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才气和官气

文摘   2025-01-19 06:47   河南  
朋友和大哥从北京过来,我去接他,从车站到吃饭的地方,不过二十多分钟的距离。全程,大哥话不多,主要是我和朋友在闲扯,从风土人情到官场职场,聊的不亦乐乎。

偶尔,大哥也会插话两句。但,主要是听。这是我第一次见大哥。六十多岁,将近一米八的身材,略微发福,风衣外套和围巾穿着,看起来既有高度又有风度。特别是一开口,声音浑厚而有磁性,给人一种阅人无数阅历丰富的稳重感。

因为彼此都是朋友,说话就没有那么多顾虑。席间,大哥说了对我的首次会面印象。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一身正气。大哥说,他接触过很多公检法的人,流里流气的不少,像我这样浑身散发着正气气息的,这个时代已经很少见了。

第二,很有才气。一看、一听就知道读过很多书,很有学者的气息。

但是,却缺乏官气。这是第三个方面。主要是为人太亲和。中国的官场,中国人的群体印象里,从政之人都喜欢揣着、端着、脸沉着,看起来很威严。我身上没有这一点。这在西方很正常,但在中国人的逻辑习惯里可能就不太好,就会吃亏。

大哥的话,让我想起来两星期前,和学哥学弟同母校大学老师吃饭的情形。席间,我和一学长,本地某大学的一位教授,给母校老师敬酒。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吃饭,母校老师却对我俩说:你俩职业感觉反了,你(指我)看着更像大学老师,而你(指我学长)看着更像公检法的。

看来,我确实给人很文气的感觉,一点都没有公职人员的样子。这又让我想到了曾国藩。作为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建功立业,功勋卓著,名响海内外。不过,一位西方人见到曾国藩本人后,却大为失望,因为曾国藩看起来实在太过平淡无奇,一点都没有中兴名臣的样子。

人们习惯把公职人员称为公仆,这本来也是现代政治学的常识。但是,真的你看到一个很公仆的人,却又直觉认为他不是公职人员。或者,认为他不应当是公职人员。这真是一个矛盾和荒诞的世界。

晓民之声
法治·修行·终身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