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   金融财经   2024-07-18 10:13   上海  

原油,作为工业的血液,素有“大宗商品之王”之称,其价格波动牵动着经济活动、投资配置和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深入理解和预测原油价格变动对于政策制定、企业运营及投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自1861年有石油价格记录以来,其价格体系经历了显著演变。从“石油七姐妹”垄断市场,到OPEC成立主导全球定价,再到多元定价阶段,每一次变革伴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迁。特别是1990年以来,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对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局势产生深远影响,进一步确立了美国在全球能源市场的霸主地位;同时,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进步、非OPEC产油国产量的增长以及替代能源的发展,OPEC对油价的掌控力逐渐衰弱。原油市场格局日趋复杂,由地缘政治、产油国政策、全球经济需求等多方力量共同作用。

鉴于上述背景,本文选择1990年至今作为研究原油价格影响因素的阶段,通过系统性地分析油价波动情况,探讨背后的地缘政治、产油国博弈、黑天鹅事件等多元影响因素,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有价值的洞见。

美国和中东的关系决定油价波动幅度

2003年前后,油价波动幅度呈扩大态势。1990年至2003年,布伦特原油价格在10-30美元/桶内波动,平均日内振幅为1.45%;2003年之后,截止到2024年7月16日,油价波动区间为10-140美元/桶,平均日内振幅为1.70%,波动幅度上升。

图1.1990-至今地缘冲突和油价变动
数据来源:Wind、公开资料
中东地区的政局稳定被打破带来油价波幅的变化,美国对中东的掌控力衰减是主导因素。中东作为重要的产油区域,其稳定与否决定着油价是否平稳。1990年,美军迅速取得海湾战争胜利,确立其在中东的强势地位,提高了其对中东事务的干涉和介入程度,中东地区迈入相对和平稳定的时期,油价平稳运行。2001年9·11事件后,为打击恐怖主义,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推翻了塔利班政权。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但不同于以往的快速取胜,伊拉克出现广泛的反美武装斗争,战争持续8年之久,美国陷入战争泥潭。伊拉克战争标志着美国在中东地位逐渐衰落,美国领导力下降,中东和平进程陷入停滞,油价开启大幅波动的时代。自此,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矛盾不断升级,包括围绕巴勒斯坦地区的加沙冲突,伊朗核武器问题;2011年“阿拉伯之春”带来的诸多矛盾,包括叙利亚危机、利比亚危机、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巴以冲突等等。

现阶段,美国对中东地区实施战略收缩政策,中东战略价值降低。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意识到过度参与中东事务消耗巨额的资源,不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奥巴马政府吸取伊拉克与阿富汗战争带来的教训,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在中东减少战略投入,将美国战略重心从中东转向亚太;特朗普政府时期,延续战略收缩政策,主要表现是从叙利亚撤军,旨在让美国从中东实现彻底的战略抽身,强调“美国第一”,以利益为导向;拜登上任后,虽在政策上与特朗普切割,但实质上继续延续中东政策,下调中东在美全球外交和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集中资源开展大国战略竞争,如推动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撤军,与伊朗重启核谈判等,是进一步战略收缩的表现。另一方面,从能源利益上讲,中东地区作为原油产油国的战略价值降低,美国页岩油革命后产量大增,能源独立步伐加快,对中东原油依赖度下降。
图2.美国政府在中东采取延续性的战略收缩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产油国博弈决定油价中枢和阶段性走势

21世纪开始,油价波动幅度上升,这一期间油价中枢和走势在不断变化,主要受到产油国博弈的影响。
图3.21世纪后油价中枢和阶段性走势划分
数据来源:Wind、公开资料
21世纪初-2012年:地缘政治事件频发,新兴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油价大起大落,OPEC调控产量维稳油价。OPEC最初采取价格控制政策,维持油价稳定,“9·11”事件后油价暴跌,布伦特原油从30美元/桶左右跌至17.1美元/桶,后OPEC达成3次深度减产协议,油价回升至25美元/桶左右震荡。21世纪初,新兴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油价快速上涨至147美元/桶,OPEC无法抑制油价快速上涨,转变为产量控制政策,调控产量维持供需紧平衡。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油价大跌至33美元/桶,OPEC迅速减产,叠加“阿拉伯之春”导致中东供应中断,油价暴涨,快速回升至110美元/桶左右震荡。

2012-2019年:美国和俄罗斯产量提升,OPEC市场份额下降,产油国大量增产,油价中枢下移。美国页岩油革命后,产量爆发性增长,2014年超越沙特成为原油产量第一大国,俄罗斯产量稳中有升,OPEC市场份额从2012年44.5%下降至41.8%。面对产油国份额竞争,OPEC放弃限产保价政策,成员国积极增产,试图用低油价排挤高成本产油国获得市场份额。2015年,油价腰斩,从120美元/桶跌至27美元/桶。2016年,面对低油价,以沙特为首的OPEC和以俄罗斯为首的非OPEC国家合作成立OPEC+,原油储能和产能位居全球首位。面对油价下跌,OPEC+合作达成史上最大规模减产协议,油价企稳回升至86美元/桶。但美国继续增产,产能增长抵消OPEC+减产,总供给继续攀升,油价跌至42美元/桶。
图4.2012年后沙特/俄罗斯/美国总产量(万桶/日)及占比
数据来源:Wind

2019-至今:美国产量见顶,OPEC+在产油国博弈中占主导地位,内部团结度和产量政策影响油价中枢和走势方向。2019年拜登上台,对油气生产进行限制,提高开采钻探石油成本,推行新能源政策,遏制美国页岩油产量进一步增长,油价回升至70美元/桶左右。2020年,新冠疫情后全球石油需求锐减,OPEC成员国沙特和非OPEC俄罗斯就减产未达成一致,沙特报复性增产,油价跌至负值。4月,OPEC+内部达成减产协议,宣布减产并延长减产计划,油价应声而起涨至140美元/桶。现阶段,美国近年来上游投资意愿不足,叠加能源转型推动,钻机数下滑,产量连续多周持平,为OPEC+调整产量提供空间;OPEC+内部团结度提升,调控产量维稳油价是其现阶段目标,油价中枢平稳在75美元/桶左右震荡。

图5.美国钻机数下滑,产量见顶
数据来源:Wind

黑天鹅事件解释油价短期大跌

除油价长期波动幅度、价格中枢和阶段性走势变动外,有很多日内油价大跌无法用以上因素来解释。因此,考虑黑天鹅事件引发原油需求变动,从而影响油价。

研究发现,单日较大跌幅主要由于短时间内黑天鹅事件对需求带来冲击,需求锐减,油价暴跌。表1梳理了1990年以来前十次油价大跌,除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对冲基金抛盘、2013年页岩油革命供给增长带来价格下跌外,其余均为需求冲击引发的油价下跌,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增长减速,原油需求下滑;2020年海外疫情扩散,各国封锁出行受阻,需求下行,叠加OPEC+协议破裂,油价直线下跌。

表1.1990年以来前十大油价单日跌幅

数据来源:Wind、公开资料

原油市场展望

展望下半年,预计油价维持高位区间震荡。中东和美国关系层面,美国对中东实施战略收缩政策,中东局势有进一步升级态势,巴以冲突短期难以解决;俄乌冲突方面,乌克兰袭击俄罗斯炼厂,冲突仍存,预测油价在较宽区间波动。产油国博弈层面,美国产量见顶空间有限,OPEC+继续维持减产规模,严控产量紧平衡,托底油价维持高位中枢。需求层面,中美国家增加石油战略储备,或带来油价上涨。黑天鹅事件短期较难预测,故先不考虑。综上,预测油价在较高位置宽幅震荡,估测波动区间:Brent原油[65,100],WTI原油[60,95]美元/桶。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本期作者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报告中的观点或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仅供参考。本报告的版权仅为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

建行贵金属及大宗商品
中国建设银行贵金属及大宗商品业务行情资讯、机构新闻、产品信息、营销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