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如何利用空间

2024-07-31 20:42   河北  

     是转载的,不是我的个人体会。这种玩法在吴氏里面说的多。

      在讲太极拳技击之前,还是要讲讲太极拳的健身、养生功能,毕竟时代在变化,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人体的微循环系统连接着小脑和心脏,我们练拳不但要追求出功夫和功力,还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小脑、心脏,避免因过度练功损害心脏,防止老年小脑萎缩。微循环系统的末梢是身体的十个手指和十个脚趾,在初学时,练功者往往容易十指都同时用劲,这就是虚实未分清,双重之病。这样练拳,经常要启动人体的小脑多次进行再平衡,久而久之,就容易损耗小脑的先天能力,这方面有不少案例,甚至有武术名宿到晚年小脑萎缩而造成老年痴呆的。此外,身体较劲就需要心脏强行泵血输送末梢,这本身也加重了心脏的负担。所以,太极拳的微循环理论为每一时点只走一个手指(趾)的劲道平衡,意从指根出去,绕着指尖回来,一个一个手指依次走微循环系统,这样不但能较好实现身体的平衡,还能保护人体的重要器官,实现“延年益寿不老春”。宇宙中的时空都是能量场,地球绕着太阳转,地球的自转就是能量存在的体现,空间是有能量的,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并不代表这种能量不存在,我们练太极拳不但要架子好看、技击上能打,还要能够在盘拳走架的过程中“得气”,得宇宙天地本身的能量,找到人体和空间之间的关系,并充分利用这种能量来养生健身、以慢打快,以弱胜强,以柔克刚!

     (一)空间的关系讲到人体和空间的关系,需要通过几个重点的穴位来进行定位,打些比方,这样比较容易找到感觉。实战中若光用手的话,很快就会觉得气不够用,我们讲以气运身,身前形成一个气场,两肩前面有个云门穴,云门穴在意的指挥下出去了(30公分左右),可以甩出去、可以冲击,可以撩,可以摔,可以打上下左右前后,这一切可以用眼神来带动。大家都讲松肩坠肘。松肩坠肘是舌舔上腭,耳垂找肩井穴,肩井想涌泉,涌泉反应回来的劲就到手上了。轻轻呼出半口气,大概那么一尺的距离,就打到对方的身上去了。如果光动手就会感觉差半口气,气短。拳论中讲“进之则愈长”,就是用进攻的劲,返回来再打你。那么也就是长出一口气的方法,轻轻呼出去,这口气回来了,再出去。也可以用空间打,把周围空间的气场要过来,把要过来的这个气再送对方身上去。假设要击打对方的某个地方,可用意把对方的点拉到我手上来,再用这个点来打,这是空间的劲。这个劲也可以是螺旋劲:从对方一脚的外侧,落到对方另一脚的外侧,再打。还可以是敞裆的劲,敞裆,提裆来打。

     (二)如何掌握周围的气场气场在周围一米~两米左右范围,它本身就存在于人体的周围,但是一般练太极拳的人不理解,也不会要。气场怎么样才能练上身?可以通过呼吸提放来训练,也叫调元气。“提”:是指吸一口长气,“放”是慢慢的吐气。这需要在盘拳架的时候,慢慢地找气场,使丹田得气,产生一种正能量。很多人讲气沉丹田,结果越沉越憋气,原因是只会用鼻孔吸气。我们叫“吞”气,也就是鼻子在吸气时,嘴巴虽然是闭着的,但嘴里像同时在喝饮料时啜吸管一样,与鼻子同时进行,当慢慢的吸到饱满以后,心意往下一沉,留出一个缝隙,再吸半口气,这半口气是最厉害的。这半口气是一个压缩劲,就像气缸里的蒸汽,释放出来就是惊炸力、爆发力,又短又脆!能变成拍、打、穿透的劲路,但一般情况下不能透对方的胸口或脏腑,避免误伤。往下一沉是爆发力的基础,叫“务令沉着”。气沉丹田,讲的是气的吐纳和鼓荡,丹田的上三分之一是把对方的劲要过来,丹田的中部是跟对方实现一个均衡的刹那,丹田下三分之一是一个压缩劲把对方打出去,这底下三分之一能出冷脆劲,拿最后的这半口气打他,而且这么走以后,不伤自身的元气。在这里注意吸气是一个压缩,压缩劲!此时其实是把对方的劲要过来了,对方跑不了。如果光有下沉没有压缩,即便你沉到底了,对方也能及时撤走,那么就起不到沾黏粘随的作用。我们把气场要过来之后,搁在对方的体外,从体外打出。功夫好的话可以瞬间多次压缩,产生层层迭迭的波浪劲。压缩劲距离短、能量大。但要务令沉着、神宜内敛、视而不见。两胯之间有个横着的沉着劲,支撑了下三分之一丹田的内气压缩。注意使用压缩劲时,手打出去之后什么都没有,不要再接受对方的反作用力的反击,没有就是空,空就把对方的反作用力给断绝了。有压缩就有膨胀,膨胀劲的距离大,膨胀的是面积,发劲的时候眼神一瞄准,出去的东西是线性的,是线条,就像射箭。膨胀劲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缝隙,才能渗透对方,这就要求腰上不但要得力,而且腰还要能用上力。腰得上力背才能得力,腰背得力就能把劲打出去。在身体的外围半米到一米这个距离有两个圈,上半身有个虚圈,下半身有个实圈,可以旋转虚圈打人,也可以用意旋转实圈来打人,不管旋转哪个圈,腰上得力是根本。所以这要因地制宜。

 (三)不呼不吸,不生不灭,刚柔俱泯,一片神行如果要破对方的压缩劲,那么就要提前一瞬间进行我方压缩劲的释放,就像提前把皮球的气放掉。上面讲的这些要靠神领得气。神领,一个是眼神、一个是识神。神宜内敛。眼神不能一直往外放,看出去(气往外放),视而不见,再吸回来,跟丹田的内气结合。眼神回来之后,跟丹田结合,引对方的气过来,再把他的气打回去。把对方的能量吸收过来之后,加上我的一点力量,跟对方说话。这种力量,对方不可抗拒,他用力用不上,但手又回不来,放松又松不了。发人的时候有个“引体向上”,脚底的气上来(而不是脚底的力上来),再放下,即可出现蹬之于足,发之于腿,力由脊发。放下。放是形容词,下是动词。意想两脚两边大概十公分左右有两个坑,把这个坑提上来,这个腿再蹬、踢、踹、打就非常有力。(这个意想中的坑大概有二十公分左右)轻则灵,灵则动,动则变。所以八卦掌有七十二暗腿。我们讲打点不打面,把打击面积缩小到一个点上,即可将压强力量放大十倍。形意拳中讲“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有意无意是真意,有力无力又有力。有力是一个面积,无力是缩小到一个点,再有力,是返回到这个上面来。如何缩小到一个面积?必须要有一个缓冲地带,需要缓冲一口气,既不呼,也不吸,这个缝隙就是不呼不吸。一呼一吸打人中间其实有个不呼不吸,要能“嘿”出来而不嘿,干张嘴的刹那。这就是不刚不柔、不虚不实、不生不灭的这一刹那。这一刹那可以将主动变为被动,又可将被动变成主动,在这一瞬间可以改变刚柔、阴阳、上下等等……然后用补充力量把对方打出去。用什么样的补充力量?这就是空间的映射和感应。我们感受到了空间的力量。本来是虚的,摸不着、看不见,但是我们通过太极拳锻炼感受到了。它是感觉、感应打出的东西,是两种作用的叠加。感觉后丹田有东西了,感应呢就是跟它说话,不是通过手,而是直接到对方身上了。

太极人太极魂
内家拳修炼者;顺承内家拳名家李云龙先生的三拳合练思想,解读传统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