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读
书
余秀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年4月
暌违八年,余秀华将最新的生命经历和感悟,以及前半生稳定不变的精神内核,输出为《后山开花》,通过150余首新作,呈现了一个一如既往充满个性的诗性世界。
《后山开花》分为“纸做的村庄”“如果我也在桃花源”“路上的风景” “向不确定的事物索要亮光” “意如明月知秋深” “梨花落满头”六辑。从专辑名称即可捕捉到她喜爱的意象:村庄、桃花源路、明月和梨花。
虽然,余秀华自谦她这本诗集“依旧写的是小情小爱,因为爱一直充盈着我的心”。事实上,她并未将自己圈禁在男女的小情小爱里,而是通过诗歌这种体裁,承载钟情的意象,并用细腻的感知力和精准的表达力,不厌其烦地表达对美好和爱的感知和向往。
她整本诗集的核心是借由各种意象,展现对故乡、亲情、爱情、生活、自然以及灵魂细微的体察和毫不遮掩的表达。哪怕偶尔因它们受伤,她也敢于去追逐和拥抱它们,真挚地歌颂和书写它们。
残疾、敏锐、傲慢、粗俗、脆弱、感性……余秀华有很多标签,但她最鲜明的特质,应该是生命力。正如她无数次在诗句中写下的那样,她“巴巴地活着”“只想好好地活着”……
余秀华是一个身体残缺的女性诗人。她拥有的是摇摇晃晃的人生。她说她比别人特别的,只有残疾和疼痛。外界对她的为人为文毁誉参半,但她仍然矢志不渝地认同自己“我”之为“我”,独一无二。在《礼物》一诗中,她是这样写自己的:
我只有这最廉价的:诗歌和眼泪
我只有这最无价的:诗歌和眼泪
我只有这最丰沛的:痛苦和思念
我只有这最狭隘的:痛苦和思念
我只有这样一个你啊未曾到来就已离开
多年来,余秀华对诗歌的感恩和热爱从未消减。从《月光落在左手上》到《摇摇晃晃的人间》《我们爱过又忘记》,再到《后山开花》,她对诗歌的定位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转变,从开始的一封封情书,到精神世界的拐杖,再到忠诚的“老友”。她在《后山开花》的序言中写:“我是如此幸运,能够找到最适合我的方式,用最忠诚的文字,把自己平放在世界上,一切的苦厄都成了配菜。”
哪怕,她至今都依然无法给“诗歌”一个定义,但她“从来不觉得这是耻辱,如同光明充满了房间,而人依然无法说清楚这些光线的来龙去脉”。有人说,余秀华的诗歌具备当代性,所以被这个世界看见,并能在当代诗人中创造现象级的销量。我却觉得她的诗太私人了,永远都是在写自己。
她把兽性、人性和神性,都从骨头缝里抽出来,附着在纸上了,并在紧密的词语中间,开辟出广袤的天地,安放自己的灵魂。
天赋和才华本来就颇为玄妙、难以解释;身体的残缺与否,很多时候是意外。但是,余秀华对生命的热情,是极为真实的,也是与生俱来的因为内心有白雪,所以永远热爱并向往春天。
原文首发于《时代邮刊》第467期
2024年9月· 新中年
作者/杨丽华 编辑/宾丝丝
编 辑 | 胡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