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钧诗评 |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第十三拍

文摘   2024-12-15 21:15   宁夏  


第十三拍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注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儿号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此拍全诗高潮,极尽千古之悲。骨肉分离,母子诀别。字字含泪,句句浸血。凄凄惨惨,悲悲切切

      第一句,怀抱胡儿,母子将别,泪如雨下,打湿衣衫。“不谓”,休言,休说。“旋”,不久,很快。“抚抱”,抚摸,怀抱。“注下沾衣”,泪如雨下,打湿衣衫。

      “残生”,晚年,余生,幸存生命。《庄子·骈拇》:“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宋代王安石《示公佐》:“残生伤性老躭书,年少东来复起予。”北周庾信拟连珠》:“如彼梧桐,虽残生而犹死。”

       另,唐代杜甫《客亭》:“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休说幸存下来竟能重归故土,即将离开荒蛮之地,怀抱着胡儿,抚摸着亲骨肉,泪如雨下,打湿衣衫。

      第二句, 汉使催着走,胡儿哭着留。一“迎”一“号”,生离死别,悲欣交集,撕心裂肺。“騑”,驾于车辕两旁之马。

     《说文解字》:“按,驾三马曰骖,中一马曰驾,旁两马曰騑也。”“四牡”,四匹公马。“騑騑”,马行走不停而显疲劳,《诗经·小雅》:“四牡騑騑。”

      第一句中的“得”与第二句中的“得”均为“能”之意,意义迥然不同,前者表喜悦,后者表悲痛。

      一边是汉朝使者驾车迎接回乡的热闹场面,一边是母子哭哭啼啼生离死别的凄惨场面,摧残着诗人的人,撕裂着诗人的心!汉朝使者驾车迎我归汉的队伍走走停停,胡儿哭哭啼啼,有谁能知道?  

      第三句,由三个分句构成,貌似打破整句格局,然更能抒发诗人极度悲愤的心情。君不见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颜鲁公写到悲愤之处,墨色金刚怒目,线条挥戈横槊,正是此道。“子”,胡儿;“日无光辉”补喻“愁”;“得”,长出。

      此句胜于此诗开头天问,使全诗感情基调瞬间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共伤同悲,扣人心弦。此等技法,绝非驾驭文字之力一言可蔽之,而是情到深处最动人。为什么偏在这个时候让我们母子生死离别?母子三人悲痛欲绝,日月无光;我多希望自己能长出翅膀,带他们一起回去啊!

       第四句,纯白描手法的大量运用,胜于大写意的铺张浪费。“步”为“远”之因,“远”为“步”之果。“足难移”,与“一步一远”不矛盾。“难移”,并非“未移”。

        这句生动描绘了蔡文姬在离开孩子时的痛苦和无奈,深刻表达了她内心的极度煎熬和恋恋不舍;蔡文姬的每一步都显得如此艰难,仿佛魂魄都随着孩子一起消失,恩爱不再;蔡文姬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走一步,远一步,人间痛苦莫过于此!

       这拍堪为全诗精彩之最,千古才女驾驭文字之工叹为观止!句句写母子生离死别,不但不重复、不雷同、不累赘,而且将母子生离死别场面逐渐推向高潮,令人伤心欲绝,使人不忍卒读!走一步,远一步,脚步铅注,难以移动;仿佛魂魄都随着孩子一起消失,恩爱不再。

       第五句,以“弦急调悲”渲染“肝肠搅刺”。“急”,琴弦急促。“悲”,曲调悲伤。“搅刺”,搅动,刺痛。“莫我知”,宾语前置,现代语序为“莫知我”,没有人知道我。十三拍琴弦急促,曲调悲切;听了叫人肝肠寸断,没有人知道我心如刀绞。

     

熬字社
传播优秀文化,享受诗意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