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缩写之后的“答案”大同小异,缩写的过程本身也没有那么好玩儿。我就想,可不可以让小朋友在“互帮互助互评互促”的过程中来完成“缩写”的练习呢?
首先当然还要要明白缩写的作用是什么。当我们要把一个较长的好故事介绍给别人的时候,就需要缩写故事。
你看课文给出了例子,是怎么介绍海力布的呢?
介绍清楚他的职业、姓名、人品等等,可以摘录,让我们了解他主要的信息。至于证明他人品的例子,就可以删掉,因为不影响读他的了解。
讲故事需要生动形象,所以在讲述的过程中,就会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如果只是清楚地告知,就变得简单多了。只需要写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可以了。在一个长长的民间故事里,会有很多个小情节,如果把每一个情节都梳理清楚了。故事就八九不离十了。
一读,我们就知道了:人物的对话必须用第三人称转述,心理活动是第一视角要去掉,至于宝石的妙用嘛,因为是关键的情节,不但要保留,还要说清楚。对于故事的完整性很有帮助。
我们先通过分析文本明白了什么时候需要“摘录、删减”,什么时候需要“概括、改写”。然后再用《猎人海力布》剩下的部分,进行口头练习,看看是不是能把故事说清楚。在课堂上还进行了纸笔练习,改写了课文的8、9自然段,看看大家是不是能把海力布是怎么告诉乡亲们信息,怎么变成石头的事儿讲清楚。
最后留的作业是分层的。如果觉得自己学会了“缩写”就改写《牛郎织女》的故事,如果觉得自己还需要复习巩固,就把今天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写一写《猎人海力布》。到时候我再看看他们写得怎么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