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钧诗评 |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第四拍

文摘   2024-12-06 06:00   宁夏  


 第四拍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合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此拍首句“无日无夜兮不念我故土”与第十拍“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第十一拍“生仍冀得兮归桑梓”皆为直接诉说乡情动人句子,而诉说乡情表现得最为感人的,要数第五拍(详见后续)。

       第一句,极尽思乡之苦。至此可见《胡笳十八拍》字字浸血、句句含泪。品味之时,值得注意的字眼:哀、悲、恨、愤、苦。

       “禀气”,天赋气性,历代均有新解。汉代王充 《论衡·气寿》“人之禀气,或充实而坚强,或虚劣而软弱。”东晋陶潜《饮酒》诗之九“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唐代刘禹锡《和仆射牛相公追感韦裴六相登庸皆四十馀并见寄之作》“坐镇清朝独殷然,闲征故事数前贤。”《旧唐书·郑朗传》“植操端方,禀气庄重。”

       宋代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十“蔡元度禀气弱,畏见宾客。”金代王若虚《哀雁词》“其赋形禀气同得于天,故亦未尝不苦则惨而乐则舒,恶夭阏而重生全,奈暴殄不恤,以为当然。”

      这句大意是,日日夜夜都如此,叫我怎能不思念故土?世上生存的人啊,还有比我更苦的吗!这句堪比屈子平原的天问,感叹自己悲惨命运的同时,控诉东汉末年该死的战乱。以主体“我”映射客体“国”,使主题更丰盈充实,而又不露痕迹。

      第二句,极尽身世之苦。“唯”,内心观照,极尽悲哀。环视东汉末年,最苦者不止诗人。天降灾祸,国家动乱,苍生无依无靠。只怨我命苦,以致沦落到这个荒蛮之地啊!

       诗人之遭遇,天灾否?否。是国乱,是人为之国乱,而非天灾,故此句重点在人为国乱。汉室倾覆,国破家亡,无人能主沉浮。诗人不幸落入胡虏之手,只有悲叹自己命苦了。

      第三句,似在述说不习惯习俗,实则诉说毫无归属感。诗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与荒蛮之地格格不入,随时随地流露出厌恶感;而最痛苦的,莫过于无人倾诉这种痛苦。

       诗人既无法适应胡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又不能忍受胡人的生活习惯,因而发出“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的悲叹。

       最令诗人难以忍受的,是来自精神方面的痛苦。“殊”“异”为因,“难”为果。俗不同,心无所归,无法与他们生活相处;爱好不同,想法迥异,无人可以倾诉心中苦闷。

      第四句,“艰阻”“凄楚”是诗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深刻总结。回想我的坎坷遭遇,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四拍谱成,曲调更加哀怨凄楚。


熬字社
传播优秀文化,享受诗意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