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藏密的分类
藏密主要分为四个教派:红教(宁玛派)、白教(噶举派)、花教(萨迦派)、黄教(格鲁派)。
西元七世纪,佛教同时由中国内地、印度和尼泊尔传入西藏。由中国内地传入的主要是大乘佛教,由印度和尼泊尔传入的主要是密教。
佛教传入西藏后,融合了本土苯教的一些教义、神祗和仪式,形成了带有地方特色的西藏佛教,称藏密。藏密在西藏的传播过程中,主要有四个派别:即红、黄、花、白教。
(一)红教(宁玛派)
宁玛派,它的名称含有古、旧两义,是西藏教派中最古老的一派。该派僧人均戴红帽,故又被俗称为红教。
宁玛派尊八世纪,到西藏的莲花生大师为该派的创始人。
信徒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专靠法术、咒语等在社会上行动的教徒,不懂经典,不太懂佛教理论,被称为阿巴,意即念咒的人。西藏社会上一直称他们为真正的宁玛派人。另一类是像其它教派一样,有佛教典籍,师徒或父子相授受,传承系统比较稳定。
他们的经典分为两种:一种是八、九世纪翻译成藏文后一直秘密传承下来的典籍。另一种是掘伏藏所得。
伏藏:莲花生等人为了保存密法、传于后人,曾把写好的重要经典藏于山中岩洞中,或埋藏于寺院地下,经过几百年才被陆续发掘出来,这些发掘出来的经典叫伏藏。
宁玛派特有的教法是“大圆满法”。该法主张“体性本净,自性顿成,大悲周遍”。宁玛派的修法较繁琐,要按密传的次第修行才能成就。
宁玛派的另一特点是吸收许多西藏本土苯教的神祗和宗教仪式。宁玛寺庙中的神像千奇百怪,数目繁多,带共同性的有八种,按宁玛派人的叫法是:①文殊(身);②莲花(语);③真实(意);④甘露(功德);⑤金刚撅(事业)。以上五种称出世五部,也是教徒修行时所供的本尊像。另外还有世界三部:①差遣非人;②猛咒咒诅;③世界供赞。
(二)白教(噶举派)
噶举是用口传教之意。因该派注重口语传徒,要求弟子耳听心会而得名。信徒尊西藏的大成就者玛尔巴,以及弟子密勒日巴为他们法脉传承的始祖。因玛尔巴、密勒日巴等人修法时,沿印僧习惯穿白色僧衣,故俗称白教。
噶举派在西元十一世纪中期形成有影响力的教派,一开始有两个传承系统,一个叫香巴噶举,一个叫达波噶举。后来达波噶举又分化为四大八小的系统。
噶举派尽管派系复杂,但他们的教义、教法基本上大同小异,属于玛尔巴、密勒日巴的传承,以龙树的“中观论”为主要宗旨,创立独特的“大手印法”。“大手印法”是一种显密兼修的教法。
(三)花教(萨迦派)
萨迦派的主寺为萨迦寺,建立在后藏萨迦地方。因该地奔波山上的岩石风化后成为灰色的土,故名“萨迦”(藏语灰土的意思)。萨迦派因地名而得派名。又因该派一部分寺庙用红蓝白色相间涂墙,故俗称花教。
萨迦派创始于十一世纪,创始人是昆氏家族的后代贡却杰波。他幼时随父学宁玛教法,后学新密法,于 1073 年创建萨迦寺,逐渐形成萨迦派。
萨迦史上称该派创建时期的首领,在贡却杰波后还有萨迦五祖。初祖是贡却杰波的儿子衮噶宁布,他建立了完整的“道果教法”,成为萨迦派显宗的主要教法,故他被称为萨钦(萨迦大师)。
第二祖和第三祖是衮噶宁布的次子索南孜摩和三子扎巴坚赞,第四祖是萨班贡噶坚赞,第五祖是八思巴。前三祖取妻,称“萨迦三白”。后二者出家为僧,称“萨迦二仁”。
1269 年,萨迦派五祖八思巴,被元世祖忽必烈加封为大宝法王。
萨迦派的显教教法主要是“道果法”,大意是: “首应破非福,次则破我执,后破一切见,知此为智者。”在密法上通过复杂的修行仪式,验证“内心实相”。体悟“心之自性本空”的道理。
(四)黄教(格鲁派)
格鲁派是西藏佛教中形成最晚的一个派别。格鲁意为善律,以教修严格、戒律严明和教义完备著称。又因该派僧侣穿戴黄色衣帽,故被俗称为黄教。
格鲁派是宗喀巴大师在噶丹派教义的基础上,融合了噶举、萨迦等派的内容创立的。
噶丹派曾是以所传教法特征命名的一个喇嘛教派。噶意译为教,指佛的教诲。丹意译为教诫、教授,即对僧徒进行修行的指导。噶丹即用佛的教诲来指导凡人修行的意思,所以又被译名教诫派。
这一派源于印度佛教僧人阿底峡,创立于其弟子仲敦。十五世纪格鲁巴兴起后,宗喀巴以噶丹派教义为基础,对西藏佛教进行改革,噶丹派寺庙先后改宗黄教,该派遂不复存在。
1402 年,宗喀巴以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为宗,深入研究佛教显密经典以及各教派修行仪轨,而且针对当时西藏佛教界戒律松散、僧众道德腐败等弊端,撰写了《菩提道次第广论》。
1406 年又写了《密宗道次第广论》。这两部著作系统描述了佛教显密两宗的要旨,概括了他的全部宗教体系,奠定了黄教思想基础。
黄教以《菩提道次第广论》作为中心教法,立“三七道”,贯通戒、定、慧三学。在修行的过程中注重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三要。修行按先显后密的次序,强调一个阶梯一个阶梯进行实修。在修习显教时,以五部大论为必修课程。
①法称的《释量论》,即因明学;
②慈氏(弥勒)的《现观庄严论》;
③月称的《入中论》;
④功德光的《戒律本论》;
⑤世宗的《俱舍论》。
黄教僧人修完五部大论和其它参考典籍需一、二十年的时间。修习的方法主要是背诵和辩论。
黄教除显教外,也十分注重密宗的修行仪轨。黄教僧人戒律严明,不准娶妻生子,不从事世俗劳动,长住寺院。黄教大小寺庙普遍采用活佛转世制度来解决法统继承问题。
达赖和班禅是黄教的两大活佛。达赖喇嘛是蒙古语和藏语的合称。达赖是蒙语,意为大海。喇嘛是藏语,意为上师。达赖喇嘛的含义即表示功行深广、犹如大海一样的上师。
班禅额尔德尼是梵语、藏语、满语的合称。班是梵语,禅是藏语,二字合起来意为大师。额尔德尼是满语,意为珍宝,相当于藏语的仁波切。
1652 年五世达赖由清朝顺治皇帝赐封号。1713 年五世班禅由清朝康熙赐封号。从此历代达赖和班禅必须由中央政府册封,才算有效。
按西藏佛教的解释,达赖是“欣然僧佛”,即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班禅是“月巴墨佛”,即无量光佛的化身,在西藏的宗教和政治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
灌顶
灌顶是密宗一个重要的仪式。它原来是印度王位继承的仪式。当王子继位,必须先经过隆重的灌顶礼,然后始成为合法的王位继承人。密宗将此仪式用来作为传授密法的入门仪轨,具有授权学法之意义。
一些较高层次的灌顶,可以使弟子得到上师身、口、意的加持和法脉的传承。每一续都有不同的灌顶种类。
事续部有三种灌顶,即花蔓灌顶、水灌顶及宝冠灌顶。很明显,这即是当日印度王子继承王位的仪式:接受花蔓,经过水灌顶,然后戴上王冠。
行续部则于前三灌之外,又加杵灌顶、铃灌顶、名词灌顶,共六种灌顶。其中名词灌顶,是给弟子安立法名。
瑜伽续同行续部一样,亦有六种灌顶,但可另加一种不退转灌顶,即金刚阿阇梨灌顶,受此灌顶后,可传下三部密法。
无上瑜伽续,将前六种灌顶,摄为宝瓶灌顶。此外还有秘密灌顶、智慧灌顶及名词灌顶(此名词灌顶已不同于下三部的名词灌顶)。除此之外,亦有阿阇梨灌顶,那是传无上瑜伽密的阿阇梨,与下三部密系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