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国企降薪、裁员(更多是软裁员)现象愈发频繁。曾经被视为“铁饭碗”的国企,如今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些许国企中部分政治意识不强的领导为了体现自己的能力,采取了违法降薪、裁员等措施,给员工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据相关报道,一些国企通过
开展全员竞聘、起立再坐下;双向选择;
强化末位淘汰制、绩效淘汰制、考核末位调岗降薪制:转岗及待岗制;
建立人才沉淀池、人才蓄水池、人才调配中心、流转中心、轮岗中心;
安排人才库培训制度考试:
依次开展正式工转劳务派遣、劳务派遣转临时工;
组织跨区域调离:
等等。
变相逼迫员工主动离职。如此,企业看似节省了一大笔经济补偿金的成本,甚至部分领导因此获得业绩,实则因小失大,严重损害了国资国企高度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甚至对国企改革这一重大战略产生负面影响。
国企,遇到违法降薪、裁员等,结合大量实例。
最佳策略并不是寻求外部途径,如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舆论监督等。
01 时间和精力成本之重
一方面,国企工作通常具有一定的职责重要性和系统性,投入大量时间去准备投诉材料、参与劳动仲裁程序或应对诉讼,必然会影响本职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这不仅引发上级领导的不满,也会给自身带来工作压力。另一方面,精力的分散会让员工在工作与维权之间陷入两难,耗费大量心神去跟进各个环节,而国企的决策和处理流程相对复杂,外部途径可能会拖长解决问题的时间线,疲惫不堪。
02 结果的不确定性之忧
选择外部途径时,结果往往难以预测。劳动监察的处理可能无法完全满足诉求,仲裁和诉讼也存在风险,即使认为自己占理,结果也可能不尽如人意。而且,即使在某一阶段获胜,企业也可以上诉,导致问题解决遥遥无期,让员工始终处于不确定的焦虑之中。
03 产生的经济压力之困
一方面,寻求外部途径可能需要聘请律师,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是在国企的复杂情况中,专业法律支持可能显得更为必要,但费用却不低。另一方面,维权过程中的交通、材料复印等费用也会逐渐累积。而在国企面临问题期间,员工的收入可能已经受到影响,经济负担加重。此外,若维权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家庭经济的稳定,让维权更加举步维艰。
04 影响职业发展之虑
在国企的文化中,人际关系和职业声誉至关重要。一旦员工选择外部途径解决问题,就可能被视为与企业对立,对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如果留在公司,领导可能会对其产生看法,认为其不服从管理或过于激进,在未来的晋升、评优等方面予以限制。如果离开公司,寻求新的机会,其他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通常会对候选人进行背景调查,如果发现候选人有此类行为记录,可能会对其产生负面印象,认为员工比较“麻烦”,从而慎重考虑是否录用。虽然这种看法并不一定正确,但在现实中确实存在。
更优策略:
01 保持冷静,客观理性分析
国企工作环境相对稳定,突发状况易让人情绪波动,但此时更需理性。客观分析局势,不被情绪左右。比如,对比劳动合同条款与实际情况,梳理工作表现与企业决策的关联。以理性之态评估问题,为后续决策奠定基础,不被情绪左右而做出错误判断,为妥善解决问题开启正确之门。
02 专业咨询,了解更优策略
劳动法律专家熟悉相关法规政策,能为员工提供更优建议。可以根据国企的特殊环境和具体情况,分析权益和可行策略。在国企的复杂管理体系中,专业咨询能让员工了解自身处境,明确行动方向,借助专家的智慧,可以更有底气地与企业沟通或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03 收集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面对问题,及时收集证据是关键一步。在国企的规范管理下,各类文件、记录较为完备。员工可收集工资单、劳动合同、工作记录、邮件往来等证据。这些证据是维护权益的有力武器,若问题升级,为可能的内部协商或外部途径做好准备。在国企的环境中,证据充分能增强员工的谈判底气,确保自身权益得到最大保障。
04 积极沟通,寻求内部解决
国企通常有完善的内部沟通机制,主动与上级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工会等进行交流。以诚恳的态度表达自己的诉求和关切,共同寻找解决方案。积极沟通有助于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避免矛盾激化。内部解决不仅能快速解决问题,还能减少对工作、未来职业发展的不良影响。
在国企遇到违法降薪、裁员等情况时,轻易不要寻求外部途径解决问题。应先尝试通过内部沟通和协商的方式,充分利用国企的内部解决机制,以达到既维护自身权益又不影响企业稳定和个人职业发展的目的。
当然,如果内部解决不了,必须通过仲裁等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如需了解更多国企防裁避坑信息,可加入《裁员避坑交流群》(限时免费)。我们联合了多位国企资深HR、法务人士,分享相关专业知识、应对方式方法、典型案例等。
扫码入群
【荐读】
国央企底层“牛马”,最惨的不是被裁员,而是被人才沉淀池、人才蓄水池、人才调配中心、流转中心、轮岗中心······
国企职场,面对违法解除、软裁员、不合理降薪等,请记住这8句话!
国企职场,软裁、降职降薪、末位淘汰、不能胜任工作辞退、非全日制用工······避坑指南【万字长文,附多个案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