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练习八十五式太极拳多一些,适逢看到一篇关于杨氏太极拳架子名称解读的文章,我也就转发了,顺便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杨式太极拳形体动作,就是人体自身所表现的形态,比如无极式、如封似闭等。学杨式太极拳仿形动作,就是模仿自然界事物,比如云手、野马分鬃等。仿形的目的在于求意,绝非简单的模拟,太极拳是有生命的,求意者生仿形者死。(太极拳虽然把用意不用力作为练拳原则,但最终的目的还是拳无拳,意无意,无拳无意是真意。一开始,学拳之初,是需要用力的,不用力的话,一开始架子也摆不成,端正不了。架子盘顺了,盘熟了,慢慢的有了虚实,有了架构,那些原来的拙力就会减少,不但太极拳如此,传统武术套路大抵都如此。而下一个阶段才是太极拳的独有的原则:用意不用力。如果这关过不了,你觉得你打的不是太极拳,其实就是传统武术慢练而已,不是不行,就是不要往太极拳这个太极上凑了。是不是这个阶段是最高阶段,最后阶段,不是,已故太极大师石明说过,学什么就练什么,练什么会什么,会什么丢什么。在用神意气打拳也是个阶段而已,也是修真的一个假象罢了。所以,这儿作者把求意作为太极拳的永恒,在作者这个阶段,也没有什么不对的。)
正确理解太极拳式名称的含义有助于营造太极拳意境氛围,能起到用意不用力和探寻内在劲意的作用,称之为意念引导法。采用意念引导法练太极拳的最大优点是有益于心态平和,自己置身于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里,其乐融融,引导我们回归自然。(呵呵呵,回归自然,合着美妙的音乐,想着自己扬鞭驰骋草原,就是回归自然?那这个自然太不自然了。既然在练意的阶段,我们就从意上出发,分了虚实,找到腰丹,内外合一,上下相随,这才是自然。)
本文所讲的攻防是教学意义上的攻防意识,并非实战中的攻防意识,其目的在于利用意念引导法引导劲力的运行。(既然说攻防,就是在实战在才讲攻防,你和别人聊天呢,用什么攻防啊?太极拳套路是劲路的路线,不能从攻防处看。劲路走对了,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境况,你的式子合上了,劲路走对了,就会出现攻防效果。无论太极,形意拳,八卦掌的套路练的都是自己的本能,开发的自己的潜力。)
一、 太极拳预备式(无极式)
太极拳预备式也称作无极式,何谓“无极”?无极就是事物内在的规律,直言之,就是太极拳规律的式子。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该式外形纯任自然,看不出什么来,然而太极拳的规律性的东西尽含其内,杨澄甫宗师讲:“此势为太极拳预备动作之姿势”,“练法用法,俱根本于此”。(可能是我是个数学老师的缘故,一般学数学的比较爱抬杠。无极是规律,内在的规律是什么?练法用法,俱根本于此。怎么俱根本的?此处没有说明,不知道作者不知道,还是不说。希望本文作者看到,一同商榷。)
练太极拳必须认真对待预备势,它囊括了练太极拳的全部基本要领。不要一上来就开练,要静待片刻,这时要完成三个程序:调身正体,调整身体各部使之符合练太极拳的要求;调心凝神,调整好练太极拳所需的心神;调息行气,调整呼吸确保气血运行自然流畅。太极拳大家吉良晨认为“三调”是进入“练功态”的具体要求。此势为太极十三势里的中定,中定属土,土生万物,故太极拳由此生化。(说心里话,不想评价了。现在有许多太极拳理论家,也就是练了两年太极拳,看了几次拳论,就开始写太极拳的文章。一出话就是某某某大家说,某某某拳论说,引经据典,说半天,就是自己不说。
我也说说理解吧,要不也落入了嘴太极的俗套了。三调是调整自己进入无极状态,在无极状态下,还没有十三势呢,所以还称不上中定,当你的心念一生,十三势才生。)
二、 揽雀尾
形体动作,设想右弓步左手捧托着孔雀的长尾巴,右手抚于孔尾之上轻轻的一摩挲往己后方揽之,同时身体重心移至左腿(见揽雀尾之捋势)。揽:在这里应当解释为拉过来的意思。既要轻柔又不丢失且意境绵长,用腰带动全身,双手运劲协调一致,掌中隐约有触摸羽毛的华润感,日久自能练出太极拳所要求的“手中有物”势势不空的功法。此势乃为太极拳十三势中的“捋”劲,即把对方的左臂看作孔雀尾捋带牵动其重心,近似外功长拳的“顺手牵羊”。习惯成自然,与人交手下意识的一摩挲便能以轻柔劲将对方引动,这就是太极拳妙手发放人时,被扔者感到舒服的原因所在。遥想当年崔毅士先师与人推手,人被扔出很远不但无痛楚之感,反而感到很舒服,旁观者也感到很舒服,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和自然,给人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揽雀尾是杨式太极拳的精华,在八十五式太极拳中,这个动作式重复重复再重复,可见其重要性。在杨诚浦大架中,姿势比较端正,气运深厚。现在有许多教拳的老师,在学员学拳之初,就把架子捏的和杨诚浦晚年的架子差不多。就学习过程而言,这是错的,如果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杨早年的架子和晚年架子的区别,也许可能从中能悟点东西出来。还有太极拳得有虚实,分清虚实,如果不能分虚实,那么打出来的架子就没有腰带腰领,现在公园里配音乐的架子大多如此。
在找到腰,能用腰的前提下,再去找开合吞吐,这个时候,基本上就可以进行传统推手的训练了)
揽雀尾是太极拳最基础的一势,包括了掤、捋、挤、按四劲。
三、 单鞭
单鞭
仿形动作,驾驭马车的车夫,双手握持长柄的大马鞭,抡圆了鞭子抽击出去,双臂用力向前一挣向后一带,鞭稍与鞭杆几乎成一直线,这一刹那间的形态就是太极拳的单鞭式。前臂像抡圆了抽击出去的鞭稍,后臂像掠带的鞭杆,勾手包含了叼钩、锁拿和腕打,双臂必须同时运做同时到位,成一个整体劲,恰似一条大鞭子,故此得名单鞭。设想对方正面来犯,无论何势均可以左臂抽击之。此式要点:立身中正,双臂展开两相挣。(就是上面的揽雀尾,不能从别的拳中找出其相似处。而下面的式子都可以从别的拳种中找出相似的式子,自己可以看看用法,综合一下。因为传承不一样,拉单鞭的方式不一样。大家可以多看看别的拳种中自己那个单鞭形式的用法,可能有所收获。太极拳的特点之一是用意不用力,还有就是太极拳的发劲,是靠松沉发力。这和一般的武术的拳打脚踢不一样,加上了一个体重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