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锅巴 · 年初二
朱美兰
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
转眼,我已进入古稀之年,过了近七十个年:童年时朱家大院的年,分家后,老二房父母兄弟姊妹八个人的年,结婚后自己小家的年……四季交替,岁月轮回,日子越过越好,年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但是,我最怀念的还是住俞家巷时,几十口人围绕在爷爷奶奶身边一起过的年,特别是年三十晚上,八仙桌上放着圆圆大大的那口锅巴,印象尤其深刻。
那天傍晚,我是全程看着祖母把饭锅里的米饭挖出来的同时,锅里仍留下厚厚一层米饭,她双手紧握锅铲,顺着锅沿,将锅里米饭拓出圆圆的形状,盖上锅盖,再往灶堂里添两把柴火,焖上一会,然后将锅盖呷开一条缝,不久,便听见锅里传出撕拉撕拉的声音——好家伙,原来是锅巴正欢快地要挣脱铁锅的束缚,想独立!果然,冷却后,一个圆圆的,黄橙橙,香喷喷的大锅巴就呈现在我眼前。全家人吃过年夜饭后,祖母吩咐人捧出锅巴,小心翼翼,慢慢地走向堂屋,锅巴被轻轻地放在八仙桌中央,我们这些孩子则围桌看着,此时只听祖母说:“这是元宝锅巴”,并叮嘱我们这些孩子,不能碰,不能吃。长大些才知道,这口祖母精心制作出来的锅巴,寓意新的一年,全家团团圆圆,财源滚滚,幸福满满。那甜蜜的亲情,热闹的场面,浓浓的年味,根植心底几十年,化解不掉,挥之不去。
(元宝锅巴 图源:网络)
大年初二,也是我们朱家最忙碌的一天,这一天,祖母娘家侄儿侄女都会带着家人来给他们姑母拜年,他们亲热地喊我祖母“大孃孃”“大姑奶”,我们也欢喜地叫着“大表叔”,“小表叔,”“英仙孃孃”。这一天,三叔一家,姑母一家以及堂姑母(比姑母小,我们称“小孃孃”)一家也会回来。祖母和大妈房里坐满了客人,桌上堆满了大包小包各式各样的礼品,往往都是大伯、我爸和三婶陪客,喝糖水(过新年讲究甜甜蜜蜜),嗑瓜子,吃花生,聊天;堂屋里,红木八仙桌早早就居中放着,架上那张可以坐24人的大圆桌,煞是气派(我们这些小孩子是上不了主桌的,在祖母房间另开大小两桌)。
要说这天最最忙碌的还是厨房那里,祖母带着大房和二房两房媳妇(大房媳妇是我大妈,二房媳妇是我妈)和姑母几个人忙个不停,准备着中午的宴席。大点的孩子会帮着传菜,二堂哥,大堂姐进进出出帮着摆桌:整套的碗、碟、筷子、小汤匙、小酒盅;上菜,先上冷盘,再是蒸、煮、热炒,每样菜都是装两份,(桌子太大,那时还没有转盘),满满当当一大桌菜肴,圆桌中间总会有一大砂锅高汤,咕嘟咕嘟,热气腾腾。
为了年初二的宴会菜品,祖母不声不响准备了好长时间,差不多从小雪腌菜就开始张罗,(每年我们家都要买千斤左右腌菜,几百斤雪里蕻)。腌菜晒二三天后,菜梗处慢慢变软,就要把菜头向下,竖着,散开,一层层扒之菜心处,然后把菜心摘下来,老南京话,叫提(读di)菜心,我们这些女孩子会帮祖母一颗一颗提菜心,然后将提出来的菜心用细麻绳在菜梗部位几片几片打一个结,扎成一串串的,挂在屋檐下,风干,吃的时候,将菜心洗净,开水烫一烫,用手攥着,挤干水,切碎,放些炒熟碾碎的花生仁,加点糖、盐,淋上麻油,拌匀,一盘花生米拌菜心就成了,在那个年代,这可是绝佳的下酒好菜。
(我的祖母)
我的祖母天庭饱满,一脸福像。她最喜欢我,我的为人处世都是从祖母那里学习和继承的。我祖母集中国女性的优点于一身,是我人生启蒙老师,是我一生的学习榜样……
这么多年过去了,追悔莫及的是祖母精湛的厨艺,我这个孙女守在她老人家身边却不走心,没能好好学习,哎,哪怕学个一二也好啊!
2025的蛇年,恰是属蛇的祖母朱王氏120周年冥寿,最敬爱的祖母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她老人家一直活在我的心里!
2025年01月18日
——《年来到,心念属蛇的祖母》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