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个人久了,感觉似曾相识,越看越不像;看一个字久了,感觉似曾相识,越看越不像。“思”,“心”中有“田”,类于“灵台”。鲁迅先生有首诗极为飘逸,有一句这样写道,“灵台无计逃神矢”。
滚石唱片有首歌至今难忘,这首歌名叫《梦田》,翁孝良作曲,三毛作词,潘越云和齐豫演唱,其中有句歌词,“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非常入心。
一头凌乱却又层次感的发型,一身宽松飘逸的大花裙袍,齐豫给人的印象,似乎永远就是一副异国风情的模样。三毛曾说过,台湾只有三个女人适合波西米亚式的打扮,那就是潘越云、齐豫和她自己。
“想”,“相”由“心”生”。果真如此?未必尽然。《了凡四训》曾载一屠夫和一善人的事,屠夫面恶心善,善人面善心毒,莫以长相论善恶。表象与实质的根本分野,取决于对其判定的独立思考。孔子说,“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放弃独立思考,是一切不幸的核心”。
“驴”,初见似乎是窗户跟前拴着一头驴子,抑或窗户外边站着一头驴子。如果站着的话,当初张驴儿他爹仿佛也站在窗户边,结果张驴儿确实坑了爹。对此,我作了一副拙联:“二郎神真耍狗,张驴儿太坑爹”。
与少年壮志不言愁的年龄相比,楚霸王项羽发迹年龄已届二十四了。漫漫人生求索路,英雄何必问出处。在那个冷兵器时代,项羽“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看见南巡的秦始皇,就像撒哈拉沙漠狮王发觉领地上穿行的猎物,眼前发亮:“彼可取而代也。”吓得三叔项梁急忙用手捂住了这个愣头青侄儿项羽的嘴。
事实证明,这个在楚河汉界和刘邦打PK的后生虽然学书、学剑、学兵法三不成,但他始终相信,在开挂的光荣与梦想之间,总有一款适合他,就像小品《非诚不找》一号女嘉宾娇娇漂亮、性感、妖娆,二号女嘉宾舒涵端庄、知性、清秀,三号女嘉宾志玲简单、个性、大方,看人生开不开挂,不在混不混搭。
值得注意的是,太史公在写楚河汉界这二位霸主伤感的时候,用了同一个词:“泣数行下”。刘邦在沛县的那一夜“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四面楚歌响起的时候,“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在刘邦心目中,也许擦伤原本就是插曲;在项羽心目中,插曲也许是擦伤。
能压死刘邦、项羽最后一根稻草的韩信后来投敌入胡,在一定程度上因刘邦身边陈平之流嚼舌根、咬耳朵所致。同样地,陈豨反戈基本上是拜刘邦身边小人幕府所赐,后被樊哙击斩。
再看卢绾,他和刘邦是老乡,同年同月同日生,庶几同吃同行同屋住,还是没躲过刘邦身边妇人吕太后集团的算计。
最幸运的莫过于樊哙,他娶了吕家人为妻,“比诸将最亲”,最后才得以善终。
最不老实的是陈平,刘邦听人说樊哙与吕氏结党,就叫陈平在军中斩了樊哙,陈平“畏吕后”,用最强大脑把樊哙押解到了长安,一直等到刘邦驾崩,樊哙被吕后释放。
反观刘邦一生,至暗时刻并非与一帮弟兄们攻城,而是与一帮弟兄们守城。与韩信相比,“以屠狗为事”的樊哙一生追随刘邦,不离不弃。
从一定意义上讲,鸿门一宴,决定军事格局的不是刘邦,也不是项羽,而是樊哙这位“屠狗”之辈。因此,太史公多处数次以“常从”“先登”来刻画这位义士,这也应了那句话:“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诚哉斯言,试作演绎:友不必天下,要之知心;书不必汗牛,要之知道;诗不必鸡血,要之益人;墨不必泥古,要之得法;酒不必琼浆,要之投缘;礼不必巨细,要之真诚。
西汉史学家褚少孙跟清代小说家高鹗一样,一个补写《史记》,一个补写《红楼梦》,效果似乎别无二致,褚少孙所补《史记》所见所识不在司马迁之下。
刘邦一度看好戚夫人所生的赵如意,并说赵如意“类我”(像自己),打算废了太子,让赵如意当太子,这可急坏了吕太后,她软禁了张良,逼张良交出了应对办法。最后,“上欲废太子”一事终成泡影,刘邦与戚夫人落寞不已,一个跳起了楚舞,一个唱起了楚歌。
刘邦离开政坛之后,西汉第三代皇帝刘恒继承大统——这是刘邦压根没想到的,就像当年他的父亲刘太公压根没正眼瞧过他一样。想当初,刘邦把皇四子刘恒封到代郡(今山西太原),刘恒在代郡一直待到吕氏集团被解散才返回帝国中心地带。
刘邦也未曾料想自己除了唱大风歌,也有跟楚霸王一样唱楚歌的时候。在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公园,莱拉在一次带领狮群捕杀角马的行动中,被一匹角马踢在胸口,雄风不再,不得不托孤,把年幼的女儿玛拉托付给狮群其他成员,黯然离开狮群,安然躺在了肯尼亚大草原的夕阳之中。其实,凡尘过眼,不是大风歌,就是楚歌。
对于吕太后这个人,太史公只用了“刚毅”两个字,这种高度浓缩、深度提取,是围着事实与真相的。查阅《国语》《战国策》等有关史料,发现《史记》中对一些历史画面一带而过,比如“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不知其所终”。好个“莫不知其所终”!
吕太后与刘邦生有一儿一女,儿子孝惠帝,女儿鲁元太后。汉惠帝驾崩时,“太后哭,泣不下。”张良之子张辟强深解其意,料定吕太后还有一桩更伤心的事(宫中吕氏势力不足),他建议大家“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
大家依计而行,该撤离的撤离,把皇室核心地带空出来,留给嗷嗷待入的吕氏家族,如此这般操作之后,果然“太后说,其哭乃哀。”
痛失皇子汉惠帝之后,吕太后起初只哭不流泪,等异己离开皇宫核心地带、吕氏家族入主皇宫之后,她才放声大哭、痛哭流涕、呼天抢地、极度哀伤,这是吕太后在危险排除、警报解除之后内心极度压抑情绪的释放。
看到此处,不得不佩服太史公不费笔墨、惜墨如金、一字千金炼字之功,他以含金量如此之高的笔墨,尽述时时骇人、处处噩梦、步步惊心的宫廷之变。这种写实旷古蓝本,为我们提供了亘古不变的文艺命题:作品之中加油添醋好呢,还是戛然而止好呢?这是文学问题,也是美学问题,更是哲学问题。
姜昆和唐杰忠有段相声叫《虎口遐想》,说的是一个小伙子在动物园看老虎,不慎掉入老虎窝,大家组成临时救援队,解下腰带把小伙子拽上老虎窝的事。虎口脱险尚且困难,凤口脱险并不那么容易。吕雉摄政汉室,是排除异己的排异阶段。在正面战场上,她一方面让吕氏男人们入朝做官,一方面让吕氏女人们嫁于王侯将相,以此巩固吕氏集团。
事实胜于雄辩,女人一旦恋上权力,其残暴有如男人而过之,在非正面战场上,她毒死了在儿子汉惠帝宫中玩耍的戚夫人所生的年幼赵王赵如意;紧接着,她把戚夫人变成没有手脚、双眼、耳朵的人彘,投入厕所,还召来皇子汉惠帝一起观看。汉惠帝一眼认出了戚夫人,大哭一场,一病不起,派人告诉母后吕雉:“此非人所为。”
汉惠帝与皇后没有儿子,吕雉就把所名子立为太子,并杀了所名子的生身母亲。所名子当了皇帝之后才听说生母被吕雉所杀,骂道:“后安敢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未变。”
吕雉听后脊梁骨直冒冷汗,就把代皇帝所名子幽禁在永巷,对人“言帝病甚,左右莫得见”,最后杀了代皇帝所名子,可怜这个尚有血性但无谋略的年轻人殒命凤口之中。
淮阳王友不喜欢老吕家嫁过来的王后,老吕家的就给吕雉进谗言,诬陷丈夫淮阳王有反意,并加油添醋地说丈夫淮阳王曾大骂“吕氏安得王!太后百岁后,吾必击之。”吕雉听后大怒,传唤淮阳王,但召而不见,恁是把老吕家女婿活活饿死在了官邸,最后“以民礼葬之长安民冢次”。
吕雉把吕产的女儿嫁给了赵王,但王后身边随从都是老吕家的,实则“微伺”(暗中监视),赵王悲愤自杀。相形而下,刘邦长子齐王刘肥就幸运多了。
汉惠帝在位时,视齐王刘肥为兄长,并请上上座,以家礼相待。吕雉见了勃然大怒,就倒了两杯毒酒,叫齐王起来祝寿。仁慈柔弱的汉惠帝也站了起来,端起酒杯一起祝寿,吓得吕雉赶忙起身换了皇子汉惠帝的酒杯。“(汉惠帝)以为齐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礼。太后怒,乃令酌两卮鸩,置前,令齐王起为寿。太后乃恐,自起泛孝惠卮。”
齐王刘肥是个心细的主,他不敢饮,佯装大醉离开了。等回来一问,刘肥方知是毒酒,吓得魂飞魄散,不知道怎么脱身长安才好。“齐王怪之,因不敢饮,详醉去。问,知其鸩,齐王恐,自以为不得脱长安,忧。”一位内史告诉他,哄好吕雉的女儿就OK了。刘肥尊称公主为王太后,吕雉听后大喜。
平心而论,齐王刘肥胆子最“肥”之处是筑长安城,“三年,方筑长安城,四年就半,五年六年城就。诸侯来会。十月朝贺。”刘肥才得以避祸保身。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筑长安城;从一定意义上说,长安城是当年刘肥为避祸保身的产物。
吕雉开启女人从幕后走向前台摄政之先河,后有叶赫那拉慈禧太后无所不用其极,有如吕太后“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喑酒,使居厕中,命曰‘人彘’”,似乎与宫廷戏无甚出入,但并非“女人何必为难女人”那样简单。
拨开历史烟云,大抵在“为难”之中渡过,譬如:前有陈涉首先发难于秦,再有项梁、项羽、刘邦联合部队发难于秦,后有刘邦发难于项羽——如此这般,大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纵览刘氏王朝几百年,纵使布衣刘邦提三尺宝剑取天下,还不够吕氏嚯嚯。然而,为刘氏撑起门面的还是刘邦的孙子、刘肥的次子刘章。
吕后为笼络刘肥,把侄儿吕禄的女儿许配给了刘章,实为监视刘章,并封刘章为朱虚侯。刘章到了二十岁,力气很大,因为刘邦后代得不到与身份相称的职位,时常忿忿不平。
纵观历史,酒,这东西有时候不是酒,而是二氧化锰。在吕氏专权、刘氏式微的多事之秋,刘章过了一把史上最大酒司令、最严监酒官的瘾。
吕太后摄政残暴,虽刘邦所不能想。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刘章入宫侍奉高后酒宴,吕后叫他担任酒吏。刘章自己请求道:“我是武将的后代,请允许我按照军法来监酒。”吕后说:“可以。”众人酒兴正浓时,刘章进献歌舞来助兴。
歌舞结束后,刘章说:“请让我为太后唱唱耕田的歌谣。”吕后向来把刘章当作儿子抚养,就笑着说:“看你父亲就知道种田。你生下来就是王子,怎么知道种田呢?”刘章说:“臣知道。”太后说:“那就试着为我唱唱种田吧。”刘章唱道:“深耕之后,接着播种,苗要疏朗,不是同类,坚决铲除。”吕后沉默不语。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不久,吕氏家族中一人酩酊大醉,逃离酒席,刘章追过去,拔剑杀了他,然后回来禀报说:“有一人逃离了酒席,臣执行军法杀了他。”吕后和侍从们大惊失色,但是已经答应他按照军法来监酒,所以无法将他治罪,酒宴也因此结束。
从此之后,吕氏家族的人都惧怕刘章,即使是朝中大臣也归附刘章,刘氏势力日益强盛。
读史的同时,看《万灵自然》视频,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看虎鲸、白雪、黑点 白头雕,不免想起刘章。虎鲸,是海洋最大掠食者之一,智商仅次于十五岁少年。
虎鲸可在深海捕杀鲨鱼、抹香鲸等海洋巨无霸,其战略至今是海洋生物学家们的难解之谜。同时,余纯顺徒步穿越罗布泊壮举极为震撼,但在人们搜寻他的时候,不免思索一个问题:于自然,除了征服,还应敬畏。
白雪为了抚养孩子,永远停不下四处奔波的脚步。一天,她遇见了黑点。黑点是她的姐妹,白雪家族接纳了黑点。于是,黑点每天照看白雪的孩子,白雪依然四处奔波,为孩子们觅食。
黑点不仅承担照看白雪孩子的任务,还用自己的乳汁喂养白雪的孩子。白雪每次带回来的东西黑点根本分不到,但她坚持饿着肚子用自己的乳汁喂养白雪的孩子,毫无怨言。
长期吃不到东西的黑点最终撑不住了,被掏空的身体摇摇晃晃地围绕在白雪孩子的周围,用自己最后一滴乳汁最后一次喂养白雪的孩子,最后倒在了白雪孩子的身边。
在《万灵自然》外面,老屈在一个垃圾桶里捡到了弃婴小花,用捡破烂的钱抚养小花长大并考上了大学。后来,小花找到了生父,生父要带小花离开老屈,老屈除了抹眼泪,只能看着小花。小花生父说,他竟不知道女儿被穷得叮当响的老屈收养;小花说,她不想跟老屈一起生活,必须离开老屈。
白雪信任黑点,黑点忠诚白雪;其实,她们只是两匹北极狼而已。小花嫌弃老屈,小花生父厌恶穷人;它们确是两个文明人,但不及黑点了。
白头雕夫妇一窝诞下四个宝宝,一俟进食,老大就窝里横。起初,对老二鸟巢霸凌;后来,对老三无差别输出;最后,老三被霸凌致死,白头雕夫妇将其埋于巢穴之中,作为老大口粮,以备不时之需。
读《史记》之余,看《万灵自然》视频,或可得到“敬畏”之外的东西吧。为求自保、讨吕雉欢心,刘肥把吕雉女儿鲁元公主称为太后,用六年时间筑城长安城,才逃过吕雉黑手。
戚夫人和儿子第一任赵王刘如意就没那么幸运,一个成了人彘,一个被毒死;第二任赵王刘友被囚饿死,第三任赵王刘恢被逼自杀。
1993年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在新加坡举办,开启了史上著名狮城舌战。初赛,剑桥大学论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复旦大学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半决赛,悉尼大学论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复旦大学论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
决赛,台湾大学论人性本善,复旦大学论人性本恶。三轮角逐下来,复旦大学击败剑桥大学、悉尼大学、台湾大学,赢得了总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查良镛(金庸)先生坐镇此次辩论会,担纲裁判。此次辩论会重现了诸子百家争鸣胜状,并将人性善恶人类命题进行了开拓,意义深远。
遑论人性善恶,贵族精神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历史命题。随着最后贵族的没落,田横及其五百壮士一道殉义的精神将齐鲁风骨立体呈现于极致。
那么,贵族精神图腾到底是什么?如果遑论贵族精神,什么才是“贵族精神” ?窃以为,一是善待自己。二是有无拘无束又能染上书香的生活,终身读书。三是自尊,爱干净。四是不抱怨,平静地承受命运。五是简单而不简陋。六是旅行时带上纸笔。风景是相同的,看风景的心情永不重复。七是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哪怕只在心里。八是多见识,多经历。九是善良。十是笑容、优雅、自信。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用在卫青身上恰如其分。他出身低微,从小给人放羊,即使在甘泉被人相中“贵人也,官至封侯”,他也一笑而过:“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
卫青一生七击匈奴,“为人仁善退让”,即使被他一手调教出来的外甥霍去病功高过他,“日益贵”,他依然“仁善退让”;即使昔日裨将李广的三儿子李敢为父报仇,击伤了他,他依然“匿讳之”,还是外甥霍去病看不下去而“射杀敢”。
卫青本来姓郑,由郑季与卫媪所生。卫媪生长子卫长子、长女卫孺、次女卫少儿、次女卫子夫,卫青因姐姐卫子夫深受皇恩宠爱,“故冒姓为为氏”,但他依然知己知彼,自知自明。
看刘邦一生,取天下者,非力也,是心耳。作为监门的郦食其相人无数,但对刘邦情有独钟,他说:“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当他上门见刘邦,刘邦端坐床上,“使两女子洗足”,郦食其“不拜,长揖”,生气地对刘邦说:“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刘邦听后立马起身,“摄衣谢之,延上坐”。
读史就像半导体收音机调频调谐,难免巧合。在三国演义中,也有一个洗脚桥段,罗贯中先生这样写道:曹操洗完脚正想上床睡觉,“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
历史是一面镜子。镜子,古称“鉴”。通读《史记》而予其凿凿批语“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鲁迅先生曾说留学生头发“油光可鉴”即此意,故有“读史明智”“以史为鉴”等词见诸坊间。
历史具有相对性。以正史为X轴,以野史为Y轴,以考古学为Z轴,或可通过三维立体构造来修正还原比较相对真实的历史,而历史人物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我们的影子。
读史,可横向比较读,亦可纵向比较读。譬如,读秦始皇嬴政与汉高祖刘邦,可以得出他们身上的共同点:一,都是大丈夫;二,都是黄帝;三,都是开拓派。
秦始皇嬴政与汉高祖刘邦不同点之一,身份。一个是板板正正贵族官N代,一个是地地道道农民后N代。
秦始皇嬴政与汉高祖刘邦不同点之二,信心。秦始皇晚年迷恋炼丹术,受江湖术士徐市蛊惑,寻找长生不老药未果而终,李斯“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与赵高、公子胡亥合谋拆封篡改秦始皇封赐公子扶苏书信,矫诏立胡亥为太子,赐死公子扶苏、大将蒙恬,给曾经仗剑走天涯的始皇帝灵车里放一石(一百二十斤)鲍鱼,“以乱其臭”;汉高祖讨伐英布“为流矢所中”,吕太后请来良医,刘邦破口大骂:“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最终不让治病,还给了医师先生五十斤金子。刘邦弥留之际,思维清晰,吕雉问到后事,他一一作答。
秦始皇嬴政与汉高祖刘邦不同点之三,格局。在李斯等人建议下,秦始皇发起了史无前例的焚书坑儒运动——他岂知人心是焚不尽、坑不完的,他虽然平定天下,统一文字、度量衡,但功是功、过是过;纵观汉高祖一生,不认死理,善于变通,是现实主义实用派;项羽死后,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王毂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项羽起事前曾被楚怀王封为鲁公,所以汉高祖以此礼葬之。
相比秦始皇,汉高祖是怀柔的。好多史学家和文学家每当看到这里,总把汉高祖与“奸雄”曹孟德先生联系起来——不错,北伐结束之后,曹操亲手安葬了既是战友又是敌手的袁绍袁本初,洒泪冢前,可谓英雄惺惺相惜——我们不惮于无故修复历史画面,也不惮于无端揣测人物心理,除却驭人之术,为何言必称“厚黑”,断然不能附着一丝人性之温情于其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