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掼蛋之风”,何不先刹住“宏大叙事之风”?

文化   教育   2024-08-07 17:20   四川  

8月5日、6日,北京青年报连续两天刊登批评“掼蛋之风”的评论文章,对当下社会中一些由过度掼蛋滋长的消颓之气与躺平之风进行了分析与批评,将个别社会现象统统归于某些人的道德作风问题。


初看这些文章,倒是有点为民请命的架势。再看,也就是坐办公室捧臭脚的文人之作,毫无价值。闭门造车的宏大叙事,比“躺平”更恶劣。


经济下行一定伴随着各种利益调整,有着极其复杂的背景。而这些擅长宏大叙事的文章呢,却对社会客观现实讳莫如深,把下行的原因与“企业家精神”紧密联系起来,将现实问题归结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足”与“主观懈怠”,认为经济下行是“掼蛋”“躺平”“懈怠”造成的。


同样的逻辑早已有之,2023年,在批评应届大学生毕业生不愿意进制造业或从事基础工作时,主流媒体也以“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开展系列报道,将就业难归罪于毕业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认为他们一是懒,二是骄,三是放不下面子。


宏大叙事的背景下,人物形象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比如,某大报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就发表过文章:闪烁着灿烂光辉,展示着远大前程。


2023年,有报道称,在浙江义乌摆摊的“豆腐西施土豆郎”小两口,作为“95后”自食其力的代表,一天赚了9184元。


2024年,同样有报道称,义乌水上渔肆摊主一般一天卖六七十条烤鱼,最多一天卖了一万多块钱,仅一个暑假就赚了十万块钱,平时还兼职做家宴,如今已经在义乌买了房。


是啊,宏大叙事是有理由的,也是有条件的。楼市,股市,就业市场,热热闹闹的地摊经济,倒让不乐观反而变得有些莫名其妙,整个氛围,像是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所说“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以前看电视剧,总觉得赵高把鹿牵到大堂上,是喜剧,可以让人笑出声来。现在才明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彻头彻底的悲剧,因为不管是你听或不听,只能是他们在说。在旧社会,风吹小草,只听得到风的声音,如果勉强可以听到小草的声音,那么一定是小草折了断了,乃至燃起来了。


在某些媒体看来,道德评判可以取代对一切问题的揭露,不努力成为穷人的原罪。文化意识的舞台上,看似繁花似锦、人声鼎沸,实则空空荡荡,代价极度昂贵的陈词滥调,几千年不变。


而现在的问题是,谎言一旦被揭露,过不了多久,也就不再被人记起。在主观能动性的口号里,掩不住一片又一片的现实废墟。许多过去的问题一如既往的存在,过去的努力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唤醒企业家精神,只是没有做企业经验的人臆想出来的“解药”,没有背景的企业,“卷”都不一定能活下去,哪儿需要别人指指点点说“躺平”。


(全文完)



扫码关注

微信号| pot-holing
用《毛选》陪伴成长









煤油灯儿
陕北窑洞里那盏煤油灯儿,如何照亮一个古老国度的前途?一起读《毛选》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