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大多数人不只被剥削,还将如草芥般无足轻重?

文摘   文学   2025-02-03 07:40   河南  

 

1

 

人类思考用的是故事,而不是事实、数据或方程式,而且故事越简短越好。

 

20世纪,人类先后用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及自由主义这三个故事来解释过去预测未来,最终自由主义胜出。

 

自由主义认为,人类曾经生活在暴虐的政权之下,很少让人享有政治权利、经济机会或个人自由,限制了个人、思想和商品的流动。但人们为自由而战,一步一步让自由站稳了脚跟,民主政权取代独裁统治,自由企业克服经济上的限制,人们也学会独立思考、听从内心,政治、经济、社会得到空前发展。即使世界上仍然存在很多不完美,但让人民有更多自由终可以解决这些。

 

但进入21世纪,自由主义却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革命的挑战。

 

全球化、区块链、基因工程、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双重革命,不仅可能改变经济和社会,而且更可能改变人类的身体和思想,人类将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内在世界,也能设计和制造生命。

 

人类整体生活水平提高,但工程师、科学家、企业家更有技术,更有钱,也就更能利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自己服务。

 

精英或将不再需要人民,普通民众在这些“高大上”的技术面前将越来越被边缘化,变得无足轻重。

 

那么,讲述普通民众故事的自由主义还能适应吗?


2

 

人类有两种能力: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过去,机器主要是在身体能力方面与人类竞争,并战胜人类。但现在,随着技术的日益发展、进步和完善,机器也就是人工智能已经在认知能力上慢慢超越人类。

 

根据神经科学、行为经济学等的研究,人类所作的决定,从选择食物到选择伴侣,都不是出于什么神秘难解的自由意志,而是数十亿神经元在瞬间计算各种可能性,即生化算法的结果。

 

人工智能终究会破译这些算法。而且,通过大数据分析、运算,人工智能比人类大脑会算得更精确、更可靠。

 

经验让我们把越来越多的问题交给算法来处理,最后也就逐渐失去为自己做计算的能力。就像找路。过去到了十字路口,我们会靠生化计算后的直觉。但现在,我们则靠谷歌地图。谷歌地图让我们往右转,我们就往右转。

 

人类越来越依赖机器,就越来越容易被机器抛弃。

 

许多传统工作将会消失。比如医生,特别是依靠机器诊断、标准化治疗的全科医生,终将被机器所替代。

 

当然,也会有新的工作产生,比如人工智能的维护和运用。无人机可以取代飞行员,但维护、远程控制、数据分析、网络安全等方面也将创造新的工作机会。

 

2050,人类应该更多地跟机器合作,而非竞争。只是,比之过往,与机器合作可能需要更高水平的专业知识。

 

1920年,因农业机械化而失业的农场工人可以在生产拖拉机的工厂里找到工作;1980年,工厂工人失业后,可以去超市当收银员。这种职业的转变只需要稍加培训即可。

 

但到了2050年,收银员的工作由机器人接手之后,则似乎很难转变为癌症研究人员、无人驾驶机员。

 

生物、信息技术对人的能力要求远比过去更专业,不是所有的“低级”工种都可以通过简短培训快速成长为“高级”工作。

 

何况,机器会自我学习、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即使是同一个专业领域,也不可能让人待一辈子。

 

那么,怎么办?


3

 

人类极有可能与机器融合。

 

就像谷歌眼镜,在未来真可能就成为人类身体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数据,通过生物传感器从身体和大脑流向智能的机器,企业和政府将更容易了解你、操控你、为你做出决定。

 

更重要的是,它们还可能破译所有人身体和大脑背后的深层机制,拥有打造生命的力量。

 

数据已经超越土地和机器,成为21世界最重要的财产。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未来。数据正成为决胜未来的关键因素。

 

争夺数据的比赛已经开始,目前是以谷歌、脸书、腾讯、阿里等数据巨头为首。到目前为止,这些巨头多半采用“注意力商人”的商业模式:靠提供免费信息、服务和娱乐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再把我们的注意力转卖给广告主。

 

然而,这些数据巨头的真正目标不是销售广告,而是靠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取得我们的大量数据。对这些数据巨头而言,我们不是用户,而是商品。

 

但我们对此却毫无自知,即使发现也毫无抗拒。毕竟,数据换取免费资源,诱惑力太大。在强大的诱惑面前,我们不仅个人无法做到有效抵抗,更无法团结人类群体做到有效抵抗。

 

现在,最富有的1%人群已经拥有全球一半的财富。更令人警醒的是,最富有的100人所拥有的财富,已经超越罪贫穷的40亿人。

 

人工智能的兴起可能会让多数人类不再拥有经济价值和政治力量。同时,生物技术的进步则可能将经济上的不平等转化为生物上的不平等。

 

借助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技术,那些超级富豪可以用钱买到更长的生命,遗传给后代更好的基因,人类可能终将分裂成超人类和普通智人。

 

超人类占人类比少之又少,但却拥有全世界大部分的财富、美丽、创意与健康。而绝大多数的普通智人只能位于下层,且毫无用途。

 

到那个时候,民众的未来就只能依赖一小群精英能否心存善意。如果我们希望避免所有的财富和权力都集中在一小群精英手中,关键就在于规范数据的所有权。

 

然而,这些数据的所有权该归谁呢?给他人、企业还是政府,都可能导致数字独裁,受人控制。可是,归自己呢?又该怎么运用?界限又在哪里?

 

到底该何去何从?

 

这确是个问题。


4

 

在一个信息爆炸却多半无用的世界,清晰的见解就成了一种力量。

 

尤瓦尔·赫拉利写的《21世纪的21个课题》,针对目前人类社会面临的科技颠覆、生态崩溃和核战事三大挑战,提出了关于人类命运的21个问题,虽然没有给出答案,却引我们一步一步深入思考。

 

本书延续了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写作风格,内容庞大,观点独特,思考富有深度和广度,语言严肃而又幽默,可读性很强。

 

而林俊宏的翻译,也是通俗易懂,丝毫不觉得吃力。特别是将书名译为《今日简史》,作为尤瓦尔·赫拉利的“简史三部曲”收官之作,虽有凑数、吸睛之嫌,但结合着眼现在的内容,也算合情合理。

 

称得上一本历史、科普佳作。


写于2019年2月1日

晓民之声
法治·修行·终身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