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几声鞭炮一响,竞选场上人人跌倒、面如死灰,等特朗普捂住耳朵反应过来,第一个想法竟是:稳了!
蓝天、国旗、人群、血祭、高举的拳头,几个寻常的元素聚在一起,新的世界名画诞生了。说他是天选之人,似乎也不为过。
作为一名传统的商人,特朗普精明、狡猾、不择手段,具备着把事业做大做强的基本技能,等他做了总统,依然延续着这种“无利不起早”的风格。只是这一次,这个岁数、这个场景,人们更愿意共情一个为了国家付出的硬汉。
子弹擦耳而过,是命硬;在众人惊恐未定之际,就举起拳头喊“fight”,那是天选之人,是为了信念奋不顾身的铁血与莽勇,也是政客的精明的高调。
中国历史上,类似的场景比比皆是。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争天下,两军对阵,项羽部下的箭射中刘邦的胸口,刘邦忍住疼痛捂着脚指头,大喊“贼人射中我脚啦”。
那一刻,刘邦完成了人精的必修课:精明的高调。
这种精明的高调,终于在生死攸关之际才能被激发出来。人们常说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不是指吃了亏受了罪就一定有回报,而是遭遇过生死瞬间,却有惊无险,就会锻炼出一种异于常人的精明,产生“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和掌控感,从而更加勇猛地对抗外界的重重阻碍。
古今中外,能修炼到这种水平的都不是一般人,远的有刘邦、曹操,近的有王阳明、曾国藩,而今有特朗普。他们以精明的高调化作一个符号,形成一种精神图腾,实现左派、右派和中间派的大联合,结成一致对外的统一战线。在这里,路线不重要、主义不重要,大家团结在一起共同发力才重要。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老一辈人常指点年轻人要时刻保持低调,但又强调该高调时还得高调,心态沉沉浮浮,外表却要波澜不惊。辩证法可真是个宝,老人们夸夸其谈、运用自如,到了年轻人身上就多少有点不知所措了。
还是讲历史故事吧!
东汉末年,曹操就把精明的高调用到了极致。遥想孟德当年也曾热血过,当过愣头青,处处抢在前头,胜了就欢庆一场,遭遇挫败就一笑而过。但他表现出的高调无不是恰到好处,处处闪烁着精明的光芒。面对董卓的残暴,满堂朝臣哭哭啼啼、有心无力,他提出刺杀董卓的构想,并且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行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个个都打着小算盘作壁上观,曹操和孙坚作了“当头炮”,打出了名声,也聚足了人气,抢占了先机。后来,曹操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把高调艺术发挥到极致。
曹操出身卑微,却一路高歌,最终能逐鹿天下,想必也有高调的心态的加成吧。
在崇尚中庸的文化背景下,低调总是好的,有人也一直奉行低调主义,直到低调得丧失优势,被后来者赶上。他们往往是“四世三公”,祖祖辈辈在一个系统里工作很多年,建立起了错综复杂的关系,一个小点即代表了一面强大的势力。他们践行低调,不是对社会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而是没有明确而崇高的目标。
曹操的死对头袁绍就是这方面的典范。袁绍自身家底厚、江湖威望高,在东汉末年的群雄乱舞的大舞台上,他登台时间早,又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他作出的每个决策都尽量符合他的高贵身份,既不把皇上捏在手里当令箭,也不另起炉灶自立为帝,更没有学习刘邦项羽另立一个“义帝”,真可谓凡事偷偷摸摸,想做婊子又要立牌坊。
袁绍这种做法,看似不招惹是非,省去许多麻烦,实则麻痹了自我,得不到好果子吃。想想他所处的时代,那是乱世,读过《毛选》的人都知道,乱中取胜之道,第一步是分清“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开始,袁绍的做法,让谁找他做朋友呢?
袁绍和各路诸侯打得火热,却一个叫得响的名号都没有,是“汉宗”还是“汉贼”都不明确,外人都不知道他老人家代表什么反对什么,模糊了敌我界限,如此的低调,简直就是没目标、不作为,自己焊死了向上的空间。这可苦了追随袁绍的兄弟伙,跟着这么一个和皇上关系搞不好、道上的名声又差的老大混,理想抱负还来不及规划,就一眼看透了前途命运。
不精明的低调,那是一潭死水,八百年也掀不起几朵浪花。不精明的高调,则是把脖子伸出几尺长,生怕别人不来砍。对于历史人物,如果其自身不能形成一种宗教似的符号,那么结局只有任人评说了。
如此一来,精明的高调之,目标就是毛主席所说的: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