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企台前幕后,助力菁英职业发展!关注公众号免费领取《国企职场进阶指南》,并有机会同3500余位各地区、各行业的国企职场人交流。
先分享了2个案例:
故事1:W某所在国企总部制定了一个任务,要求项目一线公司6个月完成,经区域传达至一线公司要求5个月完成,一线公司总经理布置给项目团队4个月完成,项目团队负责人要求3个月完成。
项目工期经过层层传达,像滚雪球一样压到了真正干活的人手中,完成时间层层提前、工作标准层层提高,“007”“996”“白加黑”就是这么来的,真正干活的人,苦不堪言、不堪重负,如果加班加点能完成就还好,否则还要美化指标、弄虚作假,应对上级不切实际的要求。
故事2:他所在的一线公司A产品上半年是销售旺季,过去3年上半年都能完成全年目标的65-70%。但是,今年一季度业绩仅完成全年目标的30%,二季度压力就很大。总部和区域让报2、3、4季度计划。一线公司总经理非常乐观地要求按照上半年完成70%,三季度完成100%,全年完成120%上报,还制定了十多条行动计划。如此上报的重要原因是,内部传闻该总经理6月上旬即将升迁前往区域任职,此时必须向上传递好消息!
业绩经过级级掺水,看起都是,大幅增长,甚至逆境扭转乾坤!到了高层决策者手中,数据已经严重偏离实际,导致战略制定不切实际、日常管理脱实向虚。再往下层层加码,恶性循环,造成了“数据很漂亮,体感很差劲”的尴尬窘境。
(说明:本文来源于粉丝投稿,考虑到粉丝身份信息,部分内容做了脱敏处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正所谓:
上联:上级压下级,一级压一级,层层加码,马到功成;
下联:下级蒙上级,一级蒙一级,级级掺水,水到渠成。
横批:欣欣向荣
非常贴切地描述了当下不少国企的迷幻目标和业绩。
层层加码,是指信息(指令等)在向下过程中每经过一个层级就增加一些砝码,通常在贯彻落实政策或者下达目标要求时,罔顾客观实际,逐级增加新的内容、提出新的要求或提高要求。
级级掺水,是指信息(业绩等)在向上过程中每经过一个层级就掺进一些水分,通常在向上汇报业绩或者其他成果时,虚增业绩、夸大成果。
这就是典型的国企管理牛鞭效应(牛鞭效应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术语,指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使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此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上很像一个甩起的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来源:百度百科),数据或者信息随组织层级向上、向下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失真情况,层层放大,也存在缩小情况,部分国企领导对上,非常谨慎,留好余地好周旋,常见于求稳型大龄领导。
不少国企,一看数据都很漂亮,一抖发现都是空气,尤其地方国企,仅2024年5月,汇金股份、海峡创新和特发信息公告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披露此前年报存在虚假记载,这三家公司的控股股东均为国资。
国企不同于民企,国企领导不是普通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而是国家干部,越高级别的领导,越不看重收入,越看重政治前途。
当下,国企职场领导提拔的密码:用业绩说话——顺境大幅增长,逆境扭转乾坤!
一、向下加码
为了个人提拔,只能向下层层加码,不管一线死活。另外,加码也是人心考验,明知山有虎,领导一句话,就能做到偏向虎山行,这既是忠心,也是胆识过人!
高层领导:一方面,自己提拔需要;另一方面,别人都在放卫星,难道自己比别人差?
中层领导:官帽子是高层领导颁发的,印把子是高层领导授予的,花票子是高层领导给予的,自然深谙高层领导想法,高层领导想要啥,就得有啥。同时为了自己的仕途,也得向下加码。此时,能者多劳情况就非常明显了(点击划线部分了解详情),这个位置,关系户最多,也要保证关系户有业绩,即使是假的。
基层领导:作为一线领导,本该感同身受。但是,为了提拔,继续加码。当然完不成的情况下,必须得掺水,保证业绩好看。
另外,向下层层加码也可以推卸责任,已经严格要求下级,万一出了岔子,责任自然不是自己的,典型的懒政行为。
二、向上掺水
所谓“数字出官,官出数字”不仅仅要有成果,成果还要转化为数据。国家统计局近些年通报的案件中,多次出现国企报送虚假数据情况,向上级级掺水。
近些年来,有相当数量的统计数据在一经公布之后,常常会由于与个人的真实体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甚至是完全背离的情况,进而遭遇到公众的群嘲。这种现象的频繁出现,实际上已经深刻地暴露出统计工作在公信力方面已然遭遇了危机。
在统计领域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统计造假问题尽管在基层时有显现,然而其背后的核心驱动力却常常源自上级。
基层领导:一方面,掺水有机会提拔,挤水既容易得罪领导,又得不到晋升,还容易被背锅。另一方面,自己不参与,别人掺水,出了事一样很难解释、避责。自然铤而走险也要掺水。
中层领导:中层手中腾挪空间更大,掺水更加方便。一方面,一旦有机会提拔,这些事就可以留给下一任了。另一方面,国央企中层本是管理角色最为尴尬的一个角色,自己很难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因此很多国央企中层都是向下要业绩,业绩不好时,甚至还要想办法帮忙注水,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高层领导:自然也知道业绩在注水,甚至还调动资源给业绩注水,只要被提拔了,都不是事,功劳留给自己,问责推给下级、推给下一任,多的是办法。
另外,干部年轻化浪潮下,国央企干部,过了特定年龄,再被向上提拔的可能性就不大了,造成了“提拔、晋升”紧迫感!一步赶不上,步步跟不上,各级领导干部都铆足了劲往上爬,加上时间紧迫,促进了“向上掺水”。
后果:管理失效
企业战略就像夜空中的北极星,为企业的发展指引方向。模糊的战略是企业最大的消耗,决策的迟缓、资源的浪费、员工的困惑等等。从组织管理角度,企业战略模糊,管理决策更依赖人的主观意识,而非企业发展的客观情况。
某国企,制定十四五(2021-2025年)战略时,高喊“再造一个xx,经营业绩达到xx”,但是,不到3年,战略目标一改再改,且不敢公开,根据内部员工透露,估计一半都完不成。虽然受制于经济增长放缓,但也反映出战略模糊、战略制定随意,这和公司内部数据失真有很大关系。
对付层层加码的官僚主义行为,只能用级级掺水的形式主义,如此往复交替,战略越来越模糊,管理窟窿越来越大,业绩水分越来越多,结果可想而知,不爆则已、一爆惊人。
同时,干部的提拔,也成为击鼓传“雷”的游戏,只想着快速传出这个“雷”,没时间、也没耐心把业绩做好,这就造成很多国央企经常调整战略,浪费资源、低效管理。
破除“数据很漂亮,体感很差劲”乱象,仅靠纪律规矩的约束和惩处是远远不够的,更需强化终身问责制,加强制度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