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谈转型金融和转型规划的发言摘要

文摘   2024-12-29 08:41   广西  
今天我要介绍两个相关但不同的概念:转型金融和转型规划。
让我先解释一下转型金融和绿色金融的区别。绿色金融是指支持环保项目的资金,主要投向对环境友好的项目。
什么是环保项目呢?比如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电动汽车、垃圾处理等。这些项目在运行时几乎不产生污染,所以我们称它们为"绿色项目"。
转型金融则是帮助高污染企业转变为低污染企业的资金支持。比如钢铁厂、水泥厂、煤电厂、石油化工厂等,这些行业现在污染比较严重,但它们需要逐步改善,变得更环保。这个转变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这就是转型金融要做的事情。
不过,转型金融现在面临一个问题。按照现行规定,银行要限制给高污染企业贷款。即使这些企业想要改善环保表现,也很难获得贷款。比如,一家钢铁厂想要升级设备变得更环保,银行也会因为它是高污染企业而不愿意贷款。这就造成了一个矛盾:企业想变得更环保,但却得不到资金支持。而且,这类改善环保表现的项目,大多也不符合现有的绿色金融支持标准。
让我来解释转型金融的背景和重要性。为什么金融界要推动转型金融?主要是因为不转型会带来严重问题。很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持有大量高碳资产(比如煤炭、石油等污染性行业的资产),这些资产在未来可能会大幅贬值,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
具体风险有多大?让我们看看研究数据:
  • 煤炭相关资产可能跌90%
  • 天然气相关资产可能跌40%
  • 水泥相关资产可能跌30%
  • 钢铁企业可能跌60%
以煤电企业为例,我们的研究发现,如果这些企业不转向新能源,到2030年,他们无法还贷的可能性会从现在的3%增加到22%。要知道,银行一般对违约率超过5%的项目都不会贷款。
我们的银行系统中有大量这样的高碳资产。如果这些资产所属企业不及时转型:
  • 银行会面临巨大经营风险
  • 国家的减碳目标难以实现
  • 企业可能倒闭,造成大量失业
哪些行业需要转型?主要包括这些高碳行业:
  • 发电业
  • 石化业
  • 化工业
  • 建材业
  • 钢铁业
  • 有色金属业
  • 造纸业
  • 航空业 还有建筑业、航运业和公路运输业等。
这些行业在中国银行系统中占了30-40%的份额。
转型金融的规模需求很大。我们的研究显示,真正环保的产业(如太阳能、风能、电动车等)只占GDP的10%,其他90%的经济活动都需要转型变得更环保。但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企业都能成功完成这个转型。
需要转型的企业可以分为两种:不能转型的企业和能够转型的企业。
不能转型的企业主要是一些小型和中型企业。这些企业通常有这些特点:
  • 企业主已经经营很多年
  • 下一代不想接手企业
  • 设备已经很旧了
  • 设备可能很快就会被政府要求淘汰
这类企业的价值已经不高,老板们也没有继续经营的动力。银行不会给这些企业贷款,因为这样做风险太大。
能够转型的企业则不同。这些企业:
  • 知道如何进行环保转型
  • 有明确的技术方案
  • 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这类企业是转型金融重点支持的对象。这部分企业的规模比现有的环保企业还要大,所以转型金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现在转型金融的规模还很小。虽然这几年推出了一些新的金融产品(比如可持续贷款和债券),但根据建设银行的数据,转型金融的规模只有绿色金融的百分之一。尽管做了很多工作,但转型金融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
让我们来看看转型金融目前面临的五个主要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没有明确的标准。什么样的转型项目可以获得支持?现在没有清晰的规定。这就容易出现"假转型"现象——有些企业拿到钱后并不真正改善环保表现,反而继续增加污染。
第二个问题是信息披露不足。企业需要说明如何逐步减少污染,最终达到零污染。这个过程很复杂,不像太阳能发电项目那样容易衡量环保效果。
第三个问题是融资方式太少。现在主要是通过贷款和债券来支持企业转型,其他方式比如股权投资、保险等用得很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和中国资深投资论坛一起成立了CCEI平台。这个平台特别重视股权投资,因为很多中型企业最需要的就是股权投资。这些企业已经借了太多贷款,很难再获得新的贷款支持。
第四个问题是缺乏鼓励政策。比如说,做环保项目可以获得优惠利率,但做转型项目却没有类似的优惠。企业要花很多钱做认证和规划,但没有优惠政策支持,他们就不愿意投入。
第五个问题是社会影响,特别是失业问题。当企业转型时,可能会裁减一些员工。金融机构在支持企业转型时,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2022年,我代表人民银行参与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的工作,担任副主席。我们花了11个月制定了一个重要的框架,叫做"G20转型金融框架"。这个框架有五个主要部分:如何判断标准、信息公开要求、资金支持方式、激励措施和公平转型安排。
让我们看看中国是如何执行这个框架的:
首先是标准问题。我们正在做一个清单,列出哪些转型方式是可以接受的。人民银行负责制定全国性的标准,同时已经有20多个地方政府制定了本地区的标准。
第二是信息公开。企业如果想要获得转型资金,需要提供一个详细的环保转型计划。这个计划要说明企业将如何减少污染,包括近期、中期和长期的减排目标,以及具体的排放数据。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家企业计划在五年内减少15%的碳排放,它需要:
  • 给每个部门分配具体的减排任务
  • 设立检查制度
  • 制定奖励和处罚措施
如果没有这些具体安排,企业就不能获得转型资金。
第三是资金支持方式。除了传统的贷款方式,我们还要增加股权投资和保险等新方式。这些方式都会和企业的环保表现挂钩:
  • 贷款利率会根据减排效果调整
  • 做得好的企业可以用优惠价格买回股份
  • 保险费用也会根据环保表现来定
第四是政策支持。央行和财政部门可能会出台新政策,降低企业转型时的资金成本。比如,把原本只支持环保项目的优惠政策,扩大到支持转型项目。地方政府也可以给转型项目提供贴息支持。
最后是公平问题。这个问题在国外早就受到重视,我们最近也开始关注。比如说,当企业申请转型资金时,银行不仅要考察环保目标,还要关心:
  • 会有多少员工失业
  • 是否有培训计划
  • 是否帮助员工找新工作
如果企业在这方面有好的安排,银行可能会提供更低的利率,政府也可能给予更多支持。
现在我们来看看中国的地方政府是如何推进转型金融的。
让我们以湖州市为例。湖州是第一个试点转型金融的城市,他们已经制定了两套指导标准。重庆、上海和河北等地也都有了自己的标准。
湖州做了一件很实用的事:建立了企业碳排放记录系统。为什么这很重要?因为要帮助企业变得更环保,首先要知道它们现在产生了多少污染。
以前,每家企业都要自己找不同的公司来计算污染量,这样做既浪费钱,数据也不准确。湖州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建了一个统一的平台,免费帮一万多家企业记录污染数据,还把这些信息分享给银行。这样不仅省钱,数据也更可靠。
另外,很多企业想要变得更环保,但不知道怎么做。为了帮助这些企业,湖州制定了一个简单的指导手册,放在网上供大家免费使用。企业可以按照这个手册写出自己的环保计划,包括现在的污染情况、未来的改善目标,以及具体要采取什么措施。
我来举个真实的例子。重庆有一家新材料公司,他们的环保计划是这样的:到2026年,要比2022年减少10%的污染;再过3-4年,要再减少15%;最终目标是到2060年实现零污染。他们计算好了需要的钱:设备投资需要4亿多元,日常运转需要8000万元。这就是一个清晰简单的环保转型计划。
其实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包括一些钢铁公司和电力公司的案例,但限于时间就不多说了。

禾略研究小院
每周N次,深度探讨N个房地产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