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間洪流中,書寫具體的人 | 港中大社閱讀月精選書單vol.2

学术   文化   2024-04-19 11:41   中国香港  

世界閱讀日將近,港中大出版社推出「閱讀,只因對世界依然好奇」系列內容,奉上三份精選主題書單,分為歷史、人物、城市三個類別。這三份書單,用不同方式掀開世界的一角,邀請讀者探尋其中的層次和肌理,當處處都在兜售標準答案和結論,在閱讀中放慢腳步,橫看成嶺側成峰的耐心和興致就尤為珍貴。


今天推薦的10本書,每一本都是一個人的宇宙,也是其所在時代的縮影。


從類型上說,這些書有自傳,例如史學大家王賡武講述自己「長年半遊牧」的一生,翻譯家劉紹銘回顧青年時期艱難的求學生涯;也有來自他人的講述,例如五十多位中外作家和學者以不同角度寫西西,張洪年教授憶與趙元任、李方桂等語言學大家們交往中的趣事逸聞。


書中的人物,有的耳熟能詳卻依然像個謎題,如梁啟超、瞿秋白、張愛玲,他們有怎樣的理想與困惑?他們與時代又是如何共振或角力?這些書都給出了高清特寫。也有一些陌生的名字:為香港貢獻了大量重要建築和基礎設施的建築商林護,除了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亦熱心革命與社會改良;第一位登上百老匯的中國導演熊式一,如今鮮有人知,幸而有人還在講述他的故事,同時打撈起那個中國藝術曾經征服西方的短暫卻輝煌的時代。


無論是傳記還是評說,我們總是能通過閱讀他人撞見自己,在歷史的洪流裡,在命運的轉角處,我們都是一個個具體的人,或許有過相似的心境,或許做出過截然不同的選擇。


點擊回顧上期書單:

歷史的另一種寫法 | 港中大出版社閱讀月精選書單vol.1


本期推薦的所有書籍

點擊封面即可在【京東】購買

閱讀狂歡季跨店每滿99-10疊加店鋪券


#1

《家園何處是》

王賡武 著

王賡武的一生,是20世紀歷史洪流中一部豐富而獨特的流浪史。

《家園何處是》是海外華人史學大家王賡武回憶錄的上卷,他回望充滿不確定性和轉折的少年經歷,這段歲月對他影響至深,成為他治學和人生的底色。

王賡武1930 年在南洋出生,自小接受古典中文教育和正統英文教育。因日軍入侵東南亞,他不得不輟學,數年間在街頭遊蕩,以少年人本真的好奇心學會廣東話、馬來語、客家話、閩南語,並對殖民地錯綜複雜的「華人性」有了最初的領會。憑藉奇跡般的機緣,他在日本戰敗前夕重拾學業、考入國立中央大學,卻親身見證父母諄諄教導的那個故園中國終歸於幻滅。然而,青年王賡武對「家園何處是」的困惑與不安在此際漸漸撫平。站在兒時經歷為他塑造的「多重世界」交匯處,他「開始感到沒有東西能擋在我認識萬物的道路上」。

💡點擊封面即可購買,預估到手價183

#2

《梁啟超與近代中國思想》

約瑟夫.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 著 

盛韻 譯

梁啟超的自相矛盾、一變再變,是要為怎樣的一個問題提供答案?

《梁啟超與近代中國思想》是美國歷史學家約瑟夫.列文森的第一部專著,從「變形記」、「美麗新世界」、「追憶似水年華」三階段追索中國近代知識人梁啟超的思想嬗變,探求他身處歷史和價值撕裂的煎熬之中,如何從傳統突圍、擁抱進步主義和現代西方,卻又在生命的最後十年主動走向不合時宜,「一夫當關把守舊中國的疆土」。作者的視野並不限於思想者個體,而是以歷史與個人的交互作用貫穿全書,通過梁氏思想中種種「必然的前後矛盾」和「理性上的不完美」,不斷反觀歷史,揭示近代中國思想史鮮麗複雜的面貌及其變化的本質。

💡點擊封面即可購買,預估到手價267

#3《瞿秋白與跨文化現代性》

張歷君 著
為革命而捨命,為慈悲而破壞。生命奔流,心法明滅,瞿秋白遭遇他的時代,如此驚心動魄。

本書將瞿秋白的思想、政治和文學實踐,理解為二十世紀初中國「跨文化現代性」的重要案例。作者參考史華慈的「『雙方面』的辯證法」,嘗試為瞿秋白研究重啟一個開放的批評空間。在這個新的空間裏,本書把辯證唯物論的哲學思考與有關政治事件的個人回憶和小說改編等不同領域的文本連接起來;同時將生命哲學、佛教唯識宗思想和無政府主義這些表面看來毫無關係、甚至相互對立的思想脈絡重新並置,展示它們之間詭異的歷史關係。而更重要的是,作者把同時活躍於國際政治和思想舞台上的東西方馬克思主義者,重新放置在同一個研究平台上進行細緻的比較分析。唯有在這種廣闊的跨文化現代性的閱讀和論述視野裏,瞿秋白多重複雜的思想世界才得以重新展現在我們眼前。

💡點擊封面即可購買,預估到手價186

#4

《吃馬鈴薯的日子

劉紹銘 著

翻譯家劉紹銘憶童年之苦、求學之難,寫給青年的勵志書。

《吃馬鈴薯的日子》不是自傳文學,但既然涉及我個人一些經歷,總可算作自傳文字。我記下這段生平的用心,是為了勵志。當然,今天香港的社會環境,與五十年代是雲泥之別。但我相信,即使今天大部份香港青年在求學、就業和生活都有改善,總還有一些人是個例外。《吃馬鈴薯的日子》,也就是為了這一類沒有享受到父母或社會福蔭的人。

我想香港一定有不少與我童年經驗相似的孩子。我希望他們看了本書,也會像我當年的決心一樣:咬着牙,掙下去。

💡點擊封面即可購買,預估到手價106

#5

《林護:孫中山背後的香港建筑商》

陳慕華 著 ‧ 馮以浤 譯

一位建筑商背後的辛亥革命史與香港城市發展史

林護是一位香港知名建筑商,他對華人社會作出的貢獻,遠超他所得到的名譽。

林護出生於1870年廣東新會牛灣村,當時的世界正發生巨變,林護十四歲就跟隨村人前往澳洲謀生。20世紀初,林護與孫中山先生結交,從此大力支持革命。辛亥革命之後,林護致力發展中國的城市,希望藉此帶動當地的商業活動。林護的公司在上海建造的豪華大廈使其在香港變成「搶手貨」,在20世紀初,亦即香港充滿活力的過渡期,林護的公司建造了黃埔船塢、拔萃書院等建築,承辦了港口、道路、橋樑等多項政府基建工程,為香港現代化做出重要貢獻。此外,林護積極支持教育,其對教育的支持和投入,至今仍然通過「林護基金」而延續下去。

💡點擊封面即可購買,預估到手價149



#6

《熊式一:消失的中國「莎士比亞」》

鄭達 著

消失在歷史中的風雲人物,與其一起被遺忘的,是那個中國藝術曾經征服西方的短暫卻輝煌的時代。

熊式一是20世紀海外最知名的中國作家之一,陳寅恪曾以「海外林熊」之句將他與林語堂並舉。他在1934年將中國傳統劇目改編為英文戲劇《王寶川》,在倫敦連續演出約900場,由王室到平民,家喻戶曉。1935年,他成為了第一位登上百老匯舞台的中國導演,更被《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譽為「中國莎士比亞」。

本書是熊式一的第一部完整傳記,全面梳理熊傳奇的一生,發掘中國現代文學史中不該被淹沒的人物。在詳述熊式一風雲人生的同時,也呈現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歐美文藝界仰慕中國的一段短暫卻輝煌的跨國交流史。若沒有熊式一,我們對中國現代文學史,對作為在世界中的中國文學,對中國與世界的互動的理解,便會缺失非常重要的部分。

💡點擊封面即可購買,預估到手價208

#7

《苦命天子》

茅海建 著

近代中國百年之危局,正肇始於一位平庸皇帝的悲劇。

咸豐帝當政的年代,1850–1861 年,正是中國歷史的重要轉折年代。太平天國興起,捻軍、天地會的反叛遍及南北,湘軍由此而起,釐金隨之而生;英國與法國組織聯軍,再次入侵中國,俄國趁火打劫,美國充當幫凶,新的條約一一簽訂;中國後來的許多變局,實肇始於斯。歷史關鍵時刻的關鍵人物咸豐帝,竭盡心思,卻無力回天,自嘆且自棄。

本書展開了那段歷史歲月,引領讀者閱讀其中的種種情事,曲折幽深。作者描寫了歷史群像:杜受田、曾國藩、葉名琛、肅順、恭親王、那拉氏(慈禧),決定國運的重要人物,栩栩如生。

💡點擊封面即可購買,預估到手價167

#8《愛玲說》

劉紹銘 著

愛她、讀她、憶她、批她的作品早已蔚為大觀,仍然不能道盡她的「好」。

本書是劉紹銘先生近年來關於張愛玲的文章精選集。劉先生身兼學者、作家、譯者數職,學養豐厚,又和張愛玲有過直接往來,知人論世。在他的筆下,城與人、中與西、著與述,妙趣天成,一往情深。

💡點擊封面即可購買,預估到手價96

#9


《從跳格子到坐飛氈:西西追思文集》
西西基金會 編
「人世匆匆, 有什麼可怕的。」

香港作家西西走了,但並沒有離開。本書以追思西西作起點,記下西西對個人的影響,進而看她如何在「我城」的歸屬感中盪漾,再一同感嘆她的跨文類多元宇宙,最後看她如何流傳遐邇。

近五十位中外作家和學者以不同角度,試圖描摹出西西精彩的一生。翻開書,就像敲開一扇扇門,西西會從不同的小屋裡走出來,接待大家,為大家講小說,讀詩,讓我們知道,我城幸好有過像她這樣的一個女子,在看護我們,並且啟發我們去嘗試過一種有創意又有意義的生活。

💡點擊封面即可購買,預估到手價177

#10《人語響,文字留痕》

張洪年 著
與中國語言學大師們的交往記憶,窺見象牙塔之外的學人側影。

二十世紀初,是中國語言學開墾的年代,由趙元任、李方桂二位先生帶領;世紀中以後,人才輩出,周法高、張琨、王士元、丁邦新等諸位先生,各領風騷。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自六十年代開始,張洪年教授有緣結識多位大師,或問學,或共事,在不同場合之中聽見諸位先生說話的聲音,看見他們在學者身份以外的行止與身影。如今,他把一些印象深刻的故事記下,趣事逸聞,文字留痕;後來者可以從這些小故事中,想見其人,想像那個年代應該是一個多麼教人興奮的時代。

💡點擊封面即可購買,預估到手價193

🔈

列文森文集+帆布袋套裝

閱讀狂歡季入手更划算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預估到手價492元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預估到手價305元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預估到手價305元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預估到手價631元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預估到手價1001元

🔈
我們的小紅書賬號現已更名為「不激不隨」,和微信公眾號同名。點擊右邊,即刻關注港中大出版社小紅書賬號



不激不随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的公眾平台 | 立身天地 安守边缘 守先待后 不激不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