生活实例突破,利用“学史崇德”进行德育教育。
拓展延伸: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和远古传说对认识华夏文明起源有什么意义?

(三)结课

      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良渚、陶寺古城分别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进入国家和文明社会的早期代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呈现出“多元一体”“中原引领”的特征。五六千年前,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华夏族是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伴随着各部落之间的归顺、归附,去小异存大同地逐渐融合而成。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通过禅让制进行部落首领传位的。
七:作业设计:
(1)从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的考古发现,谈谈为什么说当时已经进入文明社会?
(2)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和远古传说对认识华夏文明起源有什么意义?
八:板书设计

                     

                     

                      
                              
                                      
           

维言大义 历所能及
陕西省柞水县初中历史谈维炎名师工作室交通平台。 坚持“源于教学不捏造,源于思考不粘贴”宗旨,写教学案例,写经验总结,写心得体会,写教育故事,写日常反思,写教学设计,写也是在写自己平凡而又幸福的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