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列文森獎」公佈,周錫瑞《意外的聖地》獲「特別榮譽獎」

学术   历史   2024-02-16 18:26   中国香港  


2月15日,亞洲研究協會(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AAS)公佈了2024年度的「列文森獎」(Joseph Levenson Book Prize)獲獎名單,周錫瑞(Joseph W. Esherick)教授的著作《意外的聖地:陝甘革命的起源》英文版Accidental Holy Land: The Communist Revolution in Northwest China榮獲「特別榮譽獎」(Honorable Mention)。祝賀周錫瑞教授!

《意外的聖地》是周教授關於陝甘寧邊區中國革命起源這一課題研究長達三十年的成果,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21年率先推出中文版,英文版於次年由加州大學出版社出版。

周錫瑞 (Joseph W. Esherick)著  石岩 譯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編輯部校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列文森獎」是國際中國研究領域學術著作的最高獎項之一,以美國傳奇歷史學家約瑟夫.列文森命名,不久前,我們剛剛出齊了他的全套文集

自1987年開始,「列文森獎」每年嘉獎兩部「對中國歷史、文化、社會和經濟之研究做出最大貢獻」的英文新著,一些年份亦加設「特別榮譽獎」。獎項分為兩個類別:1900以前的古代中國研究和1900年以後的現代中國研究。1989年,周錫瑞教授就曾憑藉《義和團運動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he Boxer Uprising)獲得列文森獎。

除了周錫瑞,我們還有7位作者是「列文森獎」獲得者,他們是:魏昂德(Andrew G. Walder)、韓南(Patrick Hanan)、梅·戈爾斯坦(Melvyn C. Goldstein)、孔飛力(Philip A. Kuhn)、畢仰高(Lucien Bianco)、梅約翰(JohnMakeham)和高華。

周錫瑞(Joseph W. Esherick)教授

為了研究陝甘寧邊區中國革命起源這一課題,周錫瑞教授從1980年代開始曾十幾次前往陝北,短則數日,長則月餘。他和老農們一同在煙燻火燎的昏暗窯洞裏聊天,對很多歷史事件有了耳目一新的理解和認識。不消說,這些珍貴的採訪記錄都成了書中使用的材料。

在開展研究的幾十年中,周教授「砥礪交流的學者也多在中國,並時時向中國的黨史研究者尋求建議、與他們討論材料」。在《意外的聖地》的中文版序言中,他寫道,這本書主要是寫給中國讀者的,「它是一部中國革命史,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黨史」。

周錫瑞 (Joseph W. Esherick)著  石岩 譯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編輯部校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學者推薦/


楊奎松
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在中國有很多「革命聖地」,但沒有一個地方像延安那樣,既是失敗的蘇維埃革命的救命之所,也是中共通向1949年勝利之路的起始之地。許多年來,人們高度重視中共是如何從延安出發走到北京的,卻很少人關注過一個問題:為甚麼當年所有蘇區都已不復存在,陝北卻還殘存着這樣一塊恰好可供中共中央落腳的蘇區?周錫瑞教授的大作很好地解答了這個問題。


石川禎浩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教授

延安並不是毛澤東「長征」的目的地。紅軍彷徨四方之後,歷盡艱辛走到陝北,得到了延安這座小城。稍微冷靜地思考一下就會理解,陝北地瘠民窮,容納眾多紅軍士兵難處極多,不可能是中共中央最後的棲身之所。那麼,延安後來為何成為了革命聖地?長期被掩埋的陝北革命家的心聲,越過三十年時光,經周錫瑞教授的介紹,終於復蘇。


梁元生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前院長、歷史系研究教授

作者運用了大量的中央和地方檔案,也走訪多個縣和村,本書可以說是檔案研究及田野考察結合的成果。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週年,許多中國史家認為共產主義在中國興起有其必然性,是歷史發展的規律;而以貧瘠農民為背景的西北正正是共產主義的溫床,孕育延安聖地。本書作者持不同看法,認為歷史發展中有很多偶然性,造成意料之外的結果。作者沒有提及的另一個意外,是共產中國崛起於最貧窮的地區,百年之後竟把中國建成世界強雄,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經濟體。這也是許多史家的意料之外吧!


不激不随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的公眾平台 | 立身天地 安守边缘 守先待后 不激不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