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孩子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父母又目送孩子远行,我们和父母并肩而行的时间其实短暂又珍贵。一边是中国传统观念里的天伦之乐,一边是“断亲”现象,如今的年轻人如何看待亲子关系?本刊与问卷星合作展开相关调查。
本次调查邀请845位18—35岁的受访者,男女比例为46.23%和53.77%,其中54.15%的受访者目前与父母(或其中一方)同住。
心连心,但不一定想面对面
据调查,58.1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与父母相处融洽,45.91%的受访者认为和父母有共同话题,也有18.62%的人认为家庭关系紧张。
在“愿意和父母一起做的事”这项调查中,协助父母办事(78.25%)占据最高比重,其余为旅游休闲(50.43%)、聊天(42.16%)、购物(29.74%)。
“我很爱我的父母,但受不了天天在一起。”老家在湘潭的桂桂是苏州大学的大三学生,她每次假期刚回家时觉得自己是“心肝宝贝”,但没过几天就要忍受爸妈的“百般挑剔”。“在学校时很想回家,回家了又想去学校和朋友们在一起,有时会想,是不是我对爸妈不够有耐心呢?”
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什么
教育学者常说,原生家庭影响人的一生。约六成受访者认为原生家庭给予自己的影响偏向积极正面。在“父母的什么特质给我带来最深影响”这个问题上,受访者的回答有脾气个性(36.58%)、待人方式(23.60%)、情感观念(16.94%)、志向理想 (13.82%)、金钱观念(9.06%)等。
材料化学方向的硕士生辛晏说:“我妈是外科医生,是个要强又负责的中年女性,她对待事业的态度,也让我坚定了自己的专业追求。”虽然化学被一些人戏称为“天坑专业”,但辛晏不想“退坑”,正在计划申博。
32岁的展辉觉得父母把控制欲“遗传”给了自己。他说:“家里一直管得严,我从小就有很强的秩序感。”如今,他看到父母做出他不太认可的行为时,就感到很焦虑,甚至会有点粗暴地出面阻止。他感慨自己和父母的关系转变,“竟有种冤冤相报的无奈”。
哪有完美的父母
许多经典亲情电影里,亲子间的相互理解,是通过一场哭笑不得的“灵魂互换”达成的。
这样的“理解”也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吗?78.3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能够理解包容父母,10.18%的人则持否定态度。
“在外工作五六年,终于懂得了歌词‘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的含金量。”在广州做投资咨询工作的惠子表示,“以前总觉得父母落伍,但我的优越感其实是时代和信息带来的。我向父母倾诉困难时,忍不住想,如果我身处他们当时的环境,能做得比他们好吗?都是磕磕绊绊的普通人,我不是完美的女儿,他们也不必是完美的父母。”
原文首发于《时代邮刊》第470期
作者/朝朝 编辑/王可欣
编 辑 | 龙玮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