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段文字来自于美籍华人、心理学家李惠安(Angela Duckworth)《坚毅:释放激情与坚持的力量》(GRIT: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一书的前言。
文字不长,却非常有力。
很多华人家长,包括我自己在内,对子女的教育非常用心,在育儿的观念上却往往容易失之偏颇,这些基于自己成长背景的偏见包括:过于强调天赋的重要性,过早地给孩子下结论,忽视热爱对卓越和成功的重要性,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去寻找和试错他们的真爱,等等。
父母之道,在于平衡:马儿跑快了,不妨拉一拉缰绳、歇一歇脚;马儿跑慢了,也要挥一挥鞭子、鼓一鼓劲。另外,父母永远是孩子面前言传身教的榜样,严于律娃,不如严于律己。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经常听到“天才”这个词。
提起这个话题的,总是我的父亲。他喜欢不经意地来上一句:“你知道吗,你并不是一个天才!”这种宣称可能出现在晚餐过程中,“爱的小船”的广告间歇,或者在他坐到沙发里看《华尔街日报》的时候。
我不记得我当时是怎么回应的,也许我假装没有听到。
我父亲经常思考关于天才、天赋,以及谁比谁更有天份这类问题。他很在意自己有多聪明,并更为关切他的家人有多聪明。
我并不是家里唯一的麻烦。我父亲同样不认为我的哥哥和姐姐是天才。按他的标准,我们家没有一个人可以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显然,这让他感到非常失望。父亲担心,这种智力上的不足会限制我们将来取得的成就。
两年前,我有幸地获得了麦克阿瑟学者奖(MacArthur Fellowship),这个奖也被称为“天才奖”。麦克阿瑟学者奖不需要个人提出申请,也不需要你朋友或同事的推荐;相反,如果一个由你所在领域的顶尖人物组成的秘密委员会认定你做出了重要且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你就会获得这份殊荣。
当我意外地接到关于获奖的电话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感激和惊讶,然后我想到了我父亲和他对我智力潜力的随意评判。他没有错——我赢得麦克阿瑟学者奖并不是因为我比其他心理学家更聪明。相反,他对一个错误的问题(“她是一个天才吗”)给出了一个正确的答案(“不,她不是”)。
在接到获奖电话到官方正式宣布之间,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除了我丈夫,我不能将这个消息告诉任何人,这给了我时间去思考这种情形带来的讽刺意味:我这个一再被告知不是天才的女孩却最终获得了一个天才奖。这个奖项颁发给我,是因为我发现,一个人最终的成就可能更多地取决于他的热情和毅力,而不是其与生俱来的才华。此时,我已从一些知名大学拿到了学位,但在三年级时,我的测试分数却不够高,不足以让我进入资优班。我的父母都是中国移民,但他们从未告诉我要用努力工作来救赎自己。与亚裔“多才多艺”的刻板印象相反,我甚至连一个钢琴或小提琴的音符都不会。
在宣布麦克阿瑟学者奖的那天早上,我来到父母的公寓。他们已经听到了这个消息,还有几个“阿姨”也接连不断地打电话过来表示祝贺。当这一连串的祝贺结束后,父亲转向我说:“我为你感到骄傲。”
我有很多话想说,但当时我只回复了一句:“谢谢,爸爸。”
重谈过去没有意义。我知道,事实上,他是为我感到骄傲的。
尽管如此,我内心中的一部分仍然想穿越时空、回到儿时,我会告诉父亲我现在所知道的。
我会说:“爸爸,你说我不是天才,我不会和你争辩,因为你知道很多人比我更加聪明。”我可以想象到他点头同意时的情形。
“但是,我长大后会像你热爱你的工作一样热爱我的工作;而且我不会把它仅仅看作一份工作,它更是我人生的使命。我会每天都挑战自己。当我被击倒的时候,我会重新站起来。我可能不是身边最聪明的人,但我会努力成为那个最有毅力的人。”
如果他还在听,我会说:“爸爸,从长远来看,坚毅也许比天赋更重要。”
多年以后,我有足够多的科学证据证明我的观点。更重要的是,我知道坚毅是可以改变的,并非一成不变,并且,我从研究中得到了如何培养坚毅品格的见解。
这本书总结了我所学到的一切关于坚毅的知识。
写完这本书之后,我去看望了父亲。在那些日子里,我把本书的内容逐章逐句地读给他听。在过去的十年间,父亲一直在和帕金森综合征做斗争,我不太确定他听懂了多少。尽管如此,他似乎在认真地听着。当我读完时,他看着我。似乎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时间,他点了一下头,然后,露出了微笑。
往期精彩文章:
数学科普:
数学竞赛:
数学教育:
数学文化:
敬请关注“唯思客俱乐部”,分享、点赞、在看我们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