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是”字句是“是”做谓语中心词的特殊动词谓语句,按照主语和宾语的关系,可分为多种类型。“是”字句是聋生使用率较高的句式,看似易掌握,但高年级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值得深入探究。目前尚无义务教育阶段聋生“是”字句的偏误研究。卢雪飞等基于自建5万字语料库对手语为母语的高中聋生进行“是”字句偏误分析发现,多“是”偏误>“是”字句内部偏误>缺“是”偏误;偏误原因有“是”字句本身特点的制约、手语负迁移、听障生其他语法掌握不佳影响、教材和教学方面不足;建议加强“是”字句主宾语语义关系教学,教授自然手语和“是”字句的转化规则,科学安排教学顺序,注意句式区分。该研究语料数量较少,研究对象为高中聋生,且缺少不同年级的分布研究。本文依据自建语料库,对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聋生“是”字句的类型与不同年级学生的差异、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1.1 研究对象
2.1 聋生“是”字句的偏误类型
表1 “是”字该用未用偏误类型
表2 “是”字句不该用而用偏误类型
表3 “是”字句内部偏误类型及分布
注:比例=各类型的偏误数量/内部偏误句数(349)
宾语偏误包括宾语及中心语残缺(62句)、宾语中心语多余(4句)、“的”字短语偏误(8句)、宾语为小句相关偏误(15句)。其中,例(20)应为“足球队的”,这里“的”是附在实词“足球队”后,以“的字短语”指称“足球队的队员”,但缺失结构助词“的”。例(21)宾语为小句,应为“这是我们表达对崔老师的依依不舍之情”。定语偏误仅有定语内部成分残缺一种类型,如例(22)中“目的”缺失了定语,导致语义交待不清。
状语偏误表现为“就、只、都”等副词的残缺或多余。状语残缺有12句,如例(23)应加上“就”,表示加强肯定。状语残缺中缺“就”的句子有9句。例(24)“都”多余,“都”表示总括,而本句是描述主语中两者的关系,不是对二者进行总括归类。语序偏误包括“是”字句多项定语的顺序偏误(9/2.58%)、“是”位置偏误(6/1.72%)、状语顺序偏误(7/2.01%)、“的”字顺序偏误(2/0.57%)。例(25)“一节”表示数量限定性定语,“快乐”是描写性定语,递加关系定语的排列顺序为限制性+数量词语+描写性。因此,此句应为“真是一节快乐的网课”。例(26)应为“明天是我生日”。例(27)是状语顺序偏误,应为“和老师或同学交流”。
词语偏误按比例大小依次为助词偏误(64/18.34%)>其他(31/8.88%)>介词偏误(11/3.15%)>方位词偏误(3/0.86%)。助词偏误包括助词“的”偏误51句;助词“了”偏误13句。其中,“的”字偏误包括句中结构助词“的”残缺(35句)、助词“的”多余(14句)、助词“的”误用(2句)。介词偏误中,介词残缺有9句,介词多余有2句。其他偏误包括词性混淆(3句)、词与短语混用(19句),以及其他偏误(9句)3种情况。杂糅偏误是指把2种句式混合使用,有2句。如例(38)把“难道还有人活着”和“是不是还有人活着”两个句式混用。
表4 各学段聋生“是”字句的偏误分布
注:使用频次=正确句+不该用而用+内部偏误句;使用频率=使用频次/某年级输出的总字数
3.1 “是”字句特点的制约与聋生目的语知识不足的影响
3.1.1 主、宾语关系严格。“是”字句最基本的语义类型是表示等同与归类,此类型中主语和宾语应是同一或类属关系。聋生汉语知识不足,抽象思维发展滞后、逻辑分析发展迟缓,对主宾语之间的同一、类属关系掌握较困难。突出体现在主语中心语(20句)和宾语中心语(64句)的残缺或多余,以致主宾不搭配的偏误。如例(18):“陈老师是个非常温柔【】”。助词偏误中动词+的+中心语结构,缺“的”使定中结构变成了述宾结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以致主宾不搭,有21句。例(29):“我们看【】电影是《重返十七岁》”。名词与述宾短语混用偏误(19句)也造成了主宾不搭,如例(36)。
3.1.2 能做主语、宾语的成分多种多样。能充当“是”的主语、宾语多种多样,几乎一切实词、短语都可以。其中代词、“的”字短语做“是”字句主、宾语的句子较难习得。代词的指别、称代作用对聋生来说是习得难点。听障儿童在使用代词时易出现缺位与直称替代偏误。因缺少代词造成的主语偏误有23句,占“是”字句内部偏误的6.59%。“的”字短语也较难习得。根据Chomsky标记性和语言习得理论,核心规则是无标记的,受普遍语法制约,易习得。外围规则是有标记的,不受普遍语法制约,只能慢慢习得。“的”字短语属于有标记,加之聋生手语中“的”常被省略,是助词省略中占比最高的,因此,对于聋生很难习得。本研究“的”字短语做主语的偏误句共44句,宾语偏误句8句,占“是”字句内部偏误的14.9%,其中缺“的”偏误有48句。
在各年级偏误分布中,3~6年级、7年级该用未用少于不该用而用,而8、9年级则相反。进一步分析语料发现,3~6年级和7年级该用未用句子的宾语结构简单,基本为名词或名词短语;8、9年级该用未用偏误62句,其中28句宾语较复杂,多为动词短语或小句。可能随年级的增高,聋生表达的“是”字句复杂性增加,对其运用“是”字句造成干扰。
3.1.3 句型结构多样。“是”字句下位句型较多,除了“名/代/数/动+(副)是+名/代/数/体词短语/谓词短语”,还有小句/短语+是+短语/小句等复杂句式。句型结构的复杂是导致9年级正确率低的重要原因。高年级学生输出的句子结构更加复杂,如主+是+小句结构,本类偏误句共15句,9年级有11句;状语偏误(共23句)9年级占比最高(17/73.91%),可见,需要运用副词“就”“都”“只”等更准确地表达语义情况在9年级的语句中更多,相应出现的偏误也更多。说明9年级学生产出的“是”字句内容更丰富,结构更复杂,但语言水平有待发展,因此,正确率降低。
3.1.4 功能相似句式彼此干扰。《现代汉语八百词》把“是”字句分为等同、归类、表示特征或质料、存在、领有、其他关系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分为表示等同和归类;描写(性格、特征等)、说明(时间、处所等);存在;解释、阐释等。
“是”字句表示存在义时,和有字句有相似性;在表示描写义时与形容词谓语句有相似性。“是”字句有表示描写的功能,常在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前表示描写。形容词谓语句的主要作用是描写人或事物的形状,说明事物的变化。两种特殊句式都有描写功能,因此,在运用时易产生混淆。在“是”字句不该用而用的偏误中,该用形容词谓语句误用为“是”字句的共12句,占该用未用的16.67%。如例7:“我作业不是多”,此类句子可以直接用形容词作谓语,不用“是”或其他动词。
此外,在动词谓语句中误加“是”有35句,占48.61%;应该用其他句式表达却用“是”字有10句,占13.89%。说明准确掌握“是”字句或其他句式的不同对于聋生有一定困难,也能解释3~6年级、7年级聋生不该用而用的偏误比例远高于该用而用偏误(见表4)现象。低中年级聋生准确掌握不同句式的能力更低,3~6年级(0.029%)、7年级(0.029%)不该用而用偏误的绝对比例高于8年级,由此可知,3~7年级聋生在句型的区辨使用上出现偏误较多,以致不该用“是”字而用的偏误比例较高。
3.2 手语表达的特点与汉语语法特点不同
3.2.1 手语特殊的表达方式。手语中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部分身体器官名词是用手势指点代替人物、事物或位置。学界称为指示手势或指点手势。手语交流是面对面的,在语境中,手语常通过在空间位置上指点指代交流主体。本研究发现,主语为代词的残缺有23句,此类偏误与手语的表达方式有一定相关性。如语料库中主语偏误句子“硕XX带我去如正方形的天桥,【】是过马路专用人行通道。”此句中,“天桥”为前一句的宾语,也是后句的叙述主体,因此,在打手语时,往往把前句的宾语作为一个固定的空间位置,后句涉及该宾语时直接指向这个空间位置,用指点手势替代汉语中的代词,反映到书面语中,这个指示手势便被省略了。
3.2.2 手语中“是”的表达方式。手语本身有其独特的特点,手势、表情、身体朝向、动作方向等都是手语的元素,因此,手语交流中会运用非手控(表情、姿态等)、手势的方向与运动、指示手势、空间布局等进行特殊表达。汉语中需要用“是”的时候,手语却经常省略。例如,例(2):“三个奖状都【】第三名了”,手语的打法是:“三|奖状|(都)|第三”。简单动词“是”、“有”省略最多,因为简单动词在空间无迹可寻,体现了手语作为空间语的特色,反映出聋人的认知特点以及对外部世界的描述方式。手语对话中往往没有判断动词“是”,但不影响交流者双方的沟通与交流,如果受到手语影响,转写汉语时易导致“是”字残缺。在该用未用中,缺“是”造成的偏误有71句,占98.61%。其中,“手语优势”聋生产出的语料有49句,可见,手语对聋生在书面语中该用“是”而没用,有一定影响。由此,也能解释在年级分布中,八、九年级学生出现该用未用偏误比例较高的情况,与手语的表达方式有关。8年级手语优势聋生产出的语料为16句,占72.72%;9年级手语优势聋生的语料有28句,占70%。
另一方面,手语中经常用“是”这个手势。一般表示认可别人的话语或行为,即更多表示肯定或起强调作用时才使用手势“是”。这里的“是”是手势的惯性使用,与应该用“是”字句表示肯定的“是”不同。在对话中,手势“是”常放在话语最后,对自己或他人描述的事实加以强调,且以连续多次打“是”的手势表达。在动词谓语句中“是”字多余偏误有35句,占48.61%。如例(5):“我是从六年级1班升到了初一2班了”,这个句子在手语对话中的打法是:“我|六年级|升|初一2班|是(多次)”。访谈多位手语和书面语娴熟的聋人教师,均表示这样的打法是聋人的手语表达方式,但是其在书写时,会根据汉语的语法规则不加“是”。学生因语言能力不足,在用汉语表达时把在手语交流中表示确定、强调的“是”放在书面语的主、谓之间,以致产生了不该用而用的偏误。可见,对手语和汉语表达方式差异的掌握程度,也会影响聋生“是”字句书面表达的准确性。
--END--
本月推荐
扫码关注
发现更多精彩
关于我们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科技学术期刊(刊号CN11-5138/R),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聚焦国内外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行业发展趋势、前沿技术研究、康复理念更新、实用技能推广、听辅产品介绍、政策研究等诸多领域,为社会各界提供最权威的听力语言科学资讯、最专业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最有影响力的事业宣传,营造听力语言康复科学高质量发展的学术环境和舆论环境。
👉欢迎专家学者踊跃投稿
投稿网址:www.chsr.cn
投稿联系人:蒋春 13520117301(同微信号)
👉欢迎社会各界广泛合作
合作范围:学术研究/专业培训/新媒体推广/期刊广告投放/技术服务
合作伙伴:各级残联,各级各类康复机构,医疗卫生、妇幼保健单位,开展听力语言障碍领域研究的科研院所,开展康复医疗、康复教育、特殊教育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相关企业单位,各类助残服务的社会组织。
广告及新媒体推广内容:各省残疾人救助政策,残疾人工作经验和成果,听力语言康复科学学术论文解析,新技术、新产品,残疾人康复机构特色介绍,残疾人康复机构特色介绍,优秀残疾人工作者事迹宣传,家长康复经验分享和儿童风采展示。
合作联系人:李瑶 13001238633(同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