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老李最近常常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发呆。他是社区里有名的养生达人,几十年来坚持素食,平时一丁点盐都不敢多放,晚上七点半就上床睡觉。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身体好,不折腾,活得久!”
最近的日子让却让老李有些烦心。他总是忘东忘西,前几天去菜市场,回来时发现少了一袋菜;早晨买早点,却在付款时突然忘了自己要干嘛了。
老伴有些担心地说:“老李啊,你不会是要得老年痴呆吧?”
“哎呦,你别瞎说!”老李嘴上强硬,但心里也有点发慌。于是,隔壁的张医生被老伴请来“家庭问诊”。
张医生了解了老李的日常后,不由皱了皱眉,说:“李叔啊,你这些‘好习惯’可不一定真好,反倒可能是老年痴呆的‘元凶’呢!”
老李一听就愣住了:“啥?我这样还不好?”
张医生接着解释:“你长期过度素食、吃得太清淡、早睡晚起,这些‘养生习惯’可能在无形中增加了老年痴呆的风险!”
老李越听越吃惊:“真的假的?不吃肉、不吃盐、不熬夜,这还能出问题?”
那么,这些看似健康的习惯,为什么可能成为“元凶”呢?人一老,就一定会得老年痴呆吗?
人一老,就一定会得老年痴呆吗?
很多人以为,老年痴呆就是“人老了脑子糊涂”,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老化现象。
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老年痴呆的正式名称是“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虽然它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每个人年纪大了都会得。
数据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约有5%的人会患阿尔茨海默病,而85岁以上的人群中,这一比例可能增加到30%。
但这并不意味着年龄是唯一的因素。生活方式、遗传、疾病史等都会影响发病风险。
比如,缺乏规律运动、长期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控制不好,都会增加患病可能。
更有许多看似“健康”的习惯,实际上可能在悄悄伤害大脑健康。
三个“好习惯”竟然是老年痴呆的元凶!
1.过度素食:营养单一,伤了脑
老李坚持吃素几十年,认为“不沾荤腥,清清爽爽”。
让他没想到的是,长期过度素食可能导致身体缺乏某些关键营养,比如维生素B12、铁和优质蛋白质。这些营养对于大脑健康至关重要。
维生素B12是神经系统的“保护伞”,缺乏它可能引起神经损伤,甚至导致记忆力下降。
很多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比如瘦肉、鱼、蛋和奶制品。如果长期都不吃这些食物,大脑可能会“营养不良”。
铁元素也不容忽视。缺铁会导致贫血,大脑的供氧不足,进而影响记忆力和认知能力。而优质蛋白质是大脑运作的基础,没有它,神经递质的合成都会受影响。
所以,素食虽好,但一定要注意营养均衡,必要时通过补剂或营养师指导来避免缺乏。
2.饮食过度低盐:大脑“没力气”
老李的饭菜从来不放多余的盐,他认为“盐吃多了伤肾,还容易高血压”。确实,高盐饮食对健康有害,但“谈盐色变”也不对。
钠是身体的重要电解质,维持着细胞功能和神经传递。如果长期吃盐不够,可能导致低钠血症。低钠血症会让人感到乏力、头晕,甚至引发认知功能障碍。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的吃盐量不应超过5克,但也不能低于3克。完全不加盐或过度控制盐分,会对大脑健康带来风险。
张医生告诉老李:“咱们做饭,少油少盐是好,但一点盐不放,脑子反倒不清楚了!”
3.追求早睡晚起:昼夜节律被打乱
老李每天晚上七点半准时上床,早上七点才起床。张医生一听就笑了:“你这睡得也太多了!”
研究表明,睡眠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认知功能。成年人一般每天需要7-8小时睡眠,过度延长睡眠时间可能会扰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大脑排毒功能。
除此之外,过早上床可能导致“睡不着、躺着瞎想”,反而加重精神压力,影响睡眠质量。
张医生建议老李:“晚上九点到十点睡,早上六点左右起,保持规律的作息更重要!”
预防老年痴呆的好方法
那么,除了改掉以上“伪好习惯”,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保护大脑,降低老年痴呆的风险呢?
1.均衡饮食,多样化营养
饮食要多样化,注重优质蛋白质、健康脂肪(如坚果、橄榄油)和足够的维生素摄入。
多吃鱼类、豆类、全谷物、新鲜水果和蔬菜,不要完全排斥肉类或奶制品。
2.充实生活,避免孤独
多参与社交活动,比如跳广场舞、打牌、参加社区活动,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人际交往。精神愉悦有助于大脑健康。
3.学会动脑,常常用脑
培养兴趣爱好,学学乐器、做做手工、玩玩数独等,都是锻炼脑力的好方法。多读书、写字或与人聊天,也可以很好的让大脑保持活跃。
结语
老李听完张医生的建议后,挠挠头笑着说:“看来还得改改我的‘好习惯’了,不然真成了‘老糊涂’!”
你是不是也有这些习惯?如果有,不妨从今天开始调整,给大脑更多的呵护吧!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