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与疏 | 柳钧读《史记》本期人物:大禹 西门豹

文摘   2024-08-11 11:13   宁夏  


       “水来土掩”,这个道理如果套用五行相生相克学说的土克水一说,是行得通的。但是,不是所有的水都可以拿土能掩的;换言之,用土掩水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要看多大的水,也就是水量问题。



       如果对浩浩荡荡的大水再用这个办法,势必刻舟求剑,墨守成规——对于这种治水方法,是要打问号的。“智者无言”,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在面对严重舆情时,仍旧漠不关心,一味地不闻不问,势必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对于这种智者态度,也是要打问号的。


        五帝时期,黄河泛滥。洪水冲毁了房屋梯田,几乎漫上了天。人们深受洪灾之苦,淹死、饿死、冻死者不计其数。


       洪灾起因说法不一: 其一,据《列子》等古书记载,共工与颛顼争帝,怒触不周山,天倾地塌,引发洪水。这场洪水有可能是内陆水向大海倾流之初,流经中原地区造成的。但鲧治水用了九年,禹治水用了十三年,洪水泛滥至少二十二年,难道内陆水向大海流了二十多年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河道?这个说法经不起推敲。



        其二,据《孟子》记载,洪水横流是因为“水逆行”。我国江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如果“水逆行”,则为海水倒灌,引起海水倒灌的原因很可能是巨大地震或潮汐作用。



       无论洪灾因何而起,洪水造成万民流离失所,遭受野兽屠戮,生活悲惨凄凉。据《山海经》记载,鲧不忍心看到万民惨遭洪水之苦,于是盗来天帝的息壤(可以生长的土壤)。鲧就用这息壤在城的三面筑起大堤(据说是城郭雏形),水涨一尺,堤高一尺,历时九年。



       另据屈原《天问》所载,就在鲧快要把水治理好的时候,天帝发现息壤被鲧所盗,就派火神祝融把鲧杀死在羽山。息壤最终被收,洪水更加肆虐。


        鲧治水没有成功,尧十分困惑。大家向尧推荐了鲧的儿子禹。禹总结了父亲鲧治水的经验教训,改堵为疏。禹疏通了九条江河水道,扩凿龙门,让洪水由黄河流入大海。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如今,在河北省清河县境内,还有一道残破沧桑而又宏伟壮观的古堤——鲧堤。一场来历不明的大水将鲧禹父子二人冲向了不同的人生终点。西门豹治邺和大禹治水一样,也用了疏。


                       河北省清河县境内鲧堤

      客观上讲,西门豹治邺与自身条件分不开,更与历史环境分不开。他主政邺县是在魏文侯魏斯支持下进行的,顺应了以魏斯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并使魏国成为诸侯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西门豹治邺最成功之处就在于知民情,疏民意;治水利,疏水道。



      首先,在对待邺县坊间盛传河伯娶妻陋习上,西门豹并未采取刚性管理,而是叫三老、廷掾、巫祝三股恶势力、始作俑者入河“请”河伯,以正视听,让邺县百姓明白河伯娶妻就是子虚乌有。


       其次,在邺县洪水治理上,西门豹积极推行修渠疏水,大兴水利,造福百姓。起先,邺县百姓嫌修渠太苦,有畏难情绪。但西门豹治水决心毫不动摇,他说:“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后来,邺县因为水利而由穷变富,人们始感其言。

        堵,违背洪水流动规律,后患无穷。疏,对洪水因势利导,变不利为有利,为我所用。



熬字社
传播优秀文化,享受诗意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