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本号讨论过两次低温修正,结论是飞行员基本上不用做低温修正,只有在能见度一般、只能做NPA、LNAV且温度突破低温阈值的情况下,才需要修正MDA(几率低于万分之0.6);极其个别的情况下,才需要修正FAF高度(个别公司的极个别海外备降场,国内没有)。具体涉及哪几个机场、阈值是多少,公司运行部门应该提供个清单给机组。
但是网友的提问很犀利,整理了一下,主要有两个问题:
1、这20%MOC不用算计,依据是哪儿来的?
2、为什么说了FAF、MDA,却绝口不提SDF?
评论区太过直白的回答令很多人不信服,下面带大家去北回归线以南的两广地区走两步,那边暖和到不行,但不代表和低温修正无关。
先看北海:
北海机场标高25米,对应的ISA温度是14.84°C。在BH422这个SDF点上,如果气温10°C,飞机实际高度是246米;如果是5°C,则实际高度242米,两个都是在灰区里面的,违反公司规定,需要做低温修正吧?
公司的规定各不相同,但局方的规章却很清楚,AC-91-27《飞行程序》4.3.6是这么说的:
DOC8168第三卷也是这么说的。因为短五边的MOC是75米,20%就是15米,所以即使在灰区,温度原因低15米是没问题的,上面的案例值低了4米、8米,所以不算事儿。
反过来说,按15米算,北海机场BH422这个SDF点的低温阈值是-4°C。只有低于这个温度,理论上才需要做修正,好在北海没出现过零下的温度。
再看梅县:
梅县机场标高92.9米,ISA温度是14.4°C。在SDF22这个点上,如果气温10°C,飞机实际高度503米;如果是5°C,则实际高度496米,情况要比北海严重些,但有20%的MOC做担保,看着灰飞着白。
同样用15米反推可以算出,这个SDF点的低温阈值是+4.24°C,10月-2月的梅县历史最低温均低于这个温度,难道说安克雷奇都不用修低温,而在广东却要做低温修正吗?!有冇搞错!
你们公司有没有专家指导咱不知道,请按公司手册指引操作。本篇只讨论规章上的说法,按照AC-97-5《飞行程序设计规范》:
各位注意,航图上的灰区看着是方形,实际上并不是方的,而更像一块削去一个角的豆腐状,一如红色箭头所指。这又是为什么?
这里要介绍下程序设计的定位容差区概念,如图所示,FAF、SDF点都有容差区。上图的SDF定位容差区介于高低两个MOCA(最高障碍物+MOC)间,所以不能用前面的MOCA,太危险;也不能直接用后面的MOCA,太保守。就出现了一个阴影区,从左侧容差区起点开始,结束高的MOCA,然后以15%的梯度,向右过渡到低的MOCA。
如果在斜的阴影区放两台风车,虽然都在SDF之前,也在MOCA之下,但低的允许,高的不允许,因为超出了容差区隐藏的斜面。
SDF点一般由DME或PBN定位,而DME定位容差是±[0.46 km(0.25 NM)+至天线距离的1.25%],咱们少算点儿,就按300米算:
居然可以低45米!那还修啥子低温?
于是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航图上的灰区,例如珠海看上去是这样的:
但实际是这样的:
结论是SDF的低温修正确实没必要。
总结图
由于定位容差区的存在,SDF是无需考虑低温修正的;
而MDA在极端低温情况下会突破20%的MOC,这个温度也叫阈值温度或门限温度,低于阈值(虚线以下)且能见度一般才需要做低温修正(为保持五边情绪下滑稳定,可以给SDF做等量修正,例如MDA加20米,SDF也加20米),这个概率大约0.6%,而使用NPA的概率低于1%,So...
关于低温,历时一年八个月,三篇文章基本说完了,目的有两个:
1、希望那些忽悠飞行员到处做低温修正的专家们,就此死心;
2、希望各公司走心,能为飞行员提供小清单,告诉大家哪几个机场的NPA有可能需要低温修正,门限温度是多少,而不是甩个函数给机组自己判断。毕竟,只算一次和每次都算,出错概率是大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