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本质是主动促成产业转移

文摘   2024-09-29 18:03   天津  


关注经济,常听到产业转移、企业外迁。
黄奇帆认为,产业转移是“自然规律”。

实际上,背后呈现了投资轨迹,而招商引资是促成产业转移的主动模式。

产业升级迭代,地区腾笼换鸟,链条结构优化,生产力在空间上转移,从而推动了区域发展。

从根本上说,产业转移是市场选择,不应该也不可能由政府决定。

产业转移到哪个地方去,主要考验区域产业承接力与市场吸引力。

企业为何跳出去

在市场恒定下,决定企业投资因素主要有:效率驱动和成本驱动。

梯度越高的产业,越在乎效率驱动,成本驱动次之。反之,梯度越低的产业,越在乎成本驱动,效率驱动次之。

顾名思义,效率驱动是指产品生产效率越快越好。这类企业,一般所处的产业梯度比较高。

若产业转移的话,必然去往劳动力适配,基本配套完善,供应链健全的地方。

对于高端制造业而言,加快生产效率,压缩生产周期,成为提升利润空间的重点。

在宏观上,产业转移由于资源禀赋或市场供给需求条件的变化,引起产业在空间上移动。

放在微观,可以理解为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转移过程。从招商工作中看,就是为了提高企业搬迁效率,且减少迁移次数。

举个例子,为什么成渝区域,能吃下沿海的电子产业链呢?

答案,就在于电子制造业是中高端产业,讲究的是效率驱动。

我们服务过四川郫都智慧科技园,园区去化在去年就接近尾声,精准导入电子信息企业,增强了产业链韧性。

以“产业的配角,配套的主角”为导向,让“半小时”配套圈越来越完善,电子信息企业转移,正是看重“邻里化布局”。

放在成渝经济圈,电子制造业供应链都能在区域内找到。

四川长虹,基本都听说过,除了军工和家电,消费电子产品也有。以前,长虹搞电视时,早搭建了从显示屏到电池的供应链,只需稍微切换下产线,就能为智能机和平板提供零部件。

这样看,供应链苛杂冗余的中高端制造业,所有生产流程能在同一个区域内完成。

意味着,物流路径省了时间,产品配套也衔接快了,自然成本相对就节约了。

产业承接地,一般以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为核心,形成跨区域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对企业来说,主要考虑迁移地的因素有:自身发展阶段是否适合、当地及周边市场容量、产业配套完善程度、招工用工成本等。

如今,通过在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市设立的“反向飞地”,以前稀缺的资源,正流向粤东粤西粤北。

一家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的三维建模设备研发初创公司,将在汕尾产业化落地。

一家业内知名的游戏手柄、电子手表研发生产企业,将在河源龙川投资建厂。

一家招不到合适人才,广州设立公司招人的清远企业,短时间招到电商人才。

这样一来,粤东粤西粤北企业在“反向飞地”设立的“科创中心”,能够推动存量企业转型升级。

而吸引“飞入地”科创项目孵化并落地,则能有效培育新兴产业的增量,带动科创成色更足的新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在粤东粤西粤北布局。

现阶段,产业转移以正向飞地、反向飞地和资源互换三种模式,推动各类项目的落地实施。

承接好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是市场主导下资源再配置和政府政策推动双重作用的结果。

承接好产业转移,首先要厘清“承”与“接”之间的关系。

承,即在下面接受,托着。这就要求,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有基础与载体托着,能否接得住转移产业。

接,即连成一体。这就意味,承接转移产业与本地产业有机连成一体,不能承而不接,贻误发展机会。

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如果说“承”是基础,“接”是手段,那么“融”则是目的。具体来说,让转移产业和本地产业“融”在一起。

产业转移背后是科技创新资源、人力资本、产业配套、营商环境的协同配合,如果各地方这块是完备的,承接能力自然就足。

对于招商引资,新方式迭代,为了解决企业核心问题、引进龙头企业、实现高附加值产业集群化发展。

前几年,由于环保要求,珠三角不允许印刷业野蛮生产。

毫无疑问,要不就是提高环保处理标准,要不就是迁移到其他区域。

从印刷企业角度看,广州是印刷业的聚集地,远离这里生意难免不好做。如果到粤西那边,运输成本、时间精力,难以接受。

若佛山有园区,整体达到排放标准,可以承接印刷企业,结果就是招引企业全搬迁过去,最后与本地产业相结合。

黄奇帆还提到,在经济热度高的时候,不同体量的项目,沿海和内陆、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可以各取所需。

但在新常态下,有效供给的工商产品、工商项目没那么多了,区域间互相招商引资的方式也会遇到阻力。

同时,真正好的企业,更关注全产业链结合和未来发展,成本式招商、粗放式招商都不是最实用和有效的办法。

区域招商不能光指望产业转移,优秀企业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但招商引资仍处在数据孤岛状态,信息壁垒让招商引资难以精准高效。

在此背景下,招商引资需要改变策略,决策者需意识到,了解最新趋势,找准产业定位;促进产业融合,布局错位协作发展;洞察产业需求,实现精准招商;推动产业迭代,引领高质量发展。

这是抛给所有地方的问题,也是我们十五年如一日关注招商引资的原因。

传统产业不低端

不知不觉,传统产业成为“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角色。

由于诸多因素,政府通过环保、搬迁等手段淘汰“落后产能”,让传统产业“抬不起头”了。

渐渐地,“传统产业”被定义为“低端产业”。

提到招商引资,大多数地方不是瞄准“高精尖”,就是多少得与“智能化”沾点边。

但是,传统产业是高端产业的基石。换句话说,基于传统行业做改造升级是最好的捷径。

反过来说,抛弃传统行业,另起炉灶发展产业,大多数地方难以成功。

说到这,先分享一个真实招商案例:

之前,有个地方新建了家居产业园,招商方向上倾向于智能家居类的企业。

对于传统家居企业,并没有得到重视。有个项目,主要用于生产实木家具、板式家具等商品。

刚推荐给政府,就被婉拒了,大概就是认为企业生产比较低端。其实不然,这个企业只是传统企业,传统不等同于低端。

经过不断引导、沟通地方政府,最后结果是项目入驻了。投产之后,却成了地方的龙头企业。

如今,企业规模很大,在工业制造的批量生产环节,基本上都是机器人在干活,实现了黑灯工厂。

足以说明,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环节,产业升级是必然的。

就政府而言,传统产业优势地位,不仅不能丧失,还要通过转型升级进一步巩固提升。

尤其,高端产业要利润、要市场,就必须和中低端产业结合起来,形成全面且完善的综合性产业链和供应链。

有些地方,不是忙着解决低端产业的发展问题,而是想尽办法把他们迁出去,认为这是困扰地方产业高端化的顽疾。

这些城市,没想过是否有能力将“高端产业”做起来?是否具备产业基础?有没有市场?

只要定政策,企业就来了?只要“高端产业”,供应商哪里来?剩下人口的就业问题,如何解决?

此外,还有城市更是围绕“高端产业”,相继出台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按照现在形势,去哪里快速招到对应的企业?

作为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推动企业发展,引导产业转型升级,而不是直接下场做裁判,“红牌”送走他们认定的“低端产业”。

各地方发展,自上而下都要了解产业发展规律,清楚地方发展产业优势,在保障完善产业链的基础上,再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最重要的,还可以将目光从如何引入龙头企业,转变为如何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产业转移,不是搬迁落地的一瞬间,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周到细致的全周期服务。

招商要参
招商要参专注于招商引资行业,致力于打造快捷高效的招商资讯交互平台。 招商引资路上,有你在前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