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位同好一起研习推手,有练陈拳的,吴氏太极拳的,武式太极拳的等等,我们一般是听劲走劲的练习,没有死拉硬拽的对抗。我个人虽然每天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劈拳,但是要说是从养生角度来练习的话,我还是喜欢杨氏太极拳的推手,更甚者,更喜欢汪永泉老先生的揉手一说。
还是那个牵牛的观点,市面上流行的牵牛的方法有硬牵和软牵,我就是那个软牵的践行者和相信者,这些年一直在软牵里徘徊,围绕。在这些牵牛的岁月和历程中,遇到过好牵的,也遇到过难牵的,也被牵过。不一而论。但是志气不改,坚持一致。后来学了形意,八卦掌,只不过是太极拳中的抽丝,缠丝的具体化罢了。
不说别的,就是我所诠释的推手吧,以后可能说顺了,就又说成牵牛法了,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切换,大家心里有所准备就可以了。
我入手教的放松,彻底放松,一开始的时候是软的,卸的,因为你自身的神意气散乱,所以这个时候的松懈就是你自身能力的一个体现。这也是杨氏太极拳给年老弱或者亚健康严重的人的一个出路。随着架子的习练时间增长,学会了用腰来带动四肢打拳,慢慢的腰也有了力量,这个时候才算有了些许棚劲的意思。这就是李雅轩老先生说的,推手是在吃亏中讨生活。这些年我主动出劲的时候也就有数的几次,多数是在引化对方,这样你的听劲才越来越好。
上面的情况,对于身体孱弱的小白可以,但如果对于身体强壮的,或者是有别的拳的基础的人就不好说了。一开始,他们会憋着身上的劲,看似听话的敷衍你,一脸不服气的听你的讲解,然后比较隐晦的提出自己的力大打力小的观点,再然后,就开始在训练推手听劲中加入自己原来的东西,死拉硬拽,明明的打出去了,还得拽一把,勾一下你的脖子。在他看来已经是给你面子了,你看看,我都有后手,没有用。就像说好了,关上保险,咱们就是拼刺刀,但是你突然放了一枪,你告诉我你有射击的能力和水平。但是我们是在拼刺刀啊,不是在开枪啊。这种矛盾会一直存在于推手中。因为推手是门内听劲的一种训练方式,或者是得到沾黏连随的一种手段,不是论输赢的。虽然现在的推手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只不过是增加了趣味性而已,不能说推手就是为了比赛。最起码我所理解的推手不是。
对于这种情况,就不要藏藏盖盖的了,就明确提出,自己觉得力大,觉得自己的推手方式好用,要试试你这软牵牛方法能不能牵动我。其实一开始,遇到身强力壮的,我一般都是让他们使出浑身解数来推的,但是在推手里面,一般先出力出手的,都不沾光,我不能诱导人家使劲推,快推,这样下来,显得自己即使赢了,也有些不地道了。学东西,就是先相信,再学习,可能有所斩获,如果你都不相信,那就没有什么意思了。这个时候,你就用你的本力,用你的招数,在搭手的前提下,猛攻。如果人家老师水平高,都化了你了,能摔你不摔你,能打你不打你,能发你不发你,这个时候你就相信了,无力胜有力,柔弱的确能胜刚强。心里信了,再去学。如果老师应付不了你的大力,刚力,偷袭,你可以走了,可以再去寻找一个老师。如果持怀疑态度学东西,大可不必。既浪费了老师的时间,又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这种双输的局面大可不必。
在学拳中,得有学拳的态度。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人,有缺点,有自己放不下的执念。这个时候就需要多聊天,多谈自己的体会。一方面学生得了解老师的思维,语言特点,心里偏重等等,便于在学拳中能抓重点。可能一上午的时间一直推手教学,告诉了你n个推手的方法和技巧,可能有用的话就那一两句,那些方法和技巧只不过是为那两句服务而已。另一方面,老师得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特点缺点,扬长避短。人一生下来,本自具足,都是一个好木头,奈何后天的污染,有些地方就腐朽掉了。多谈谈体会,人家老师知道你那儿是朽木,人家就不费劲雕了。怎么,你想让太极拳老师化腐朽为神奇,那是你想多了,莫说老师不具备那样的本事,即使具备了,也可能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
棚劲是太极拳的母劲,就是太极拳讲究棚劲,形意和八卦掌没有听说过。那么下面我就说说我理解的棚劲,也便于小白和一些有外家拳基础的拳友们更好的理解我的牵牛方法。
在和别人搭手中,我把棚劲比喻成浮力。我个人认为架子中的棚劲和搭手之后的棚劲不是一回事。在推手中的棚劲是在你完成舍己从人后,那才会出现。多数情况下,对方抱了个桩,把自己撑得四面八方,人们把这叫棚劲,这个也对,但是在揉手中对对方起的作用不大。哪怕即使你站桩站的你把自己脚下飘了起来,你这种棚劲也是自己跟自己玩的,和别人玩不上。搭手后,能接住对方的劲后,再滑开,接对方的劲侧,记着,是两个步骤,你可以用手法在瞬间完成,那是你的老师教的巧妙的事。也有的拳友问:我一开始就接劲侧行不行,当然行,可是你得有那本事。如果你还没有听到对方的劲呢,你怎么能接对方劲侧呢!除非你的水平得比对方高老大一截。接到劲侧了,才能舍己从人;接不到劲侧,舍己从人是成不了的。这个过程就是棚劲的运用,也是搭手中的棚劲。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比对方的劲大了,你听不到对方的劲,别说劲侧了。如果你比对方的劲小了,你就瘪了,谈不上推手和听劲了。这个浮力不止是地面对你的浮力,还有你接触到对方的瞬间:你就是成了水,而对方就是那个驶入你水中的小船,那个接的劲就是浮力。所以搭手中棚劲是跟随对方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样理解的话,你就清楚了太极拳为什么讲放松,为什么讲柔,为什么讲舍己从人,用意不用力了。因为没有这些原则的约束,你就出现不了我所谓的棚劲。
今天石家庄雾霾大 ,指数超过了200多,我一般是中度污染就停止室外练拳了。早上我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爬了这两千多字。这些文字是我对自己太极拳的诠释,一家之言,只是用来教教学生徒弟。不是太极拳的指导纲领。自己还是太极拳路上的一个小学生,只不过偶尔发现了一个通向远方的直径,自己也是一边走,一边把这条直径上风景用文字描述一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