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郭媛
随着贵州白酒产区的不断裂变,现已形成了以县级为单元,包括习水县、金沙县、赤水市在内的一系列县级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但这些产区仍主要集中在遵义和毕节。
但在贵州着力打造 “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 的战略布局下,白酒产业发展相对薄弱的铜仁市,也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总产能超3万吨
在本月中旬召开的铜仁市白酒行业协会年会暨铜仁白酒产区战略发展研讨会上,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铜仁全市酒类生产企业共计700余户,总产能超过3万吨;规模以上企业5家,其中白酒企业4家,葡萄酒1家;2024年1-7月实现产值4615万元,同比增长5.08%。
具体看酱酒产能,2024年,铜仁市落地投产了木黄窖5000吨、乌江酱酒4000吨、国缨酒1000吨、金麓酱酒1000吨等多个重点企业项目,目前酱酒产能已提升至2万吨。
为避免同质化竞争,铜仁市还着力推动果酒、啤酒、功能酒等特色酒产业发展,形成了自身的差异化优势。
铜仁现已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白酒产业的路线,培育了包括蛮王酒厂、净山酒业等在内的多个颇具特色的酒企,并通过规划多个白酒产业园区项目,持续提升产业实力。已初步形成以印江木黄白酒产业园为核心,石阡、思南、沿河、万山等为重点发展区的产业布局,以酱酒为主,果酒、功能酒为辅的特色白酒产业体系。
酒类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大关酒”“颐年春”“玉醇”“乌江大曲”等铜仁当地名优白酒品牌也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作为贵州白酒产区的一颗新星,铜仁正以其独特的发展路径和蓬勃的发展态势,为贵州白酒产业的整体繁荣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铜仁的后发优势
铜仁市地处贵州东部、武夷山腹地,东临湖南、北接重庆,素有“黔东门户”之称,杭瑞高速、沪昆高铁等交通贯穿全市。
同时,铜仁地处贵州第一大江——乌江流域,拥有优越的酿造环境和酒业底蕴。
具体来看,铜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光照适宜、降雨丰沛,地理环境及自然条件优越,与茅台镇气候特征相似,塑造了铜仁发展酒产业天然的优越性。
乌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水质优越,山泉水中所含的锂、锶、锌、硒、氡、偏硅酸等矿物质含量丰富,为铜仁酿造酱香白酒提供了资源保障。
铜仁酿造历史悠久,酒文化早已融入了铜仁的历史发展和民族风俗之中,民间历来就有烤红薯酒、米酒等。
这使得铜仁拥有坚实的酒产业基础,20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先后建有下溪酒厂、万山特区国营酒厂、高楼坪酒厂,主要生产酱酒,注册商标有“梦里香”“万山窖”“省溪窖”等。
其中,1984年瓶装酒“万山窖”被评为铜仁地区优质酒,1986年“梦里香”在铜仁地区“梵净山杯”酒类评比中获金杯奖,产品销往湖南、东北等地。
这些客观条件决定了铜仁能否发展酒产业,主观条件则决定铜仁是否能发展好白酒产业。
作为贵州白酒产区格局中的“后进生”,铜仁酱酒产业虽有一定基础,但产业结构不优、造血功能不足、融资渠道不足等困难仍阻碍着铜仁酱酒的高质量发展。
“铜仁白酒企业虽然有700多家,但只有5家是规上企业,其余均为小企业、小作坊,大部分小作坊产能不足10吨,收益微薄。”有业内人士表示:“铜仁目前即便是规上白酒企业,在整个白酒行业也并不强势,对政府政策和项目扶持的依赖性较强”。
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铜仁开始“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借鉴遵义、宜宾、泸州等地白酒产业发达地区的经验,加大政策扶持,向技术创新、渠道建设、品牌培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领域聚焦,健全服务机制助推产业升级,完善产业体系,进一步推进铜仁各地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解决好企业的后顾之忧,铜仁先后发布了《铜仁市生态特色食品饮品药品产业发展实施意见》《铜仁市优质烟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 - 2025 年工作实施方案》《铜仁市优质烟酒产业链两图两库两池研究》等政策文件,明确了以项目建设作为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手续办理、融资贷款等困难问题。
在铜仁印江县,更是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白酒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县委、县政府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制定《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体制上为白酒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上层建筑的支持,为铜仁白酒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2024年11月,铜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起草发布了《铜仁市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要从2025年起到2030年,通过五年努力实现:原料供给保障有力,企业实力显著增强,产品品质显著提升,品牌知名度明显提升,创新能力大幅跃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基本形成“一园多点三基地”的白酒产业发展格局。
综合以上内容来看,铜仁市发展白酒产业有着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上层建筑的支持,这决定了其有着强大的“后发优势”和无限的可能性。
贵州白酒产区的一块独特拼图
在贵州“白酒一体化”的格局之下,铜仁是最后一块拼图,也是最独特的拼图之一,铜仁已然起势。
在铜仁的酒产业中,酱酒仍是主角,而在主角之外,其他品类也在悄悄冒头。
在铜仁市德江县就有企业聚焦铁皮石斛酒、牛角酒两大酒产业,成立荆角土家族乡牛角酒厂和茶山村铁皮石斛酒厂,带动了当地百姓就业和经济的发展提速。
在《铜仁市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中也提到,要加强天麻、香柚等酿酒原料的种植,保障铜仁特色白酒原料供给保障有力。
随着铜仁酒产业不断崛起,未来可能会构成酱酒领衔、多品类特色酒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印江县是铜仁酒产业的龙头县,拥有4张白酒类食品生产许可证,获白酒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有171家。
近年来,印江县自治县围绕白酒产业提质、扩能、增效目标,多层次、全方位推动木黄白酒产业园区建设,持续推进酒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产品溯源的规范。
园区现已入驻贵州省木黄酒业有限公司、贵州省印江自治县红色木黄酒业有限公司、贵州金麓酱酒有限公司、贵州木黄和源酒业有限公司、贵州印江坤伦酒业有限公司5家白酒生产企业,白酒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之势逐步形成。
2024年,印江县“深入推进白酒产业开发提升改革试点”工作被贵州省委改革办列入“一县一试点”名单,为白酒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印江县和德江县是铜仁白酒产业特色化发展的缩影,除此之外,铜仁白酒产区还拥有着更多优势。
在发展理念方面,铜仁坚持绿色发展。酒企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污染物的达标排放。木黄白酒产业园区配套建成日处理300立方污水处理厂,将绿色理念贯彻到酒产业的方方面面。
在产业链方面,其大力发展包装印刷、酒瓶制造等配套产业,构建起完整的产业生态链,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了酒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完整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也吸引着更多的优质白酒企业入驻。
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使得铜仁在酒旅融合发展大趋势下有着天然优势。
“世界遗产”梵净山、“百里画廊”乌江山峡、“千里苗疆第一寨”松桃苗王城、“原水可以直接饮用的”石阡温泉等均在铜仁。此外,铜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苗族、侗族、土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酿酒习俗和饮酒文化,这些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铜仁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目前,铜仁产区已拥有白酒产业集群和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酒类企业,未来其势已成,随着产能规模的进一步稳步提升,发展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相比于遵义、毕节等产区,虽然铜仁产区目前体量较小,但作为贵州白酒产区不可复制的存在,铜仁产区正定义着另外一种可能。
来源 | 糖酒快讯(ID:tjkx99)
本文为【糖酒快讯】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改编,如需转载请后台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