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佛法 | 佛学基础知识》【小乘】第四课,三十七菩提道品(三十七菩提分)

文摘   2025-01-06 15:04   江西  

第四课  三十七菩提道品(三十七菩提分)

三十七菩提分的内容,为了好记忆,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三四双五、七觉支、八正道,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菩提分”的意思是获得智慧、进入涅槃境界的各种法。

三十七菩提分,是指小乘行者的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循此三十七法而修,即可趋于菩提正道,进入涅槃境界。

一、四念处(佛弟子四种最正确的观察、思维修法)

身念处:指观身不净;

受念处:指观受是苦;

心念处:指观心无常;

法念处:指观法无我。

四念处就是对身体、觉受、心念等,一切的现象以佛的正见来观察思维,即用不净、苦、无常、无我来观,从而使心念安住、引发定慧的一种修持方法。

二、四正勤(佛弟子四种正确的精进方式)

断断:未起恶念或不善法绝不起;已起恶念或不善法永断,即恶念或不善法断之又断。

律义断:已起恶念或不善法立断;未生之恶或不善法,坚持戒律,不令生起。

防护断:未起善念善法令生起,并随缘护念。

修断:已起善念善法令增长,令其生长而自然断除诸恶及不善念;

主要的意思我们可以用八个字总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三、四如意足,也称四神足(佛弟子通过修证后可获得的四种自在之力)

欲神足:由意欲之力获神通自在力而觉悟;

勤神足:由精进努力获神通自在力而觉悟;

心神足:由心念之力获神通自在力而觉悟;

观神足:由智慧观想获神通自在力而觉悟。

四神足是四种获得神通之力的方法。如意念之力、勤奋不懈地坚持修证之力、心的专注力、智慧的观照之力,这些力量达到一定程度,即可获得帮助我们解脱或觉悟的神通之力。

曾经有初发心菩萨问文殊菩萨:“我已发菩提心,也已完全相信自己具足圆满的佛性,但为何却没有佛的神通自在之力?”文殊菩萨说:“其力未充。”即指他的修证之力未圆满,故神通自在无法显现出来。

此四神足之力是在佛的正知正见的指导下获得的神通之力,如此才有可能帮助众生从三界六道的迷惑中解脱。天魔外道等也有神通之力,但并不能从三界轮回中解脱。

四、五根(佛弟子要解脱轮回必须依止的五种基石)

信根:信奉佛法,绝不动摇;

勤根:精进努力地弃恶扬善,修持正法,绝不动摇;

念根:如四念处,以佛法正见来忆念观想,绝不动摇;

定根:心不散乱,培养坚固的禅定基础;

慧根:对万事万物的实相看得愈来愈清晰,解悟佛理。

由以上五根可以产生五种解脱烦恼无明的五力。没有智慧和力量我们无法从三界解脱。信、勤、念、定、慧是修证佛法圆满的根基。

五、五力(佛弟子靠坚定信念修行获得的五种力量)

信力:靠增长信根而获得的力量,可摧毁怀疑带来的烦恼;

精进力:靠增长勤根而获得的力量,可摧毁懈怠等烦恼;

定力:靠增长定根而获得的力量,可摧毁心神散乱、杂念纷飞的烦恼;

慧力:靠增长慧根而获得的力量,可摧毁无明、疑惑、偏见、贪、嗔、痴三毒带来的烦恼。

六、七觉支(佛弟子在修行途中需注意的七个事项)

法觉支:选择正法修证;

精进觉支:选择正法后,如理精进修学(比如四正勤,是佛说正确的精进方式之一);

喜觉支:禅定中产生的喜悦,此喜悦乃是觉受,不可执着(即对禅悦应有的见地);

轻安觉支:禅定进入轻安境界,身心的粗重、烦恼逐渐减少,按佛的正知见正确对待此境;

念觉支:修行中用正思维来观照;

定觉支:禅定的定境可分为很多种类,刚开始学习佛法要努力培养正定。比如一些宿世有根器的弟子可以在刚开始修证佛法时就能游戏神通,这不属于正定,可能反而会最终障碍解脱;

行舍觉支:舍离一切虚妄之法,一切都不住,不住空有,破除分别执着。

七、八正道(佛弟子在生活中要遵循的八种正确的生命方式)

正见:正确地认识世界实相,此处指佛的见地(正见解);

正思维:对事物要保持正面的思维(正思维);

正语:谈吐口气要正。如说话不要绮语、两舌、东家长西家短、议论是非、口气轻薄、挑逗等等(正语言);

正业:正确的言行举止得正当清净的业(正行为);

正命:在此世界有正确的安身立命、生存之道,指选择正当的职业(正职业);

正精进:止恶行善,选择正确的修行方法不断努力,按佛的教化去积极愉快地生活(正精进);

正念:保持对事物的正确观察和思维(正意念);

正定:以正见的指导获得定力(正禅定)。

局外人stander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