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痛苦有千万种,但大多数人都在以最幸福的状态生活

文化   文学   2023-04-19 20:00   北京  


都是走心文章,有的很有趣,有的很有用。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一起静夜思法^_^






不必为小事而感到痛苦


文/小窗灯火


202321日 星期三 多云

昨晚没忍住,熬夜去万象汇博纳影城看了《流浪地球2》。科幻片,大意是太阳因老化而急遽膨胀,一百年要吞掉地球,三百年能吃掉太阳系,人类这一渺小族群历尽艰辛自救的故事。

数十种应对方案被提出,方案与方案间争执不断。中国提出的移山计划艰难前行,先是在赤道上建设转向发动机,开启后使地球停止自传,海啸铺天盖地,全球人口锐减一半,幸存的35亿人移居地下城,朝不保夕。后来月球危机,全地球所有核弹布在月球,300位航天员赴月球手动引爆核弹……

背景宏大,波澜壮阔,悲壮动人。既然心有触动,思绪汹涌,不妨抽出键盘,将内心感受疏泄为文字,与自己聊聊天。

痛苦漫谈

整部影片的基调,都是痛苦的,动不动就要面对全人类的灭顶之灾。

关系到全人类,又关乎生死存亡,当然是大事。大事与小事是相对而言的,大事中,往往涌出悲壮的英雄;但小事中,有时却更体现自私的人性。

有大事的时候,大家往往能齐心协力,一起面对;在没有大事的时候,很多人就为了一些与大事比起来丝毫不起眼的小事而喜怒哀乐,甚至呼天抢地,痛苦不堪。

痛苦,貌似是人类生活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世界如此之大,气象万千,痛苦自然也有成千上万种,此处略提几项,不辞挂一漏万。

人食五谷杂粮,经冬夏冷暖,又只是浩瀚自然界中亿万物种中的一种,没有人不生病。无论哪个器官有毛病,无论是眼耳口鼻,还是心肝肠胃,乃至骨骼皮肤,小病带来的也是切身的不适,大病几能摧毁整个人生。

与病一样,伤也是切身之痛。只不过病多由内起,而伤多由外来。小伤磨皮出血,大伤断肢动骨,疼是一方面,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是长期的折磨。

饿

吃饭问题的重要性,无需多讲,电影《1942》中说河南饿死了三百万人;长征路上战士们吃了树皮草根,建国后的三年困难时期也曾惨不忍睹。即在如今,偶有急事错过饭点,只两个小时便饥肠辘辘,甚至浑身乏力出虚汗,要非吃不可了。

缺水的痛苦,也无需多讲,偶尔无法及时饮到,见到水后猛灌不止的酣畅淋漓,相信很多人都有体验。有词曰“如饥似渴”,细思恐极。

上面写的痛苦,都是切身的,身外的痛苦更有万千种:

在古代,考科举名落孙山是痛苦;大臣望眼欲穿的双眼花翎没能戴上是痛苦;郡王没能升成亲王是痛苦;甚至贵为康熙,废了太子看着九子夺嫡也痛苦……

在今天,上学时考试成绩不理想是痛苦;喜欢的姑娘没追到是痛苦;做生意赔本了是痛苦;要争的标兵或者其他荣誉称号没能评上是痛苦;做过的坏事东窗事发,受到应有惩处也是痛苦……

我本来还列了战争,灾难,事故等几项。但写到这里,想到这些本身并不是痛苦,只是产生痛苦的原因,所以不多啰嗦了。

痛苦是主观感受,还是客观存在?

百度痛苦的定义,是:“一种广泛而不安的人类感受。”那就不用多争论了,自然是前者。

其实严格讲,上文写的病、伤、饿、渴等都不是痛苦,病、伤、饿、渴带来的感受才是痛苦。即使疾病、受伤、饥饿、缺水是客观存在,它们带来的痛苦,也仍然是主观感受。

痛苦可以是身体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想认定痛苦是主观感受还是客观存在,如果说用肉体上的痛苦来举例还不明显,那用灵魂上的痛苦来证明,就不该有什么争议了。因为,不一样的人,即使面对同样的事情带来的痛苦,感受也可能是不一样的

例如五百元的罚款,对身家上千万的人来讲可能只九牛一毛,但对打零工每天只挣几十元的穷人就极具杀伤力;

例如通报批评或警告、记过之类的处分,有些人可能毫不在乎,有些人可能会为之懊恼万分,即使面对剥夺生命的刑罚,有人涕泪交加,也有人能唱二十年后还是条好汉。

如今,大多数人衣食不愁,吃的不仅能果腹,还要求品牌与花样,喝的不仅能止渴,而且超市摆的饮料琳琅满目,茶、酒都有不菲的价格。夏有空调冬有暖,冷热无忧。大多数人无伤无病。

也就是说,切身的、客观存在的事情导致的痛苦,只攻击了少数人。我们生逢盛世,绝大多数人都无需经历重病、重伤、饿、渴等切身的痛苦,大家都在以最幸福的状态生活

然而,我们每人都仍有不少愁苦与忧虑,日常生活中也不难听到一些诉苦与抱怨。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也会带来痛苦。怎么处理自己的欲望,怎么面对欲望不能得到满足带来的痛苦,就是人生态度的问题了。

正确的生活态度应该长什么样?

“流浪地球”讲的是关系到全人类生死存亡的事,痛苦为主,也有欣慰。在我们现实的日常生活中,罕有机会面对这种档次的事。

但是每个人都在生活,都在按照自己认为的最正确的方式生活(当然,要在能够做到的自律程度内,例如知道锻炼身体是最正确的,但没能克服自己的懒惰,便与自己认为的最正确的方式之间产生了偏差)。

趋利避害是一切生物的本性,人作为最高等的生物当然不例外,自然会追求幸福,躲避痛苦。

幸福与痛苦一样,应该都属于主观感受,但实际上都不能避免受到客观存在的影响。

既然是主观感受,本应一个人一个样,万人万像;但又不能摆脱客观存在,所以仍有主流的标准,存在着一套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并接受的人生观、价值观:

粗糙地说,在无病无伤,不饿不渴,家庭和睦之后,再要追求的便是一番能引以为豪的事业。

提到事业,曾有人归纳,天下行业可分三类:一曰从政,所有考公入仕,党政机关,俱属此类;二曰从商,所有公司企业,生产经营、打工服务,都是此类;三曰从学,大概是指负责科学研究,传道授业的人们。

从政者求升职,从商者求谋利,从学者求成家(一家之言的家)。

但是,有付出,才能有回报。三者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为人民生活提供方便,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才有依据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从而获得煊赫的的仕途或者巨额的财富,走向成功。

上文已分析,在当今时代,只要没有重病、重伤,基本已不会再被物质所困:

当年苏轼曾经只“竹杖芒鞋”,仍能“轻胜马”,如今我们有车,车里有空调,甚至还有音响,一日千里不在话下,岂是苏轼之辈能比^_^

慢着,怎么感觉这么不妥:我们的物质生活,虽说确实远胜苏轼,但我们又怎么能跟大师相比?

人生的追求,到此就为止了吗?有了煊赫的仕途或者巨额的财富,实现物质上的优越,就到头了吗?

肯定没有。那好,我们再往前迈一步,看最正确的生活态度应该长什么样?

历史是一面镜子,要观察现在,不妨拿来照一照。当然,要聊生活态度,要看的就不是宏观的政权更迭亦或社会形态变迁,而是具象到某一位个体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命运。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在历史长河中巡一巡,古往今来,有多少仕途得意的人,有多少商海纵横的人,身死便即名灭,甚至辉煌过后不久便即消沉匿迹,再无任何波澜。

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仕途不顺,甚至生活凄苦的人,留下了万世相传,光彩照人的绚丽篇章。

已经泯灭在历史长河中的达官显贵,商贾巨富不消说了。当然不能否认他们的贡献,也不是要否认他们的贡献,只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在广大民众心目中,他们的生命力不具备强悍的持久性。

但是有多少在世时不很如意,甚至极度郁郁凄惨的人,他们的精神、感情、思想反而能够直贯至今,甚至长久地流传下去: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到了一大串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演周易的文王,作春秋的孔子,赋离骚的屈原,等等这些人,都是在极不舒适,极不如意,甚至极端困苦中,感情饱满,思想凝练,才留下了持久流传的作品。

司马迁本人也是一位,受了宫刑大辱,留下了一部皇皇巨著。

上面专门写的苏轼,是个被贬的人,是个曾被小兵捆着押着挨打的人,但是有震古烁今的词与文章。以无学之富贵比于有学之贫贱,即使有优越感,感觉也欠缺底气。

还有李白杜甫,再晚些的欧阳修范仲淹辛弃疾陶渊明李清照,离现在不很远的吴承恩罗贯中曹雪芹,好像都是这样的情况。

宦途困顿乃至人生失意,甚至生活凄苦,活着的时候艰难,去世后留下的文字反而具备无可比拟的价值。

从这个角度看,显达的仕途与传世的文章之间,好像呈现出一个此起彼伏,此伏彼起的矛盾结构:

若人生得意,当然是好事,能使得亲人欣慰,能得到身边同事们、朋友们的认可与赞赏,也能有平台见识新的广阔天地,从而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若生活不理想,甚至处境凄苦,若能不颓废堕落,而是努力发愤,可能也不全是坏事。假若坚持笔耕,留下心路历程,即使流传不广不久,也是一笔不能否认其价值的财富。

难道,这就是文章憎命达?

好像,一个人更具生命力的贡献,大概两个方面,一是感情,二是思想

感情,能动人心魄,古今中外,有无数充满感情的故事一直在感动着我们,有寸草春晖的亲情,海枯石烂的爱情,肝胆相照的友情,面对生活的激情,都可归入这个范畴。

思想,能推动社会发展,关于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思想,曾引发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极大改善生活方式;关于哲学、政治、法学等社会科学的思想,可指引社会革命,马克思主义缔造的政党能让我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迸发的能量何其巨大!

无论感情还是思想,都以文字为载体。

写到这里,就不再探索适于全社会的普遍标准了,讲一点我个人的想法吧:

我是想要“文章”的,如果“文章”真的会“憎命达”,经过权衡,那我还是不要太求“命达”了。何况若过分苛求“命达”,难免要与人相争,非我所欲,还要长袖善舞,也非我所能。最好是一卷在手,与世无争。

但是,我又真的不愿忍受困顿或者失意,不想放弃追求美好的生活。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那么,不知道我各要一半行不行,给我半条鱼,半个熊掌^_^

所幸生活在当代,我珍惜自己的岗位,努力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职工作,又不求挥金如土,物质上已经可以知足了;另一方面常思常悟,写一点自己的思想,用心体会,记一点自己的感情,又不求震古烁今,文章也算是写过了。

这样不就挺好嘛^_^

看了一部电影,聊了几句闲篇,思考了一点问题。话说回来,人生态度还是主观的,人与人不尽相同:例如有人视书如命,一日不读就空虚惶恐,不可终日;也有人家无片纸,一年到头见不到几个字,都能按自己的节奏生活。

但是共同点还是有的,就是要想清楚自己最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当然经过他人的指点或随着阅历的增加可以调整,认准自己的梦想或者目标:人生像是射箭,梦想就是靶子,如果连靶子都找不到,每天辛辛苦苦的拉弓有什么意义?

万一几十年之后回首往事,发现自己倾注大量心血所追求的一切,竟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已过去的几十年光阴,也不是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度过的,该是多么悲剧的事情。

附:

浮动抵押与最高额抵押,是两种特殊的抵押方式,若分别单独成篇有点短,就搁在一篇里面写吧。

下周发完,抵押权就结束了,后面质押留置占有都不难,对物权编,已能见到胜利的曙光^_^应该着手启动合同编,但合同编的司法解释不出台,感觉心里还不怎么有底,也不知什么时候能颁布,等等看吧。

下周三,426日晚上发民法典学习笔记,写浮动抵押与最高额抵押。

荐读两类各六篇:

专业六篇:

1、关于保全的实际操作问题

2、民法典学习笔记之担保开篇

3、关于析产继承案件的常见问题

4、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的思考与梳理

5、法院执行工作最最难补的大漏洞

6、关于涉农村土地纠纷的梳理与思考


漫谈六篇:

1、公开前言

2、法官与大侠

3、苏报案(三)

4、行车讲德,不争不对

5、法官该不该帮当事人印身份证

6、当代中国,法官、律师工作累的原因


 

其实每当安宁的静夜

可思的也不仅仅是法

静夜思法
都是走心文章,有的很有趣,有的很有用。我们一起用心,改善与法相关的人们的生活状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