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从美国南加州大学毕业的刘菁媛,带着普华永道管理咨询岗的“金领”Offer,回到了祖国。
由于校招是次年10月才正式入职,她便有了大半年的“空窗期”。当同届们都在到处旅游、娱乐,刘菁媛却“在美国玩儿够了,想去好好工作了”。
她给自己找了很多事儿,到亚马逊做实习生,去听保险公司理财规划师的宣讲。
“我去了才知道,其实是卖保险”,虽然觉得“被骗了”,但宣讲的内容,依然激起了她的强烈兴趣。“我是因为那场宣讲会,才联想到我在美国就曾受惠于保险。”
那时刘菁媛在美国突发阑尾炎,她忐忑这次估计得花费小10万元,实际却只支付了1万元左右。直到在华夏的宣讲会,她才醒悟这么便宜的原因:应该是那个买了才能入学的医疗保险起了作用。
“买的时候觉得,怎么一个没啥用的保险就要1万,后来则庆幸还好买了保险。所以我一开始就对保险很有好感。”
于是,喜欢闯荡、尝试新事物的她,入职成了一名兼职的保险销售。但后来事情的发展却没她想的那样简单。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在社交场合这么难堪”,在留学生群体的社交聚会上,当她说自己主业之外还在兼职保险时, “你能感觉到他们眼中闪过的戒备。”
这在刘菁媛此前一帆风顺、顺理成章的人生中来说,是从未有过的,“我很理解,但很不适应。”那之后,她就很少主动向人提及保险销售身份,而她的第一波客户,还是自己“送上门的”。
刘菁媛偶尔会去美容院,做项目时美容师通常会和顾客聊天,看有没有营销的可能。一次聊天中,她无意透露自己在卖保险,没想到美容师正好有购买需求,加上她专业的讲解、建议,美容师意外地被“反营销”了。之后这个美容院的老板、顾问、美容师,一起推开了她保险事业的大门。
而同时,看上去光鲜的“四大”却逐渐让她感觉到了不适合。
最初,刘菁媛选择普华永道,看重的是咨询工作能了解不同的公司、见不同的人、认识不同的市场,跟全世界顶级的优秀人才一起工作,但频繁的出差、熬夜,让她恨不得把时间掰成两半花,身体也在这时传来了危险信号,“那时我才感觉到人与人基因层面的差距。我很多同事,熬了大夜睡一两个小时就能满血复活,但我却感觉像被人海扁了一顿,能活着就不错了。”刘菁媛非常看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不希望透支自己的身体来工作,想要一份工作时间自由、地点自由,未来可以兼顾家庭的事业。
午夜梦回,她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在一个明知不符合自己长期职业规划的赛道里坚持下去呢?以我的背景,在保险行业就是降维打击。
入职半年后,她选择从普华永道辞职,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保险。但彻底转行像是一场青春风暴,刮来了她迟到的第一次叛逆,也刮来了父母的强烈反对。
作为全国知名的考编大省,山东很多长辈意识中,或多或少会认为体制内、有编制的工作,或者在大厂、知名企业才是好工作。
而刘菁媛的父亲,是山东知名的心血管病专家,母亲是大学教授,地域、职业背景都让他们难以理解,向来优秀乖顺的女儿,怎么会辞掉工作去卖保险,这既没有面子,更没有里子。于是他们一遍遍劝说:“去找个正儿八经的工作吧,或者读个博,到大学做个老师也不错。”
刘菁媛却有着自己的判断和坚持,“从感性上说,我一直探求的是我要什么,而不是别人希望我活成什么,我很喜欢做保险能帮到别人的感觉;从理性上说,之前我花在保险上的时间最多10%,都能产生一些签单,如果全职投入,收入不见得差。而且商业保险是发达国家社会重要的保障、金融工具,中国正向这个方向发展,行业也逐渐专业化、精英化,在这种趋势下,我的学习能力、我的专业度是有优势的。”
老一批保险销售大多有着超高的情商、社交能力,但专业能力稍显欠缺。而她作为年轻人,在“人情”上“跑赢”前辈不现实,但她理科生的梳理逻辑能力,在专业上可以降维打击。她善于归纳产品特性、精准匹配客户需求,并能将重要信息点简洁、高效地介绍给客户,直击要害。这也符合这一代年轻人“实在、打直球”的沟通方式,她因此获得了很多客户的信任。
但她也发现了保险代理人的弊端:不能决定自己卖什么,没法做到客观、中立。“有时客户情况和公司产品不适配,即使我知道不太合规矩,还是会推荐他购买其他保司更适合的产品”,对她来说,能帮客户真正解决问题才更重要。
这也加剧了她本就存在的对“卖保险”的拧巴,直到入行两年后的一次聚会。
那时她第一次知道了明亚,知道了保险经纪人。“我很惊异还有这样的职业,几乎完美解决了我一直纠结的问题,我觉得找到自己想要的了。”
在进一步接触中,明亚可以销售上百家公司产品的保险经纪人模式,自由、开放的企业文化深深吸引了她。2018年,刘菁媛正式入职明亚,成为一名保险经纪人。
在这里,几百款产品带给她的不是压力,而是兴奋,她觉得自己像从鱼缸被放归大海的鱼,终于可以肆意畅游。“我可以完全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去产品库里匹配适合他的产品,我可以做到客观、中立,可以把我对产品的想法、配置建议和盘托出,我非常坦然、自在。”
丰富的产品,更自然、轻松的状态,扩张了刘菁媛的发挥空间,她通过健身、郊游、校友会等各种渠道,打开了更大的客户市场。
随着遇见的客户越来越多,她对保险的认识,也在悄然改变。
曾经,刘菁媛对保险的理解和很多人一样,就是对意外、未知的一种保障。但现在,保险在她心目中是保障,是资金管理的方式,也是金融工具、财富传承的方式,有时甚至是一种人性需要的安全感。
就有这样一位老客户,收入足以让她安享晚年,但当她算出退休后每个月养老金和现在收入的巨大差距后,陷入了焦虑,“她不希望退休后降低生活品质,不能接受自己辛苦了一辈子,年老了反而要数着钱过日子。”
当刘菁媛将配置好的养老保险放在她面前,看到退休能领到的金额后,“她神情立马变得非常安心,她说终于不用每天晚上想着这事入睡了。一瞬间,我心底的自我价值感也一下子冲出来,觉得非常幸福。”
自信、专业、实在,帮助她获得了更多客户的青睐。转介绍大量涌入,让她原本平淡的保险事业,也切换到了加速档,不仅一年收入就翻了3番,还成为北京分公司最年轻的90后总监,连续两年的COT、多年的MDRT。
“我可以去发展我的爱好,做很多一直没时间去做的事,这是我以前憧憬的理想生活状态,没想到在明亚实现了。”刘菁媛越来越好的状态,让原本激烈反对的父母也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女儿,重新审视保险这个行业。
之后的日子里,父母会帮她分析不同客户的需求点,力所能及地帮她出谋划策。
刘菁媛自己也在这样的转变,以及保险价值、自身价值的再确认中,逐渐身份自洽,并以此为傲。“无论哪个行业,只要你是人才,能做出成绩,面子一定会有的。而且我在做一件有我认为有意义、有价值、能帮到别人的事,我过得很好,我的客户也因为我解决了很多问题,我很有成就感。”
当内心再没了拧巴,刘菁媛更加享受保险经纪人这个职业,和它带来的不一样的人生。
“要学的太多了,而且是不停地学,站到明亚这个更高的平台,看到了更多的产品、更大的市场,每天都有新东西。而且每个客户都是不同的,即使他们的需求相似,他们的经历、产品配置都可能不同,和每个客户接触都是一段新旅程,我很享受这种感觉。”
现在,刘菁媛闯荡快感的来源“转移”到了带团队身上。相比自己的业绩,她更看重团队的发展,“可能因为我更喜欢帮助别人”,这不仅帮助到团队伙伴,还能间接帮到伙伴的客户。
自己做业务,知道怎么“管控”自己,但团队里是各式各样的人,“不可控”是困扰很多团队长的部分,而这恰是吸引刘菁媛的原因之一。对她来说,不断发现不同伙伴的闪光点,比把他们变成另一个自己更有意思。她会先观察、交流,总结出他们擅长的点,再借用明亚完备的培训体系、丰富的资源,引导、帮助他们走向属于自己的保险道路。
“我喜欢找到他们擅长的部分和兴趣点,让他们享受学习、工作的过程,让他们跟着自己的节奏走,我只是引导、配合,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随时能得到帮助。”因此,在她的团队中,有线下业务非常棒、和客户打成一片的小姐姐,也有光靠线上直播、就能每周签下几百万的小哥哥。
而且她也不会给小伙伴很多压力,“其实很多选择明亚的小伙伴,都有比较强的自驱力,他们有自己的个性、节奏,有人喜欢一来就发力,那我就多带着他,别让他跑偏;有人喜欢循序渐进,慢慢和客户接触,我就随时待命,为他们提供帮助。我很多客户也是在认识一两年以后才有成单,这些都很正常,就看我们怎么去引导、帮助。”
这样自由、无压力又有安全感的团队风格,也传承于明亚一以贯之的企业文化,很快就吸引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现在她的团队“善为保险事务所”已经发展到了全国25个省份130多人,其中90%以上本科学历,30%是硕士博士以上的高学历,累计服务近6000位客户。团队秉承“尽善尽美,大有所为”的Slogan,持续追求卓越服务。
刘菁媛自己收获了想要的生活,也从团队发展中得到鼓励,对未来有了更多的希冀。她愈发觉得自己不仅是个保险经纪人,不仅是百人团队的总监,也可以更有影响力。她说,或许自己有一天会选择读博,去努力成为高校客座教授,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告诉更多人,发挥更大的影响力,让保险在社会上有更大的效用,帮到更多人。
“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做别人命运的贵人。前半句我觉得我已经在明亚实现,后半句或许就是我未来努力的目的地。”
推
荐
阅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