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24)”——重庆市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小学科学)简报(第五期)

文摘   2024-11-26 08:00   北京  

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教育科学工作的意见》指出,要通过结对科普机构、双向互动和社会参与,实现中小学科学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2024年11月8日,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国培计划(2024)”——重庆市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小学科学)研修班组织了一次意义深远的研学活动,通过亲身体验科技的奇妙魅力,深入了解三峡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增强学员们对科技进步和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从而激发创新思维和文化自信。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学教研员邵发仙老师在活动伊始布置了驱动性任务,强调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学员们在即将开始的研学之旅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将科普场馆的资源课程化,开发适合小学生的课后服务课程。

基础科学展厅涵盖了趣味数学、经典物理、物质构成等领域,把“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融入到整个展厅中,集中展示基础科学原理及其运用,通过神奇的力、电的世界、美妙的光、声音的世界等经典展品,让学员们感受到科技的美妙与神奇,启发大家去发现并获得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

 在防灾科技展厅,学员们通过模拟体验如何应对火灾、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增强了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生存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深刻理解了科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交通科技展厅不仅为学员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交通科技发展的平台,而且通过其互动性和参与性的展览方式,使复杂的科学原理变得生动易懂,激发了学员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重庆市人民小学科学组长付洁瑶老师作了馆校课程研发的实践指导。付老师强调了科普场馆与学校合作的重要性,分享了如何通过资源共享、课程开发和活动组织,将科普场馆的展品资源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付老师还介绍了她和团队所做的一些馆校合作案例,展示了馆校合作在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培养实践技能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馆校课程研发的策略和技巧。通过付老师的分享,学员们不仅对馆校合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为今后的教育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

下午,学员们参观了重庆三峡博物馆,对三峡地区历史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寻找馆校课程研发的素材。江北区新村同创小学黄光静老师以江北区团队研发的《岩石博物馆》课程为例,向学员介绍了课程的缘起、目标、实施过程、经验策略等,为学员们调查研究三峡两岸的动物、岩石和植被等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也让学员带着目的在研学过程中注重搜集适用于科学课后服务课程的科普场馆资源。

在“壮丽三峡”展厅,学员们领略三峡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故事。展厅以“中国的三峡、世界的三峡”为视角,紧扣“壮丽”二字,围绕“自然奇观”、“历史长卷”和“人文古迹”三大部分,构建了一个自然与人文内容兼具的综合性全场景式展览。展厅中,来自三峡库区的文物包括旧石器时代早期巫山猿人下颌骨化石、商代三羊铜尊、战国铜虎钮錞于、战国铜鸟形尊、汉代偏将军金印、汉代景云碑等6件镇馆之宝,展现了三峡历史的厚重与壮阔。

在“远古巴渝”展厅中,学员们探索了重庆悠久的文化根源。“旧石器时代”展示了巴人进化的历史,包括距今约200万年的“巫山人”左侧下颌骨化石等珍贵文物;“新石器时代”展示了巴人进化、生存的历史,以及巴国存亡之谜,展出了包括距今约8000年的奉节鱼腹蒲遗址陶片等文物;“青铜时代”则展示了巴人遗存,包括涪陵小田溪出土的战国青铜虎纽錞于等;最后,“秦灭巴蜀”单元以油画《张义筑江州城》结尾,标志着重庆城市历史的开启,巴文化逐渐被中原文化所同化。整个展厅通过丰富的文物和场景复原,生动地展现了远古巴渝地区的历史文化,为学员们提供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历史之旅。

“城市之路”展厅通过丰富的文物资料,展现了20世纪重庆的百年发展史。展厅由“城市变迁”、“山城漫步”、“工业崛起”、“英雄城市”和“直辖风采”等单元组成,反映了重庆从古代巴国首府、秦王朝的巴郡,到成为通商口岸、战时首都,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发展历程。“城市变迁”单元详细介绍了重庆自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发展;“山城漫步”单元通过市井生活场景,展示了重庆发展历程;“工业崛起”单元介绍了重庆工业的兴起;“英雄城市”单元则展示了重庆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历史。此外,展厅还运用了MR混合现实技术,使观众能够通过设备看到动态的虚拟影像,体验老重庆的街巷、店铺等场景,感受文物背后的历史信息和珍贵价值。
经过一天的参观学习,学员们在科技馆和三峡博物馆的行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还深刻体验了科技的魅力和三峡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这不仅提升了学员们的科学素养和文化认同感,也激发了学员们对探索未知和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初步形成馆校课程研发的思路。

学员学习心得选登

(北碚区天生向阳小学 郑小波) 今天的两个场馆的参观让我们再次增长见识,科技馆各文化、资源中科普互动设施,让我们就声光电磁动力等相关教学内容有了新的认知和新的馆校课程研发与教学策略;三峡博物馆各个场馆的展览让我们再次了解到三峡的历史渊源与丰富资源。付老师和黄老师的介绍引起了我们对科普场馆课程研发的进一步思考,如我们可以多角度开发相关课后服务课程,让孩子们真正参与并有所收获。

(奉节县辽宁小学 叶蝉鸣) 参观重庆三峡博物馆,犹如翻开一部生动的历史与文化巨著,其中的诸多展品与展示内容,为我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比如:在奉节是不是可以开展三峡两岸的动物、岩石和植被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是不是可以研究夔文化,巴文化等等。非常感谢付老师和黄老师的宝贵经验分享,让我对课程开发有了一点儿方向。相信有了灵感和方向,胜利就在前方!

(大渡口双山实验小学 郭康锐) 这次参观重庆科技馆非常有意义。丰富的展品和互动体验让我对科学有了更直观的理解。通过磁悬浮、光学现象等实验装置,学到了很多物理知识。信息技术展区展示了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最新科技成果,令人印象深刻。互动区的实验项目如制作简易电路板和模拟火山爆发,让我亲身体验了科学原理。重庆科技馆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好地方!

(石柱县大歇小学 王茂德)  三峡博物馆内丰富的文物与史料,诉说着三峡地区从古至今的历史变迁、独特文化与先辈智慧。民俗文化展示生动鲜活,仿佛置身于古老的生活场景之中。通过参观,对三峡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脉络有了清晰认知,不禁为其深厚底蕴折服,也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传承而自豪。

(璧山区金剑小学 刘海英 ) 上午参观重庆科技馆,我仿佛经历了一场科技与知识的盛宴。那里不仅展示了前沿的科技成果,还通过互动体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每一个展区都让我流连忘返,真是大开眼界,收获颇丰!下午博物馆,我仿佛穿越时空,领略了巴渝大地的千年风华。馆内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厚重。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更让我对中华文化充满了敬畏和热爱!

(綦江区康德城第一小学 宋小刚) 参观科技馆是一次令人振奋的体验。在馆内,我被各种前沿科技所吸引,从虚拟现实到人工智能,每一项技术都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互动展品不仅让我了解到科学原理,还激发了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科技馆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激发创新思维的摇篮。这次参观让我深刻体会到科技的力量,也让我认识到作为个体,我们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铜梁区教师进修学校 钱虹宇) 上午在重庆科技馆,我看到了许多基于科学原理制作的模型,让我深受启发,对今后的科学教学有了新的灵感和方向。下午三峡博物馆的青铜鸟形尊等文物,展示了古巴蜀人民的智慧和工艺水平,让我为祖先的创造力感到骄傲!

(万州南京小学 黎帮云) 参观科技馆和三峡博物馆是一次令人难忘的体验。在科技馆,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奥秘的世界。各种先进的科技展示让人惊叹不已,从神奇的物理现象到前沿的生物技术,每一个展区都激发着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互动体验设施让我们在参与中更深刻地理解科学原理,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革。三峡博物馆则如同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在这里,领略到三峡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物诉说着过去的故事,精美的艺术品展现着人类的创造力。通过丰富的展览,我们了解到三峡的自然风貌、人文风情以及重大的历史事件,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丰都县融智学校 张强)参观科技馆,从基础科学到前沿科技,从生命奥秘到宇宙探索,每一个展区都让我流连忘返。在力学展区,通过各种互动装置,我更加直观地理解了牛顿三大定律等力学原理,这些装置不仅能吸引参观者的兴趣,更能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科学知识。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多采用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踏入三峡博物馆,立刻被其庄重的氛围和丰富的馆藏所吸引。博物馆中的各种互动展示和科普活动也让我印象深刻。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参观的趣味性,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博物馆的馆藏和主题。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可以借鉴这些互动展示和科普活动的形式,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大足区实验小学 周莎) 重庆三峡博物馆内藏品丰富,生动展现了三峡地区的自然风貌、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通过详实的文物展示和多媒体互动,我仿佛穿越时空,亲历了三峡的沧桑巨变。此次参观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更激发了我对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传承的使命感。作为教师,我将把这份感悟融入教学,让学生们更加热爱和珍惜我们的文化遗产。

(彭水县第五小学 何志荣)今天参观科技馆不仅让我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让我对科学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科学精神是一种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不断创新的精神。在科技馆的每一个角落,我都能感受到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他们不断地挑战自我,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沙坪坝树人沙磁小学 张莉娟)在科技馆参观的时候,恰好碰到幼儿园小朋友来研学。馆校结合,可以让很多抽象的科学知识形象化,也是学生很期待很喜欢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把学生带来科技馆,但更多时候我们需要把场馆里的设计理念带回校园,以静态产品、动态演示等方式帮助孩子认识科学。

(江北区新村同创小学校 黄光静)今天有幸参观了重庆科技馆和三峡博物馆,平时走走逛逛从未思考过可以和教学有什么结合。听了付老师馆校课程研发的介绍,深受启发。利用场馆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和学校教学互补。我们在开发时,可以有不同的路径:比如围绕某一场馆,选定某一件展品或几件相互关联的展品展开项目的设计;也可以围绕研究主题,找寻适合主题的场馆资源;同一主题在不同场馆中有不同资源,筛选合适的资源整合起来开展主题式学习。

(长寿区第一实验小学校 龚思维) 参观三峡博物馆给了我一些教育启示:博物馆是知识的宝库,孩子们可以通过观看展览和展品学习各种主题,如历史、科学、艺术等,从而拓宽视野和知识面;孩子们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来培养对艺术、科学、历史等领域的兴趣,甚至可能激发他们对未来职业的兴趣。

(武隆区凤溪小学 杨颖)两位老师对馆校课程研发策略的介绍,让我深受启发。我们平时的教学也可以利用场馆资源,与学校教学互补,带领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

(两江新区博雅小学校 李雯瑾)科技馆不仅是一个展示科技成果和科普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将科技馆的资源引入课堂,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兴趣和认知规律的馆校课程。同时,我也将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梁平区泰和小学 郭开庆)今天上午参观了重庆科技馆,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比之前独自参观又有了不同的感悟。我感受到了科学世界的无穷魅力,原本教材中一句句生硬的文字,在这里仿佛有了生命与活力。直观的现象与亲身体验,让我对科学又多了一份理解。在付老师对馆校课程研发的一番讲解后,我脑海里也有了一个念头,想着我们学校是不是也能借助区内优秀的科普场馆资源研发馆校课程,为孩子们提供更多课程选择。

撰稿:綦江区康德城第一小学 宋小刚

摄影:黔江区舟白小学校 林诗华

核稿:开州区汉丰九小 段飞旭

审稿:巴南区融汇第二小学校 李晓双


渝味科学
重庆市小学科学教育相关资源、资讯发布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