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大乘菩萨修行次第——六波罗蜜多
六波罗蜜多也称“六度”。“波罗蜜多”为梵文的音译,即“到彼岸”之意,意思是指由生死岸到涅槃岸。意译为“度”,指渡过、渡达的意思。
“六度”是指导大乘菩萨走向解脱的六种方法。六波罗蜜多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种方法,行者边修边观其空性,才能称为解脱法门。
第一、布施波罗蜜多,是由布施入解脱门。
布施所拥有的一切给需要帮助的人。如金钱、劳动、知识、微笑等等。
修此布施法,没有目的,不求回报,布施完便不挂在心上。佛法中说“三轮体空”而施,即是指施者空、受者空、所施一切空。依此“三轮体空”来布施才是布施波罗蜜多,才能入解脱之门。否则,只是累积人间善行和功德。
第二、持戒波罗蜜多,即是由持戒入解脱门。
大小乘的戒律很多,但对大乘在家行者来说,莫过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八个字。合乎于国情、道德规范、准则,利益众生的事即为善事,反之则为恶。
持戒的本质是通过行为的约束而收摄心性的放纵,从而逐渐洗刷贪、嗔、痴三毒。如果只重形式,心性上一点没有改变,也不叫持戒波罗蜜多。
如五戒之中的“不杀生”,它的目的是去除行者的杀心、嗔恨之毒。
如果你一边吃素、放生,但心中却对身边的人和事愤愤不平,心中充满怨恨、敌对的情绪,常东家长西家短数说别人的不是,恨不得被抱怨者皆倒霉而后快,这时嗔恨之毒一点也未减轻,已破“杀生戒”。
或你打死一只蚊子,当它血染墙面时,心中瞬间升起快意,这些都是我们平时不易察觉的“杀心”。我们不是打死蚊子除害虫,而是对它的死亡有快感,这些都是破“杀生戒”。
所以,“持戒波罗蜜多”的重点,是行者通过诸行为检点到自己内心的不善和内心的贪、嗔、痴,从而马上警觉而改正,即“摄心为戒”,这才是大乘道入解脱门的持戒。
第三、忍辱波罗蜜多,即是由忍辱入解脱法门。
“忍辱”并非是指对一切事、一切人都逆来顺受,任人欺凌不加反抗。
而是面对这些欺凌你的人,和所有你认为不平等的待遇和恶劣处境时,你心中能不起嗔恨。如果你心中已生起极大嗔恨,不管行为怎样做,都已不在“忍辱波罗蜜多”。
“忍辱波罗蜜多”的“忍”有安住于一境、知其空性的意思。在任何环境中,心能不断观人空、法空,让自己从六根带来的分别觉受中解脱出来。有时即使愤怒,但其中并无嗔恨之毒,此即入解脱门。
如因孩子犯错而责骂孩子,虽有愤怒,但无嗔恨。如密宗诸佛像虽呈忿怒相,但他们因证入“空性”,所有的忿怒也是“真空妙有”,具有极大的加持力。
第四、精进波罗蜜多,即由精进入解脱门。
“精进”有多种方式。如一闻正法,即刻能放弃自己以前种种不善业、种种消耗时间和生命而且无益的俗务,并生起听闻学习正法之心,这也叫精进。
在修持佛法中,能忍则忍,能断则断,认真用心,每时每刻能端正修法态度,对上师布置的功课坚持不懈地修证,不给自己找任何放松的借口等等,这都是“精进波罗蜜多”。
第五、禅定波罗蜜多,即由禅定入解脱门。
在修禅定中,不以获得少许定力而骄傲自满。禅定的目的是由定开启我们本有的智慧,天道中人以禅悦、寂灭为乐,但恒久住于四禅八定之中是无法出三界的,只有佛的智慧才能使我们从三界轮回中解脱,获得最终的大自在。
禅定的方法很多,基本分三个阶层:静虑、止观、定慧,依次渐进。
靠禅定力,心能安住于任何境,心安住日久,即能超越人的觉受,超越事物的外在现象而看到万事万物的本质。禅定力依次渐进,这种觉照也愈清楚圆满,从而入解脱门。
第六、般若波罗蜜多,即由般若入解脱门。
般若为梵文音译,意为智慧,指了解空性的智慧,不是指人世间的聪明才智,靠了解佛的空性智慧才能入解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