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家的第四代传人里面,留有文字最多的应该是郑曼清和李雅轩,而自己打拳体会最多的,应该是李雅轩。反正我能接触到的打拳和推手的体会最多的是李雅轩,李老的体会文字伴我走过了习练太极拳的二十年的岁月,在练拳的伙伴里面,有的评价我悟性高,肯下功夫,其实主要原因是我职业习惯的原因,我好读书,还有一个我喜欢推手印证自己的想法。下功夫我自认为是不大的,因为我身体肥胖,一天打拳五遍已经是极限了。好在我时间比较轻松,练累了就能足够的时间歇着,一开始还不好意思,觉得自己的身体没有打熬好,哪有练两个小时休息四个小时的道理啊?后来才知道,越是内家拳,内里越耗,越需要休息。
还是老规矩,黑字部分是李老先生的原话,红字部分是我的现阶段的体会和注释。其实应该是为道日损,但为道的开端时候,日增的也不会少。
练太极拳的功夫,在预备势时,就一定要使身心稳静下来,真稳静下来之后再行出动。尤须注意的,是在动的时候,更要保持其稳静,不要将稳静的情形分散了,这更是最重要的一回事。切记切记。(这个看似简单,其实是挺难的。现在生活节奏快,有些练拳的时间是挤出来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稳静的状态,这对练拳者的心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还有就是专业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满脑子想着用太极拳来生财,还哪有稳静的心态啊。现在最有条件的就是退休的老人们了,但是音乐太极又断了他们的稳静状态。也就是说,别说虚实,别说中正,别说意气,就是这个预备式里面的稳静,就把很多人排除在太极拳之外了。)
在动时,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腰脊率领,牵动四肢,绵绵软软,松松沉沉,势如行云流水,抽丝挂线,绵绵不断,又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将一趟太极拳形容出来,不是四肢局部之动。(这个不要细纠,这是在练成之后的状态,当然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松,有一个阶段的练习太极拳之法。没有明确的正确错误之分)练后有甜液生于口中,便是练之得法处,身心已感泰然。如此可坚持日日按时练功,不要间断,以后就会有显著的进步。假如练后口中没有甜液发现,这便是练之不得法,心神未静下来,在这种情形下,就不必按时练功了,当速请太极拳明师指正了,否则毛病暗出,则更不易改正。(原来我练拳,喜欢一个人练,在公园的一隅,人迹罕至的地方,自己慢慢的摸拳。后来觉得自己可以到闹市中练拳了,于是跑到人多的地方。结果,神意老是不定,看来太极拳是一个人练的拳啊)
在呼吸方面,务须深长,使呼吸趁着缓和的动作鼓荡,又要使缓和的动作,趁着呼吸的鼓荡开合,并须要作得自然而顺随,这才是正确的练法。稳静安舒可以蓄神,呼吸深长可以养气,久而久之,则神气自能充实,身体健康也自然增进。太极拳所讲的柔软,是指的周身均匀,配合一致合度。在生理上、在健康上、在技击上所需要的柔软,而不是脚翘得特别高,腰折得特别弯,这样失掉了灵感性,不合生理的局部的特殊的柔软。因为这些不合生理的柔软,只是好看而已,但在技击和健身方面,都没有什么好处的。(呼吸方面的关注,是在拳有所成之后才注意的,一开始就是不要想呼吸)
在太极拳的功夫方面,只是有些软活柔动还是不够的,需要在这些软活柔动中作到均匀有沉着的心劲和雄伟的气势才够味。以上这情况,是要在练拳日子久了,功夫有了基础之后,再经老师详细的口传面授,说些比喻,作些示范,形容其气势,慢慢地悟会才会有的,而不是一言两语可以了事的,也非笔墨所能描绘。这种雄伟的气势及沉拳的心劲,是在身势气魄之内含而不露的,不是摆在外面的。以上这些情况,要有真的太极拳传授而又有功夫的人,才能鉴别出来的,如哪些毛手毛脚的太极拳家,是看不出来的。如他们看了,反以为是不好,或出些反对的言语,如说什么太慢了,或说架子太大了,或说太神化,太迷信了云云。所以说,凡是对某一项学识设有研究的人,就会发言不当。(气势一词用的好,把那些松软和僵柔参半的拳都给甄别出去了。不是打拳者自己觉得自己有没有气势,而是旁观者给的评价,还有你给旁观者的感觉。不能自己一睁眼,就觉得有睥睨天下的气势了。)
练刚柔不如练柔劲,练柔劲不如练松软,练松软不如练轻灵,练轻灵又不如虚无。虚无的气势,才是太极拳最上层的功夫。其主要的练法,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意贯指,日积月累,内劲自通,拳意主能上手。四肢是外梢,不可自动,胯为底盘,务须中正,以思想命令于腰脊,以腰脊领动于四肢,尚须以神气相配,上下相随,完整一气,否则非太极拳功夫。松软沉稳的形势,如载重之船,沉沉稳稳地荡于江河之中,既有沉重而又有软弹之力。
在练功时,要以神走,以气化,以腰领,以意去,内外一体,心神合一,神气贯串,上下一致,久而久之,便会养出非常的灵觉来,以这种灵觉用之于推手,体会对方之来劲,是百无一疾的,既已知道对方之来劲,便可顺其来势,随其方向,而作跟随沾粘之动作,他身上之缺点,便会自然的发现出来,我趁势击之,则自无不中之理也。练体以固精,练精以化气,练气以化神,练神以还虚,这是太极拳的四步功夫。学者宜本此方向细细体会,才能练到妙处。人身之灵机,最为宝贵。凡一切处事接物,皆全赖于此,不独打拳推手也。但灵机是出于大脑神经,所乙太极拳的功夫,首要在稳静的基础上练功,以养其大脑中枢神经。但所谓稳静者,是心神泰然之后,自然之中出来的真稳静,而不是强制着不动作出来的表面上的稳静,这种强制着身体不动,表面上是稳静,而心性方面仍是不静的。如果这样,就不是真静,不是真静,就不能养大脑中枢神经,也就出不来特殊的灵感,此理又不可不知。
找上下相随,是初步之练法。找轻灵绵软,是中乘之功夫。找虚无所有,才是最后的研究。盖轻灵仍有物也,如到虚无则无物也,则一切无不从心所欲,以达通玄通妙之境界。太极拳之虚无气势,在技击方面,其变化作用,其妙无穷。如遇刚劲来犯,可以使其捕风捉影;遇柔劲来犯,可以化之于无形,使对方找不着实地,摸不着重心,英雄无用武之地。 (后面的段落文字,字字珠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