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递|2024年11月《时代邮刊》(新中年)来了!

时事   2024-11-07 11:07   湖南  

2024年11月《时代邮刊》(新中年)上市!欢迎订阅话题 #新刊速递,第一时间了解《时代邮刊》新刊内容。


  封面故事  
图/范薇


本期封面根据“独家策划”《非遗:无限可能》设计绘制。灯火璀璨流光溢彩的节日街头,一位舞狮者正将手中的绣球递给一位小姑娘,寓意着非遗文化后继有人,薪火相传。两人身后是一头制作精美的“狮子”。绣球像明珠一样照亮了小姑娘的笑脸,也照亮了非遗文化传承的未来。



  目录  

△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内页展示  

<<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跃文视点  
我的中国故事讲法(故事篇)
专栏作家/王跃文


讲述中国故事,创作中国小说,最有效的方法是运用中国美学经验。中国人自古至今都在同一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同我们熟悉的山川大地构成了稳定而特有的精神联系、情感联系,一方面形成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世界观和认识论,一方面形成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方式、审美习惯和审美哲学。



  声 音  
有人背后说你坏话怎么办
文/黄菲


你比他优秀、比他幸运、比他开心,都是在得罪他。这种人啊,你顺的时候,他背后说你坏话,你要是不顺,他就敢当面欺负你。所以,有合适的机会就稳准狠地反击他。打在七寸上,他疼了,自然就知道收敛了。



  独家策划  
非遗:无限可能
策划/宾丝丝    执行/杨鑫宇

故宫文创将缂丝工艺嵌入现代设计,让博物馆中的历史纹样再次成为当代“爆款”;黔东南山间的侗族大歌通过流行改编,在“乡村超级碗”中全网直播,赢得年轻听众的热烈掌声……每一项非遗,都像一粒种子,在时间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并在当下开枝散叶、一展芳华。




非遗是文化传承,更是生活方式
文/杨鑫宇

对一个文明、一个民族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文化资产。只有结合时代趋势,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各种途径,更亲近、更深刻、更自然地融入人民生活,非遗才能不被遗忘、得到理想的保护和传承。


飒飒的英歌舞“火”出圈
文 / 胡印斌

英歌舞的故事原型,依然是梁山泊好汉攻打大名府的故事,依然是时迁、宋江、卢俊义等一众角色,依然是彩妆、戏剧等呈现方式,但早已超越具体的故事、人物和形式,而呈现出激昂澎湃、震撼人心的壮阔之美,渲染的是一往无前、斗志昂扬的英雄精神。


长沙非遗在节日里“活”起来
文 / 斯斯

长沙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著名文化城市,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长沙铜官窑瓷器、长沙面塑、望城剪纸、望城皮影、浏阳夏布……长沙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积极探索“非遗+文创”“非遗+展演”“非遗+体验”等新业态,不仅助推了非遗的活态传承,也为文旅消费释放了新的活力。




  观 察    
高校设置学科专业要有的放矢
专栏作家/王钟的

根据媒体统计,市场营销是过去10年被撤销最多的专业之一。公共事业管理、酒店管理、广告学、社会工作等专业,也位于被撤销数量的前列。学生和家长不爱选,高校渐渐招不到新生,相关专业就面临被撤销的命运。



“父婴室”来了,带娃不是妈妈一个人的战斗
专栏作家 / 鲍南

长远来看,鼓励父亲更多参与育儿,不仅有利于家庭的和谐美满,也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母亲的呵护能带给孩子更多安全感,而青少年期父亲的榜样作用重要性上升,父亲的更多陪伴能让孩子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对事物的理性分析能力,以及创造力、责任感。



  洞 见  
发展民生既要“尽力”又要“量力”
文/之江轩

民生涉及人的全生命周期过程,覆盖领域广泛,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合理分配与利用有限的资源、怎样协调与平衡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何以兼顾当前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等,都使得民生问题成为世界性难题。历史经验证明,民生保障的力度没把握好,发展可能就会栽跟头。



  面 孔  
无氧登顶全部8000米级山峰的中国女人
文/黄耀漫 杨英琦


何静是陕西高陵人,生长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18岁以前的她从未见过山。直到2006年,她才第一次见到秦岭。她说,看着远处层峦叠嶂的山峰,自己心里不禁问道:“那边更高的山是哪里?有什么样的风景?”探索的种子在那一刻埋下。



 温 故 
当冼星海遇见延安
文/陈晨 邹竞一 姜辰蓉


1939年6月,在谱出《黄河大合唱》之后不久,冼星海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就算我入党的第一天,可以说,生命上最光荣的一天。我希望能改变我的思想和人生观,去为无产阶级的音乐来奋斗!



  语 文  
薛宝钗眼中的世界
专栏作家/闫晗

宝钗眼里有活儿,说得出下人们承担了哪些——“关门闭户、起早睡晚、大雨大雪、姑娘们出入、抬轿子、撑船、拉冰床,一应粗糙活计,都是他们的差使”,光是这份“看见”就让干活的人心里温暖。


就不好好说话
专栏作家/汪微微

现在我已经释然了,好好说话固然能锦上添花,但好好相爱才是幸福的根基。毕竟,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幸福的家庭也未必千篇一律,相亲相爱的模样,可以是和和美美、说说笑笑,也可以是自娱自乐、打打闹闹。



  读 书  
著书老去为抒情
文/赵瑜


“玩物从来非丧志,著书老去为抒情”用来形容汪曾祺自己也十分恰切,汪曾祺喜欢做饭,喜欢画画,喜欢唱京戏,还喜欢烟酒茶,然而这些“玩物”并没有让他丧失写作的志向。汪曾祺的一生,真是抒情的一生。


 
   编辑 | 胡晨曦
   审核 | 李   玲
   终审 | 黄   菲


时代邮刊
做时代的一束微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