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成绩与成就(三)

文摘   教育   2024-08-21 06:02   山东  

四、成就

成就是成材,成器。是指一个人在事业上出了一定的成绩,一定的贡献。获得较大成就的人,往往具有自觉追求自己认定的目标、遇到重大挫折也毫不动摇、在成功面前保持冷静和自控等特点。

成就与成功有时一致,但又不尽相同。成功是获得了预期结果。成功有时可以依赖别人,而成就则全靠自己。世俗的成功,相对易得,而丰硕的成就,却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成功往往是一时一事的,成就却永久而普遍;成功,可成为生时炫耀的资本,成就的辉煌,死后也万世放光;成功可能很卑劣,成就却无不高尚。

           图为赵明诚故里——明诚学校艺术馆

五、课外活动与成绩以及成就的关系

(一)课外活动与成绩

1.活动比成绩更重要。放眼世界教育大趋势,中国式的唯分数标准是不会走得太久太远的。用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成长,结果是完全忽略了成长,使教育沦落为分数的附庸。

2001年,教育部就连续发了两个文件强调,“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010年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指出,当前我国教育,“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这一切都说明,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是要从单纯的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

在美国,要想进入一流大学,光是成绩好不行,多才多艺和拥有特殊课外活动能力的学生更受青睐。北京一个高考理科状元,申请了美国11所名校,竟被全部拒录;一个国内高考落榜的男孩,却因多才多艺被美国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录取。分数以外的“活动”,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显得更重要。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已经出现了课外活动这一与教育相关的形式。《学记》中记载:“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所谓“正业”就是课堂教学,“居学”就是课堂教学以外的活动,即受教育者在课堂学习之外,还要进行与课堂学习有关的课外活动。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安礼”、“乐学”从而实现“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虽离师辅而不反”的目的。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个别教育被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代替。课堂教学能够大规模地培养人才,适应社会和生产发展的要求。但是,它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不利于受教育者个人天性的充分发展。因此,学校安排的活动和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便应运而生,并在长期的发展和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积累经验,日趋成熟。它对解决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等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

2.课外活动可提高学习效率与成绩。有许多人认为,参与课外活动会影响学习成绩。其实则不然,有研究发现,学校课外活动的多少与学生学习记忆效率的高低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学习效率高、成绩好的学生,其活动量也明显多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反之,让学习差的学生活动量增加,学习效率也可明显提升。活动量多的学生成绩往往要好于活动量少的学生。

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互相促进。开展积极健康的课外活动,可以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时又可反作用于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与成绩,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要使学生懂得学习成绩的提高,并不是每天都要抱着一本书来啃或是整天投入到题海战役当中,而是要学会放松自己,劳逸结合,课内和课外结合。

(二)课外活动与成就

1.活动激发兴趣。托尔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活动的本质特征是个体的主动参与,假如没有兴趣,就不会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是活动主体的个性创造力展示和发展的过程,这又是令人愉悦和饶有兴趣的过程。通过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审美鉴赏能力、个性等得以充分表现,并凝固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果上;通过活动,丰富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资质和素养,进而形成对某些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探究的兴趣。

人的兴趣既是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又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这种良性的循环,引领人们不断探索新事物。

2.兴趣产生成就。一个人能有成就,首先是因为他对那件事有兴趣。有人总结世界上数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对所研究的科学事业有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人追求完美事物的一种本能。兴趣是一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性态度,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需要有生理方面的和心理方面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情绪的快感,这种选择性态度,称作为兴趣,兴趣随年龄的增长有所变化。积极的兴趣能丰富人的知识,开发智力;广泛而稳定的兴趣能开阔眼界,使人知识丰富;长期稳定的兴趣,能促使人勇于探索,深入思维爆发出创造性的智慧!

达尔文小时候对生物有兴趣,后来参加了贝格尔舰的环球考察。五年后,他定居伦敦郊外潜心研究采挖回来的生物标本,20年后的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创立了进化论。对于达尔文而言,是目标和毅力巩固和延伸了他的兴趣。可见,要取得成就,还得将它转化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毅力。(全文完)

按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平台,微信公众号是B8352389W

      

    作者简介:武宏伟,教育学者,山东省诸城市专职教育顾问。历任团委书记、教务处主任、副校长、党支部书记校长、深圳市继续教育课程开发及授课专家、湖南卫视教育顾问、北师大教育论著写作导师学校品牌研究院副院长、教育杂志副总编等职。个人专著有《心与教育的对话》《教育的是是非非》《大教育要从小教育说起——草根教育家说给教育工作者的话》《“三者”合一教语文》《教师必学的16堂修养课》《为孩子立榜样》《满眼教育总关情》《学校管理重难点解答》《班级管理重难点解答》等多部;公开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性文章400多篇;到全国各地讲学300余场;开设教育教学研究性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武宏伟01
教育学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