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小学科学新教材研讨活动磨课心得

文摘   2024-09-21 10:05   重庆  

重庆市小学科学

新教材研讨活动

磨课团队心得体会

2024年重庆市小学科学新教材研讨活动上,三位教材专家进行了教材编写说明与教学指导,同时三个版本教材都有一节展示课供现场研讨。虽然磨课时间极短,但仍有收获。


大足区海棠小学 邹易岐


2024年重庆市小学科学新教材研讨活动在合川成功举办,我很有幸为此次活动献课,也非常荣幸地得到教材编写者蒋亚彬老师的指导。从团队一起研读新课标、新教材、了解学情的备课环节,到两次试上新教材,我有一些心得体会。
一、从大单元角度设计教学
《找相同与不同》是湘科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第一课是《从观察开始》,让学生通过挑花生学会运用多感官进行观察。第三课是《给物体分类》,让学生在整理书包过程中,明确分类前需要确定分类的标准。因此,第二课《找相同与不同》属于呈上启下的一课。需要教会学生确定比较对象后,根据比较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比较方法。
教材中通过一堆积木的图片,让学生找一找它们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孩子们可比较的范围太广了。初次设计教学时,我想设计一个更好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比较”的热情。但让我犯难的地方是:用怎样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更合适呢?想过用“为了将这些(积木)玩具更好地整理在两个收纳盒里,我们可以怎么放?”实施后发现,这节课的目标是学会比较,不是分类,所以后面的环节也不能很好呼应到该情境问题。我们也想过让孩子们找老师手中的两块积木进行研究,通过“找积木”的过程渗透比较方法,但“为什么要研究这两块积木?”“研究积木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却不能解决。
正当我们犯愁时,蒋亚彬老师及时给我们指导。原来她们在编写过程中,在情境问题上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而纵观整个单元内容:第一课学会利用多种感官观察;第三课学会分类。因此不用操之过急的让孩子在第二课解决如何分类的问题。这让我瞬间理解教材导入意图:过于复杂的生活情景不利于聚焦本课教学内容。而低年级学生对玩具本身就感兴趣,直接用图片导入,通过不明确的比较对象、比较内容,让学生之间产生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如何科学地比较。这让我更加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也充分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有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的重要性。
二、科学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
这次试教与蒋老师交流后,才了解到教材编写者可能比我们一线教师更了解学生,他们会基于对学生大量访谈、问卷调查等工作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再根据学生核心素养目标来编写教材。当老师拿到教材不理解其中某个环节意图时,可以试着也做一些课前访谈等工作,去了解学生前概念。例如,在教材的科学探究“比一比”活动中,教材设置的是先让学生分别比一比两组积木形状和颜色的相同,再来找它们的不同。才看到教材时,我很疑惑,为什么要将“找相同”与“找不同”混在一起,这样教学不会“乱”吗?我们区团队老师在研讨时,也仅仅从教师教的角度思考,认为比较相同就是为了教会学生分类,该活动就仅仅是为后面一课做铺垫。
但当蒋老师给我们指导后,我才明白这一板块活动的目的不仅仅如此。她们在前期访谈学生时,了解到学生理解的比较物体,通常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一较高下,选出更好的那一个。因此学生就会着重比较物体的不同。为了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相同,培养学生发现物体的共性与总结科学规律的能力,她们将“找相同”的探究活动前置了。
这让我回忆起执教高年级《热传导》一课的情景,当老师问:“热在物体中是如何传递的?”同学们的回答总是具象的: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从中间往两边……当时的我就产生了疑惑:如何提高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时隔几年后,经过这次低年级科学课堂试教,这个问题又多了些答案:科学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低年级就注重学生比较找相同的能力,到高年级总结科学规律时,才会得心应手。因此,我从亲身经历出发,也就更理解、更赞同新教材编者的设计了。
站在一线教师角度,这还让我不禁感慨到,执教教师也应该站在“科学能力培养是长期过程”的宏观角度设计教学,应该厘清科学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方法、思维方式等关键能力。关注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教材内容,分别对应了哪些科学方法与科学探究能力。并在各个年级的教学中去渗透,让学生在螺旋上升式的教学中,牢牢掌握与运用这些关键能力。同时,课前还可以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才有可能更理解编者,用好教材。或是根据学生真实学情,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灵活设置教学目标,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科学课堂也要注重幼小衔接
这次试教的是一年级才入学的孩子,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科学学习兴趣也较浓厚。为了让这些天真活泼、可爱好动的孩子养成倾听他人、动手实践等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像孩子一样用图画建构课堂
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很多字都不认识,拼音也不会。在试教时,我一开始还是像教高年级学生那样板书。有学生就直接举手说:“老师,我们看不懂。”于是,通过指导教师与团队研讨后,我们就改用一些简笔画代表一些词语来板书,例如:用不同颜色的圈圈代表颜色不同,用不同形状的图案代表形状不同,用手的图案代表“摸”的观察方法等。学生瞬间就能理解老师的板书了。在学生反思评价时,教师还可以借助这些图画板书帮助学生回顾反思学习到的内容。
(二)学着像孩子们一样交流
在最初试教时,我发现学生们对“比较对象、比较内容、比较方法”等词汇很懵,不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后来在蒋老师与团队的指导下,换成“和什么比?比什么?怎么比?”以后,学生就能明白老师的意思了。或者根据低年级儿童认为万物都具有生命的“泛灵论”特点,老师可以用“玩具们要回家”等拟人表达手法,让孩子们将实验器材放好。
(三)要学会先扶后放
在第一次试教时,我们设计了实验记录单,让学生比一比时,直接给孩子们讲了实验要求与记录要求后,就将器材发下去让孩子们自己做实验。课堂上,我巡视才发现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还不会做实验,更不知道实验记录单怎么填,有什么作用。于是我们团队反思后,一致认为教师就不能只给要求与器材,让他们自己做,而是应该先扶一扶。通过简单的案例示范,让学生明白怎么做以后,再放手让孩子们自己观察比较。应该让学生先明白记录实验数据的意义后,再来让孩子们学会记录。就这样,按照先扶后放的教学设计试上以后,课堂变得顺利多了。
通过这次新教材培训的献课活动,让我明白了一线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大单元教学设计,每一课都应该有每一课的教学侧重点。在教学生科学方法与思维方式等关键能力时,应秉承“科学能力培养是长期过程”的理念,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征渗透教学。特别是面对才入学的新生,更应该注重科学课堂的“幼小衔接”,学会用他们的交流、表达方式,先扶后放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渝中区人和街小学 蒋亚彬


2024年9月,重庆市小学科学新教材研讨活动在合川举行,作为教材编者我很荣幸参与这次活动,并有幸与大足区科学教研员赵祖莉老师及其团队一起,共同参与研究课《找不同与相同》的磨课过程。磨课过程中,我也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解读教材与了解学生前概念保证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找不同与相同》是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前一课教材内容是学习多感官观察的方法,认识人体的感觉器官。这节课紧接着利用感官观察来进行比较。学生在生活中也要经常进行比较。我们前期做了一些学生访谈,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理解的比较,通常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物品一较高下,选出最好的一个。而对于怎样通过比较找出物品的相同和不同,认识比较模糊,学生往往只着眼于找不同,而忽略了找相同(找相同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物体之间的共性和规律,这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比较时要先确定比较内容和选择合适的比较方法,也没有明确的认识。可见学生对于比较的认识是生活化的,教材中设计本课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比较方法,体会到科学上的比较是有目的的,是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的,是需要具备准确性和全面性的。对学生的访谈和对教材的解读,让我们明确了教学设计的方向,知道了这节课的定位和意义。
二、站在学生立场调整教学设计保证课堂的有效性
由于重庆市一直处于高温天气,很多小学延迟开学,邹老师面对的学生是刚刚幼儿园毕业,没有进入校园进行过任何入学适应教育的小萌娃,并且出于安全等各方面考虑,上课团队没有时间和机会提前上第一课做准备。学生在课堂的规矩意识和对第一课多感官观察的认识上,都是非常欠缺的。第一次试讲后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存在对物体外部特征的观察和描述不准确的情况,这一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在进行比较时对比较内容和比较方法的选择。按照原来的设计也能把课上完,但总觉得学生处于无序的懵懂状态,这一课的效果大打折扣。邹老师决定尝试在正式开始比较之前,加入一个自由比较的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比较对象,并发现学生在比较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第二次试讲后,我们发现有了这个环节后,确实学生在后面的比较过程中对物品外部特征的观察、比较和描述更加准确和全面,但这个环节所耗费的时间过长,并且实验材料(积木)和内容与后一个环节的比较内容有交叉,一直重复相似的学习材料和内容也导致学生兴致减弱,在后面环节的专注度和学习兴趣上有所下滑。注意到这个问题后,我们也进行了很多的讨论,大家达成共识的方法有两种:第一,改变自由比较时的实验材料,用更多类型玩具做观察对象;第二,教师及时观察学生情况,根据学生的回答和学习状态决定何时进入下一环节。我们将在后面的课堂中就这两点继续进行研究。
三、平等的课堂互动环境能让我们看到低年级学生的思维
很多人说在低年级上科学课看不到学生的思维,这里的“看不到”一方面是由于低年级学生表达能力欠缺准确性和逻辑性,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没有为他们创设平等的课堂互动环境,没有给学生表达的机会,甚至没有给学生实验探究和发现的机会。如果注意观察,我们会发现教师“一言堂”的情况最容易发生在低年级课堂,老师不信任学生,没有耐心听懂学生,导致这一现象时有发生。邹老师长期在中高段教学,这次是第一次接触低段学生。在第一次试讲时,我们发现了她的教学语言和板书与低段学生有一定的不匹配,以及在听懂学生方面缺乏足够的耐心。与她沟通之后,邹老师很快调整了课堂语言和板书方式,并且在学生表达不清晰时,能够耐心询问,用“回音”的话语策略重新归纳学生的回答,帮助他们理清思路,也帮助其他同学关注同伴的观点。在这样积极调整下,我们发现学生的思维在慢慢呈现,比如对于第一组材料,比较两个立方体的形状是否一样,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两个积木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样”其他的同学有的赞同,有的表示“应该是一样的”,“可能是拍照的问题”,这里就有了一次小小的思维冲突,最终老师用实物的几个面分别叠放在一起的方法来比较,解决了这个冲突,同时让学生知道了只用眼睛看不够准确,我们可以用实物来进行全方位的比较。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思维呈现,但长期坚持下来,就能看到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四、有效的课堂组织和管理是上好低年级科学课的保障
一年级的科学课不好上,既要保护兴趣,又要培养习惯、学习知识,还要发展思维,而一年级学生缺乏规矩意识和较短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让我们老师在课堂组织和管理上感到头疼。邹老师在课堂组织上做到了明确要求、及时评价、适时提醒。在进行活动的设计时,也运用了小组比赛、游戏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主动调节课堂专注的时长。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到了学生在课堂上一些游离于课堂之外的行为,如听课时随便玩实验材料,同伴发言时不注意倾听、不明确老师的要求等,当然这些行为的规范,不是一节公开课就能做到的,需要老师们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循序渐进地规范。低年级的科学课中,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学习习惯和实验习惯的培养,没有这些作保障,科学思维的发展、科学方法的学习、科学观念形成都会大打折扣。

大足区教师进修学校 赵祖莉


尽管这个暑假重庆饱受高温的煎熬,且学校开学日期屡次因极端天气而推迟,但这丝毫未能削弱我们投身于科学教学研究的热情与决心。2024年9月13日,我们团队成员大足区小学科学赵祖莉名师工作室学员、海棠小学科学教师邹易岐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完成了湘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二课《找相同与不同》的展示任务。这次磨课被团队戏称为“我们科学磨课历程中最具挑战性的课题”,其难度主要体现在前期很长一段时间无学生试教的独特情境下。这次磨课,不仅是我们团队对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的深入实践,更是对一年级科学教学特点的深刻反思与总结。
一、深入研读,把握精髓——准确理解编者意图,优化教学设计
我们都知道,准确理解教材编者意图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在磨课过程中,我们多次组织团队成员深入研读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并向教材编写者重庆市人和街小学校蒋亚彬老师请教,力求准确把握教材的核心内容和编写意图。同时,我们还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通过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我们力求使设计能贴近学生实际、符合科学规律、体现课程价值。
二、情境真实,简约高效——激发一年级学生的科学思维火花
在准备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注意力易分散的年龄阶段。因此,设计能够迅速吸引他们注意力且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尝试了多种开课方式:一是PPT出示一堆积木图片提问:若将这些积木分别放在这两个收纳盒里,你打算怎么收纳呢?二是课前将积木材料贴在黑板上,并用幕布遮住,课上让学生自己选择积木,作为比较对象,说出选择这两个积木的理由;三是教师出示的木板上贴有各种各样的积木实物,开门见山提问“你们能找一找这些积木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吗?”……
从利用日常生活场景情境图片到真实的积木导入,从复杂的生活场景创设到简单实物出示的开门见山提问……我们发现,简单而富有童趣的情境最能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通过直观、易懂的实物展示和生动的语言描述,我们成功地将学生带入了一个个寻找相同与不同的有趣情境中,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孩子们科学思维的火花,开启了他们科学探索之旅。
三、寓教于乐,趣味横生——让科学课成为学生的乐园
一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本次研究课执教老师邹易岐长期执教中高段科学,仅有一段极短的低段教学经历。这次执教一年级,对她来说,是非常严峻的挑战。第一次她试教下来,我们认为在低段的科学课还需要在趣味性下大功夫。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进来,我们努力将科学知识与趣味活动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既具挑战性又不失趣味性的任务。比如,通过“比一比”“找一找身体的不同和相同”等游戏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还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四、精准评价,激励成长——为每一位学生点亮科学之光
在磨课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对学生评价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我们深知,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都能成为孩子们前进的动力。因此,在课堂上,我们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正面反馈和具体指导。同时,我们还尝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反思、学会成长。我们还在蒋亚彬老师的指导下,用一些有趣的评价图片,如“不在课上随意玩实验器材标识”“认真倾听就加耳朵贴图”“实验纪律提醒标志”等在课堂上评价学生,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从而激起学生的正向表现。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尽可能地专注到科学探究中,从而在探究实践中为每一位学生点亮科学之光,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和创造力。
圆满完成研究课任务,我们不禁回望这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旅程,心中满是感慨与欣慰。这次《找相同与不同》课的精心打磨,不仅是对一年级科学教学深度与广度的探索,更是对我们团队智慧与耐心的极致考验。面对没有学生试教的未知挑战,我们勇于尝试,敢于突破;面对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初次面对40分钟课堂的新奇与不适,我们耐心引导,细心陪伴。这一路上,我们共同见证了孩子们从迷茫到好奇,从探索到发现的蜕变,这份成长的力量,正是科学教育最美好的见证。


大渡口区钰鑫小学 李朋员

《游戏中的观察》这一课的磨课过程,犹如经历了一场充满惊喜与挑战的探索之旅,让我对低年级的小学科学课堂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

 一、重新审视游戏的价值
在磨课之前,游戏对我而言更多的是一种课堂中引起学生注意的小手段。然而,通过对《游戏中的观察》这一课的深入探讨和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游戏不仅仅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方法,更是一个充满教育潜力的领域。游戏中的各种元素,如规则、策略、互动等,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能力、合作精神等多方面素养的有效工具。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游戏在小学低年级科学课中的地位和价值,也为我今后的科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在磨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为了获胜会有意无意的不遵守规则,同样在课堂中,低年级学生因为自身特点,不能长时间专注在课堂上,孩子们会有意无意地制造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必须通过新的活动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力。本课的内容正好以游戏为主,能不断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课堂规则的破坏。利用这个课堂游戏的契机正好培养学生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在游戏中培养规则意识,效果远远好于教师的口头指令。例如:拓展部分,“听3拍手”全班一起互动的游戏,不但能在游戏中去进一步体验感觉器官在游戏中的作用,还能让全班学生一起明确的感知到游戏规则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规则意识。
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和心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我将探索部分的三个游戏的顺序进行了调整,把原本由难到易的顺序,调整为由易到难。调整后,更有利用学生玩游戏的认知过程,更能激发出学生对参与游戏挑战的兴趣,避免学生因一上手游戏难度大而产生挫败感造成参与度下降,从而降低了教师对低年级课堂管理的难度。当然教材中的游戏顺序也有它的道理,它是从认知的角度去展开游戏。在具体的选择中,我觉得应该根据教师、学生等实际情况去尝试、去游戏、去教学。
四、创新教学方法的尝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游戏中的观察》这一课程中,我在磨课过程中尝试了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两人一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游戏观察,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游戏中提升观察的效果,做到两人都有事做。利用多媒体资源,如游戏视频、图片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寻找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物品,让课堂更接地气。课堂上使用学生软尺,既保证了游戏过程中的安全性,又因其是学生日常学习的文具而易于准备。这些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也让我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五、团队合作的力量
磨课过程中,大渡口区钰鑫小学科学组成员的交流和合作,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徐梅老师、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周朝勇老师的精心指导也是我收获颇丰的一个方面。大家共同探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互相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正是因为有了团队的支持和帮助,我才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六、反思与成长
磨课是一个不断反思和成长的过程。在每一次的教学实践后,我都会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通过这种不断反思和实践的过程,我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也更加坚定了我在教育教学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进的信心。 
总之,《游戏中的观察》磨课过程是一次充满收获和成长的经历。通过这次磨课,我不仅对游戏在科学课中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END -



渝味科学
重庆市小学科学教育相关资源、资讯发布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