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教学《松鼠》的时候,设计了一个小练习。把《白鹭》的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这个练习来自于单元的初试身手。单元的要求里有一个查找资料,不过呢,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并没有请小朋友针对性的查找资料。所以在做练习的时候,总是有点难。
第一次,我是这样设计的:
在泡泡里提示,这个部分写的是什么内容,它与说明性的文字在表达上是不一样的,需要修改一下。
通过提示,小朋友们发现了两种文体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不过怎么改犯难了。于是我口头提醒了:表达的时候有顺序,写的时候可以用上打比方,作比较的方法。这样的提示还是挺有效果。于是,大家在同桌互助的基础上会改了。
于是,我把学习要求给成了这样:
回顾《松鼠》的第一自然段(开课的时候会讲解这个自然段)是用什么方法写清楚的。先写一个中心句,再围绕中心句进行介绍。写的时候要有条理,可以用上不同的说明方法。
呃,结果呢,《白鹭》有点忘了。
毕竟,这可是一开学就学过的文章,而且是有点难的文章。于是,我又只有带着小朋友们练习,说中心句,再想想雪白的蓑毛像什么一样,全身的流线型结构像什么一样……(估计小朋友对说明文的好感被这个练习消耗殆尽了。)
我打算又改改。把学习单变成这样:
我有两个想法,一是填空的方式,这样比较简单, 填完之后可以读一读,体会两种表达的不同;二是给语言提示,帮助梳理段落结构,这样要稍微难一点。我准备去找几个小朋友试试,看懂不懂得起。
哈哈哈,最后表扬一下自己。
知错能改,还是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