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1659字,预计阅读4分钟
﹀
﹀
﹀
今日复盘与热点聚焦:
2025年1月22日,在科创综指(000680.SH)正式发布(25/01/20)的两天后,华泰柏瑞上证科创板综合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获批。作为圈内热事,迅速就位的首批科创综指ETF显然意味着又一重磅指数生态圈的打开。
如图所示,截至昨天,全市场共有60只科创系列ETF,规模合计2677亿元。这些ETF挂钩在12条科创板相关指数上,其中既有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科创创业50等规模指数,也有科创芯片、科创AI、科创生物等主题指数,甚至还有科创成长这种风格指数。
不过无论数量还是规模,目前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更感兴趣的,看上去貌似还是以科创50、科创创业50、科创100为代表的宽基指数。尤其是科创板第一条指数——科创50(发布于20/07/23),其挂钩ETF规模已达1797亿元,大幅领先于其他家族成员。(资料来源:交易所,WIND,截至20250122)
在这些指数的助力下,科创板虽然是A股目前最年轻的板块(开板于19/06/13),却已经成为“A股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的板块”(上交所披露,截至2024年年底)。同样在上图口径下进行计算,仅场内ETF占科创板整体自由流通市值的比重就已经超过8%。(资料来源:交易所,WIND,截至20250122)
——看上去科创指数们“各司其职”,各路资金也“各得其所”,那为什么又会有科创综指的诞生呢?
根本原因还是覆盖度与表征性。
如今,科创板开板已五年有余,上市公司达到584家,总市值达到29416亿元,且不说广受资金青睐的科创50指数受限于成份股数量、对于板块整体的代表性下降,就说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三条规模指数全部加起来,其实也还是有未能覆盖到的部分:
因此,在市场逐渐对科创板中长期投资价值形成共识的情况下,追逐Beta的投资者越来越需要一条能够全面覆盖、无偏表征科创板的宽基指数。
其中缘由,我们早在《全市场指数基金的意义》中进行过陈述:一只全市场指数基金可以无偏实现参与该市场的简单诉求而规避了标的选择的风险,对于那些针对性研究相对薄弱、想参与却时常不知道该买什么的普通投资者提供了较为纯粹的权益工具。
换言之,一条全市场指数及其指数基金或可帮助投资者把决策过程由择时+选标的简化成择时一个决断。再说得简单点,我们可以不用弄明白科创板内部大小盘是如何轮动的、行业又是如何起落,如果我们认可“科创景气”是一个确定性较强的东西,那么科创综指ETF可能就会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的工具。
从行业构成来看我们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如上图所示,拥有565只成份股的科创综指保留了科创系列宽基电子为重、医药/机械/计算机/电新拱之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延伸了在公用事业、汽车、有色金属、家电等领域的触手,百分百覆盖科创板的所有中信一级行业。
在这个产业快速迭代的时代,科创综指相较其他科创宽基更加全面和分散的行业分布或许也能令其更充分地受益于各行各业每一个可能出现变革的机会,有利于拓宽指数上涨的动能来源,有望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所引领的经济引擎切换中激发无限潜力。尤其这种对于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公司的一网打尽,也更符合科创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望捕捉全产业链协同进步的发展红利。
也因此,科创综指相较其他家族成员展现出了更优的风险收益比。如上表所示,科创综指基日以来(19/12/31)累计上涨11.28%,年化夏普比与卡玛比率均优于其他科创系列宽基。这意味着,在相同的风险特征和持有周期下,科创综指或能给投资者创造更好的投资体验。
今天上午,国新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一行一会一局并财政部、人社部相关领导介绍了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明确了包括公募基金、险资、养老金、企业年金在内的中长期大资金要提升权益配置能力、稳步扩大投资规模,并强调将加快推进指数化投资发展,进一步便利各类中长期资金投资市场。
结合此前险资投资科创板股票风险因子调降(23/09/10《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个人养老金Y份额可投目录拓宽至科创板指数基金(24/12/10《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等动态,我们或有理由认为科创板更多增量资金已在路上。
——于是从生态圈搭建的角度来看,科创综指及其ETF的成长空间也是相当可期的。在指数化投资较为发达的科创板里,自然不乏能熟练运用各种风格或行业主题ETF产品的玩家,但有时候,不做选择可能也不见得是坏事。
END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