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观念艺术奠基人劳伦斯·韦纳中国首个重要回顾展「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正在北京UCCA展出

学术   2024-07-23 18:03   北京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摄影:孙诗。


正在展出


劳伦斯·韦纳

Lawrence Weiner

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

A PURSUIT OF HAPPINESS ASAP


2024年7月20日至10月20日

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2024年7月20日至10月20日,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呈现享誉世界的美国艺术家劳伦斯·韦纳(1942年—2021年)在中国的首个重要回顾展——“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由UCCA策展顾问彼得·逸利策划,与劳伦斯·韦纳艺术遗产紧密合作,继2007年UCCA委任创作“劳伦斯·韦纳:以邀光”作为UCCA开馆展项目之一展出后,时隔17年再次于UCCA呈现劳伦斯·韦纳具有开创性的艺术实践。



展览从劳伦斯·韦纳半个多世纪近1200件作品中,精选约50件语言作品,横跨艺术家完整的创作生涯。此次展出的绘画草图、海报和影像为观众——韦纳称之为其作品的“接受者”——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手法和理念提供了尽可能详尽的背景。每件作品于UCCA大展厅特定空间中得以展现其独特的表达,从而激发观众根据具体情境、关系、布置以及作品的展示方式,构建属于自己的解读与感悟。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

摄影:孙诗


尽管劳伦斯·韦纳通常与美国和欧洲观念艺术的发展紧密相连,但其以语言为载体的艺术实践则以简约性、可及性,以及对观众的开放性而独树一帜。1968年,在为校园创作一件公共装置作品后,韦纳意识到艺术家可以无需制作具体的实物,仅通过语言与“所指材料”,即语言所指向的具体或抽象事物,如可以是实际的物体、概念、动作或者想象中的场景,激发观众的想象和理解力,从而达到与实体雕塑相同的效果。韦纳由此构建了具有开创性的艺术创作核心理念,这也成为影响当代艺术发展的关键转变:


1. 艺术家可构建作品

2. 作品可被制造

3. 作品无须被实现


(每项条件均具有平等地位,并符合艺术家的意图,这些条件的取舍取决于观者接收作品时的决定。)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

摄影:孙诗


自此以后,韦纳便以语言作为媒介和雕塑材料,创作了其所谓的体现“物体间相互关系及其与人类相关性”的语言雕塑作品。尽管他的艺术实践多基于文本,但韦纳明确指出,他始终视自己为一名雕塑家。“我的作品是用语言来完成,”他在2005年时说道,“但其实一切皆关乎物质。”


结合人们阅读某些短语时的自然流畅感,韦纳对文本的语义进行扩展和压缩。例如,他将常见的英文短语,如“in & out”与另一短语“out of place”拼贴并置变成新的短语“in & out of place”,以此揭示结构赋予语言的灵活性与多义性。无论对于流行用语还是技术词汇,韦纳都有着敏锐的感知力,他既运用人们所熟悉的表达,也会加入化学、物理和其他自然科学领域的术语。这种结合不仅令其语言作品扎根于日常交流的用语,同时也关联着最根本的原材料与物质,并且总能根据周遭世界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提炼出深邃的诗意。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媒体导览现场

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尽管韦纳坚持“作品无需被实现”,但他为自己创作所构建的慷慨准则让他的作品在所有类型和媒介中生长:除了最主要的雕塑,还包括纸上作品、音乐和声音、影像、书籍、海报、时尚及各种短暂的艺术形式。在以无数种字体、多样的表面、变化的比例、不同的语言以及各式各样的地点呈现自己作品的同时,韦纳始终以极高的精确度构思自己的每一件作品,细致入微地安排词语之间的关系,以达到他所预期的形式和效果。然而,他也明确指出,作品应当具有可适性,其表达可根据所在语境及观众的不同需求而发展和变化。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

摄影:孙诗


多年来,韦纳始终通过各种方式设计与呈现自己的作品,并逐渐精炼为三种主要字体和几种特定色彩。此次展出的每件作品的翻译与设计都经过精心考量,采用最适宜展现韦纳创作理念的中文字体以及平面设计风格。正如韦纳对涉及多语言作品的呈现,本次展览中的中英文通常并置或夹杂出现,但有些作品仅以一种语言展示。展览中的某些作品以“所指材料”本身呈现,而另一些作品则使用了韦纳早年间所采用的手绘或镂空版的方式制作,充分展现了韦纳创作的丰富层次。


“劳伦斯·韦纳: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展览现场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4

摄影:孙诗


劳伦斯·韦纳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呈现。他首次在中国大陆展出的作品是2007年UCCA开馆之际,受UCCA委任特别创作的双语作品。藉由此次展览,这件作品将重回北京UCCA展厅的同一地点向公众呈现。如同任何物质材料一样,人际间的沟通能够跨越文化的藩篱,有些语言可以更容易地跨越边界,而有些则不然。展览“追求幸福 越快越好”特别聚焦于一系列探讨转译、迁移与交流主题的作品。“翻译,”韦纳解释道,“实际上是将一个对象移到另一个地方。”


关于艺术家

photo by Matthew Tamaro

劳伦斯·韦纳

Lawrence Weiner


1942 年出生于纽约

2021 年逝世于纽约

劳伦斯·韦纳 1942 年生于美国纽约市南布朗克斯区,16岁从斯图维森特高中毕业,短暂就读于亨特学院,之后开始独立生活。少年时期的韦纳曾搭车环游美国,在沿途留下了一些小型雕塑。正是在这一时期,即1960年,他创作了后来被认为是他的第一件正式艺术作品《Cratering Piece》:他在加利福尼亚州米尔谷的一个州立公园里引爆炸药,在地面上创造了一个如同雕塑般的凹坑。早在纽约上高中时,韦纳就经常参加社会活动,这些经历塑造了他今后对于艺术与社会责任的深刻见解。对韦纳而言,艺术创作应当找到“正确的问题”,而不是“正确的答案”。


韦纳从他一生居住、工作的城市寻找灵感。“我没有中产阶级的特权视角”,他曾这样评价自己在纽约南布朗克斯的童年生活:“艺术是另一种东西;艺术是墙上的记号,或是他人留下的信息。我在这个城市的成长中学会了阅读墙壁,现在仍然会阅读墙壁。我喜欢把我的作品放在墙上,供人阅读。有些人会记住它,还有人会在作品上贴上别的东西。这就转化为一种考古,而不是历史。”


在职业生涯初期,韦纳参加了大量群展,包括“活在你的头脑中:当态度成为形式”(伯尔尼美术馆,瑞士,1969);“使用墙壁(室内)”(纽约犹太博物馆,美国,1970);第五届卡塞尔文献展(德国,1972)等。到 20 世纪 90 年代,韦纳开始在世界各地的机构举办个展,其中包括华盛顿特区的赫什霍恩博物馆和雕塑园、费城艺术博物馆、明尼阿波利斯沃克艺术中心、德国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法国波尔多当代艺术博物馆、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和伦敦当代艺术学院等。2007年,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他在美国的首次大型回顾展。同年,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亦曾呈现艺术家个人项目“劳伦斯·韦纳:以邀光”,也是韦纳在中国国内的首次亮相。


委任创作和公共项目是韦纳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大型户外装置曾在维也纳一座前纳粹军火塔的外墙上展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2016年,这座军火塔以英语和德语呈现了《SMASHED TO PIECES (IN THE STILL OF THE NIGHT)》(1991)。韦纳还曾与公共艺术基金(Public Art Fund)和康爱迪生公司(Con Edison)合作,在纽约市的19个公共井盖上创作了《IN DIRECT LINE WITH ANOTHER & THE NEXT》(2000)。他还用英语、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在纽约犹太博物馆的外墙上呈现作品《ALL THE STARS IN THE SKY HAVE THE SAME FACE》(2020-2021)。


韦纳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重要公共艺术机构收藏,包括芝加哥艺术学院、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柏林汉堡火车站美术馆、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荷兰阿姆斯特丹美术馆、明尼苏达州沃克艺术中心和纽约惠特尼美术馆等。


Rose F. Kennedy Greenway Conservancy, Boston, 2015

Photo: Geoff Hargadon

© Lawrence Weiner Estat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2011

Photo: Kathryn Chiong

© Lawrence Weiner Estate

Lawrence Weiner

BITS & PIECES PUT TOGETHER TO PRESENT A SEMBLANCE OF A WHOLE, 1994

Language + the materials reffered to, Dimensions variable

Walker Art Center, Minneapolis, 1994

Collection: Walker Art Center, T.B. Walker Acquisition Fund, 1993

© 2017 Lawrence Weiner / Artist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Lawrence Weiner

BIG STONES MOVED HERE & THERE BETWEEN THE HEAVENS & THE EARTH, 1990

Language + the materials reffered to, Dimensions variable

Villeurbanne, France, 1990

Collection: City of Villeurbanne, France

© 2017 Lawrence Weiner / Artist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Installation Views

"Lawrence Weiner: UNDER THE SUN"

2023.08.31 – 2024.01.28

Amorepacific Museum of Art, Seoul

Photo: K2 STUDIO

Lawrence Weiner

FIRE AND BRIMSTONE SET IN A HOLLOW FORMED BY HAND, 1988

ARTIST ROOMS Tate and National Galleries of Scotland. © Lawrence Weiner.

The Bass Museum of Art, Miami Beach, 2018

© Lawrence Weiner Estate

WITHIN A REALM OF DISTANCE, Blenheim Art Foundation, Woodstock, Fragment, 2015

Photo: Hugo Glendinning

© Lawrence Weiner Estate

NYC Manhole Covers, New York Public Art Fund, Con Edison, New York, 2001

© Lawrence Weiner Estate

The Jewish Museum, New York, 2020

Photo: Liz Ligon

© Lawrence Weiner Estate

PLACED ON THE TIP OF A WAVE, Regen Projects, Los Angeles, 2009 

© Lawrence Weiner Estate


Pace Gallery

1960 – now

佩斯画廊创立于1960年,它是全球最知名的当代艺术画廊,代理了众多二十至二十一世纪最为重要的艺术家及艺术家基金会,始终扮演着艺术界生力军的角色。佩斯画廊如今已步入第七个十年,将继续秉承其使命,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家提供支持,并与全世界的人们共同分享这些具有时代前瞻性的艺术创作。



香港皇后大道中80号 H Queen's 12层

12/F, H Queen's, 80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T +852 2608 5065

hongkong@pacegallery.com


pacegallery.com


Galleries

New York纽约 

540 West 25th Street and

510 West 25th Street
+1 212 421 3292


London伦敦

5 Hanover Square

London W1S 1HQ
+44 (0)20 3206 7600


Hong Kong香港

12/F, H Queen's
80 Queen's Road Central
+852 2608 5065


Seoul首尔

267 Itaewon-ro
Yongsan-gu
+82 2 790 9388


Geneva日内瓦

Quai des Bergues 15-17, 1201
+41 22 900 16 50


Los Angeles洛杉矶

1201 South La Brea Avenue
+1 310 586 6886


Tokyo东京

1F; Azabudai Hills Garden Plaza-A

5-8-1 Toranomon, Minato-ku

佩斯画廊
佩斯画廊是一家国际顶尖画廊,自1960年创立至今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11家分支空间。佩斯画廊在现当代艺术领域扮演着领军角色,代理了众多享誉世界的20世纪和21世纪艺术大师及作品,成功举办过近千场展览,并出版发行了近500本画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