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庆市小学科学新教材研讨活动举行
文摘
2024-09-16 17:47
重庆
为深化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教学改革,有序推进新旧教材更替,提升教师使用新教材上好科学课的能力,9月13日-14日,2024年重庆市小学科学新教材研讨活动在合川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召开。此次活动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重庆市合川区教师进修学院承办、重庆市合川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协办,全市各区县教研员及科学教师代表共40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活动伊始,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科学教研员邵发仙老师指出,2024年秋季学期,科学新教材将从一年级开始投入使用。为做好重庆市小学科学新教材培训,推进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落地实施,她希望老师们能够利用好这次的学习机会,深入研读、理解新课标、新教材,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科学教学中。本次培训采取专家解读与课例展示相印证、专题讲座与研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为广大科学教师使用新教材实践新课堂,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提供清晰的方向指引和实践指导。9月13日上午,湘潭教育学院副院长、湘科版小学科学教材执行主编林向荣,从教材的编写特色、结构框架、单元架构与教材分析等方面详细、深入地进行了教材的解读。他指出新编湘科版教材充分体现了“挖掘史实功能,促进素养落地”“过程持续评价,优化导教导学”“创新概念教学,建构知识体系”“总结思想方法,落实渗透目标”“单设工程专题,突出综合实践”“精选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等特征。通过培训,老师们明白了新教材如何落实新课标,也明确了教学中该如何用好新教材。不管是从教材编写理念的顶层设计,还是教材的框架结构,又或是各单元各活动的设计处理以及如何教学评一体化,老师们在林院长的讲座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湘科版科学教材使用区县教师代表重庆市大足区海棠小学邹易岐带来了课例展示《找相同与不同》,她以“积木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的问题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制订“确定比较什么,用什么方法比较”的探究计划,进行“用多种感官比较,找积木的相同与不同”的探究实践,最后通过“寻找我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进行拓展迁移。通过问题引导、回顾反思,用多种方法观察比较物体的方式,将学习到的比较方法迁移应用于更复杂的情境,让学生熟练掌握比较的方法。课例展示后,作为湘科版一年级教材编者之一,渝中区人和街小学蒋亚彬老师以《一年级科学课如何做好幼小衔接》为题,从科学课的独特性、一年级科学课现状分析,指出教材衔接、教学目标衔接的重要性。蒋老师对课例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充分体现“扶”与“放”,观察描述要准确,运用多感官、多方法,体现比较的全面性;二是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情,确定比较对象和比较内容,带着目的进行观察与比较。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小学科学教研员汪涛认为,教学要从知识目标向素养目标转变,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科学知识,掌握科学观念。在找不同与相同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有规则地进行分类,从大单元的视角把上节课的学习用起来,变教的逻辑为学的逻辑。用一年级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学习,这样的科学课堂才能走得更远。随后在场的老师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邹易岐老师提出“要不要在第一个活动中加入多种实物让学生自由探索”,“前后部分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等困扰自己的问题。大足区姚用林老师认为第一个活动多花时间很有必要,这样做可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继而根据学生的概念理解水平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小学科学教研员周朝勇老师认为,如果这样的活动是为了暴露学生的前概念,那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总结反思能力还比较欠缺,可能还难以真实表达自己对现象的理解,需要教师备课时进行访谈调研来帮助上课时应对学生的想法,课堂上还是应在观察、比较、分类等技能上多做引导和示范。同时,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一年级学生做好幼小衔接和教学适应。蒋亚彬老师认为,要让学生知道比较是有标准的,比较是有目的性的,明确把积木区分开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学会寻找共性和寻找不同同等重要,到底该怎么比较是这节课的重点。邵老师对上午的活动进行了总结,她指出教学时要有单元整体观,每节课都有其重点要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教学和评课时都不必苛求每节课都教会学生所有的研究方法。观察、比较、分类,在这个单元中是循序渐进的,每节课都把自己的目标落实,学生才会在单元结束后学会研究方法,不至于最后一团浆糊,只有模糊的印象。至于什么时候应该停止前概念探查,则要关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当学生没有新的观点产生,在频繁地说相同或相似的观点,或刻意关注不相关的想法、为了回答教师问题而回答时,就是转向下一步教学的契机。9月13日下午,人民教育出版社科学编辑室主任、编审、人教/鄂教版科学教材分册主编张军霞以《教材中如何落实科学思维的培养》为题,从科学思维在核心素养中的核心地位、把握科学思维目标的表现指标、思维型探究实践在教材中的落地、利用配套教学资源库支持教学四个方面,对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新教材作了编写说明。培训中,张军霞老师以《了解天气》《光的反射》《炉火周围的热现象》《简易太阳能热水器》《小小建筑师》等单元课程为例,从教材编写的角度为老师们细致讲解了新教材的结构及课时设计意图,帮助一线教师充分理解教材对思维型科学探究和思维型技术与工程实践的理解与落实,对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和创新思维的支持等,帮助教师把握新教材的编写原则和教学方法。城口县任河小学谭宝老师带来课例《不倒翁》,他以不倒翁为什么推不倒引入,通过让学生观察结构分析不倒的原因寻找不倒翁的秘密。接着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学生动手制作,探究不倒翁不倒的奥秘。最后进行不倒翁大比拼,发现不倒翁倒了、歪了的原因,并想办法解决它,探究如何可以把不倒翁做得更好。整堂课学生参与度高,生动有趣的课堂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思。课例展示结束后,重庆市高新区教育事务中心教研室小学科学教研员李健老师进行了点评。他以《四度科学思维的建构与实践:小学科学低段教学策略》为题,分析了当前对科学人才的培养、小学科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课堂教学的变革三个方面的问题,根据国家课程改革要求、重庆市科学教育教学要求和区域课堂范式变革研究,提出了让课堂中科学思维更立体的关注思维“长度”“宽度”“高度”“深度”的“四度”科学思维课堂教学策略。在研讨环节,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小学科学教研员周朝勇老师向上课教师提问“你觉得学生在上这节课时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向指导教师提问“你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向编者提问“新课标指导下的《不倒翁》与自然课时期教材中的《不倒翁》有什么异同?”。针对这三个灵魂拷问,上课教师、指导教师和教材编者进行了回应,并联动现场观众进行了深入研讨。人教/鄂教版科学教材分册主编张军霞老师从编写意图、课程改革、课标修订和教材修改思路等方面,指出本节课属于绪论单元,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科学学习感兴趣,根据技术工程领域与自然世界的不同,让学生经历从设计到制作再到改进这一完整的过程。邵老师对研讨过程进行了总结。她认为,从研讨过程中老师们的发言可以看出,新教师对教材意图的理解和专家型教师有所不同,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对教材仅停留在表面分析,从文字的多少判断教学的重点,对教材中的图片信息没有进行有效加工;一方面也说明教材对新教师的提示不足,新教师备课时还需要认真研学教师参考书。关于这堂课到底是否需要解释科学原理落实科学观念的课标要求,从教材意图来看,绪论单元主要是体验科学探究实践和工程实践,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讨论比较深奥的科学原理也不太现实,可以在其他年级适时回顾本课内容再渗透科学原理,如学生对不倒翁秘密的猜测中,有学生认为是因为底部有磁铁,那如何论证是否和磁铁有关?以及明明看到的是铁学生为什么大多认为是磁铁,其背后的科学理论是什么都值得探讨。对于科学课和自然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问题,虽然可能教学内容相同,但时代和理念发生了变化,教材肯定也做了调整,教师如何上出符合新理念的课也要进行创造性的发展,研究教材教参,思考怎么教学才更适合一年级的学生,达成课标要求的素养目标。9月14日上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核心成员、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副主编喻伯军老师,从教科版新教材的编写理念和特色、教科版一上新教材内容解读、新课标新教材教学建议三个方面深入解析了教科版新教材,给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并对一年级新教材“周围的植物”单元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喻老师提出在科学新课程、新课标的落实中要准确地把握科学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求,聚焦核心素养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喻老师还重点介绍了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以大情境贯通整个单元”“增加单元小结凝炼观念”“以四板块理顺思维发展逻辑”“尊重学生推进学为中心”和“灵活处理体现教师自主”等五大特色。重庆市大渡口区钰鑫小学李朋员老师带来了《游戏中的观察》课例展示。课堂上他通过睁眼听口令抓尺子、蒙眼听口令抓尺子、蒙眼抓尺、拍手游戏四个活动,逐级提升难度训练学生利用感觉器官在游戏中感知和判断。游戏前,李老师对学生进行游戏规则的讲解,培养规则意识,对遇到的重点问题一一梳理和讲解示范。课例展示后,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科学教师姜畅以《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幼小衔接科学课堂教学策略》为题,对科学精神的内涵、指标体系等进行了解读。她认为本堂课学习活动由易到难,调转了教材的活动设计有一定的道理。幼小衔接课堂中培养儿童科学精神的途径,可把学习目标通过聚焦主问题转换成活动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挑战性的游戏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如实记录培养证据意识等。同时她也提出了几点思考:1.尊重学生的求胜心理,但也要适时评价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学习的规范性;2.教会学生课堂交流的规则,让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交流;3.放慢课堂节奏,倾听学生的原创想法,给学生批判质疑留出更多的空间。在场的老师们针对这节课的设计是要遵循教材的从难到易编排还是根据学生的学情从易到难来设计,展开了激烈的研讨。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小学科学教研员杨地雍老师认为,活动设计上的编排要尊重教材,从难到易,更适合发现规律;综合应用的器官越多,活动结果可能越好,指向大概念,更有利于科学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动机。但也有很多老师支持上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调整教材的处理方式。还有教师认为这节课通过不断加入感官进行游戏还渗透了控制变量的思想;有的老师认为可以增加对残障人士的关怀等思政元素;有的老师认为,顺序的调整也类似“扶”与“放”的辩证关系。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副主编喻伯军老师对重庆市小学科学的研讨氛围和研讨质量表示肯定,对老师们表现出的教材分析和对教学的理解能力给予了高度赞扬。他认为低段的教学主要是经历和体验,自然而然的渗透科学观念,体现大单元和大概念的整体观。在健康生活上,可以如老师们建议的那样自然而然地落在关爱特殊人群上。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游戏的价值,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形成规则意识,为日后在社会生活中遵纪守法奠定基础。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喻老师认为李朋员老师通过示范和拓展落实得比较好。关于是否需要调整教材的活动顺序,要在教学中多实践和比较,像主持研讨活动的舒刚老师总结的那样,比较两种教学思路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再决定选择哪一种教学逻辑。本次培训通过专家讲座、课例展示、交流研讨让老师们收获满满,老师们对新教材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相信通过此次培训,老师们将带着所学、所思、所悟,以更为饱满的教学热情和专业素养,为探索新课标、新教材的实践路径而不断努力。
渝味科学
重庆市小学科学教育相关资源、资讯发布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