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一、副标题:大兼并 大变革 大发展
二、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
三、素养目标:
(1)通过对比春秋和战国形势图,理解“战国七雄”局面的出现和空间位置,通过阅读文本或史料对战国兼并战争的目的、性质、特点、主要战争、影响、启示进行叙述、理解等历史解释。
(2)通过理解战国时期魏、楚、赵、秦等国变法的目的,重点由内容推导理解各国变法中成效最大的商鞅变法的影响、性质。
(3)通过图片理解战国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原因、表现,通过阅读文本和图片了解都江堰概况、影响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四、评价目标
(1)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反馈,诊断、评价、发展学生的空间意识、阅读文本、阅读史料,推导影响的能力。
五、重点突破
战国时期成效最大最具代表性———商鞅变法的影响和性质(通过变法内容透析变法性质,推导变法影响)
六、教学主旨:由社会现象透析社会变革
七、教学主线:
兼并趋向国家统一——变革推动社会转型———技术进步驱动发展
八、德育切入点;
通过孟子对战国战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的形象描写,树立学生“反战争,热爱和平”的价值观,通过通过阅读文本和图片了解都江堰概况、影响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人民,造福人民”的情怀。
九、教学过程
(一)诗句设问导课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这一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变革,当时的政治局面是怎样的?出现了什么样的重大变革?
(二)教学内容
板块一: 兼并趋向国家统一
(1)时间定位:因记载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战国时期因此而得名,(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2)出示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让学生思考从诸侯国数量看你看到什么?(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导致许多中小诸侯国覆灭,少数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看出局部统一的趋势)从诸侯国名称的变化看出什么?(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请大家记住战国七雄的空间位置?
(3)观察下面史料,概括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并结合孟子所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地以城,杀人盈城”谈谈战国兼并战争的影响和你有什么感悟?
(1)阅读教材34页相关史事了解长平之战。
过渡:在连绵不断的战争环境下,诸侯国为了在战争中取胜该怎么办呢?
板块二: 变革推动社会转型
(1)变法背景
战争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魏、楚、赵、秦等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强,对内为了巩固统治,对外积极扩张创造条件。
(2)自学李悝魏国变法变法,吴起楚国变法,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
(3)由内容推到变法影响。
(5)阅读36页人物扫描和材料研读,思考商鞅变法为什么会成功?(学习提示:内容角度、支持角度、个人角度)
板块三:技术进步驱动发展
(1)结合教材图片阅读教材,归纳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2)自主学习教材37页内容了解都江堰的修建概况与巨大作用。
(3)结合以下图片介绍都江堰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的作用,体会古人的智慧。
(4)阅读教材研读理解都江堰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
战国时期,维系周王朝统治的各种制度走向瓦解,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一时期诸侯国有几十个,实力较强要算“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主要致力于凭借实力扩展疆域。具有规模大、杀伤力大,日趋激烈,连绵不断等特点,各诸侯国为了达到富国强兵,在战争中取胜,为了巩固统治纷纷进行变法,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商鞅变法效果最大,秦国国力大增,军队战斗力提高,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促进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分工,手工业商业得到大发展。商鞅变法后100年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成为“天府之国”,至今发挥着巨大作用。
十、作业设计
(1)自主学习课后知识扩展
(2)搜集学习田忌赛马、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等成语
十一、板书设计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分裂趋向统一 :兼并战争
社会变革
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
农业、手工业、商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