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电影热点:当女性扛起票房

文摘   2024-10-03 18:23   英国  

目录catalogue

中秋档

(一)整体情况

(二)影片分析

《出走的决心》

《祝你幸福!》

《野孩子》

《里斯本丸沉没》

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

截至9月17日21时,2024中秋档(9月15日-9月17日)票房达3.85亿,总观影人次948.1万,总场次137.6万

电影《野孩子》(1.22亿)成为2024中秋档票房冠军《一雪前耻》(4913.8万)、《出走的决心》(3582.2万)、《祝你幸福!》(2717.5万)、《重生》(1921.7万)分列档期票房二至五位。

尽管今年中秋档上映影片多达21部,涵盖了剧情、喜剧、犯罪、家庭、悬疑、灾难、惊悚、动画等多种类型,并创下中秋档场次最高纪录,但总票房仍不及2019年“史上最强中秋档”创下的8.03亿元票房的一半。2024年已过去四分之三,电影市场的颓态持续蔓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种“入冬”的趋势是2023年报复性观影热潮退去后,电影市场周期性问题的集中爆发。

好在中秋档仍出现了“小爆款”,在一片低落之中稳住人心。若要用关键词来概括本次中秋档的主要特征,应当是“女性”与“现实主义”。讨论度最高的三部电影《出走的决心》《祝你幸福!》《野孩子》,从不同维度触及现实的苦痛,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

其中,《出走的决心》剥开中年女性被困于家庭的压抑遭遇,由此引向对社会结构性因素的反思;《祝你幸福!》围绕“生命”主题,探讨女性生育、离婚冷静期、失独老人等问题。这两部影片以同现实对话的姿态关照普通人的生活境遇,尤其是不同年龄、职业女性所面临的具有普遍性的困境。《野孩子》由女性导演殷若昕执导,她的细腻、温和为影片烙印下女性观察与理解世界的视角。因而,这三部影片可以作为现实主义、女性电影、当代女性导演等话题的答题素材。

另外,中秋档还有一部值得关注的电影——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该片于9月6日上映,过硬的口碑与“自来水效应”促使其在中秋档实现票房逆袭。下文将着重整合上述四部影片的相关评论与讯息。

◉《出走的决心》

上映时间:2024年9月15日

导演:尹丽川

主演:咏梅、姜武、吴倩

下文摘自澎湃新闻《<出走的决心>:

不过是做自己的决心,为什么这么难》

《出走的决心》根据真人故事改编,影片既不同于经典的人物传记电影,没有选择第一人称视角或多个旁观视角去全然深入人物精神世界,也没有采取公路电影的方式,聚焦苏敏自驾途中对普通观众而言或许更具新奇感的各种遭遇,而是通过女主角李红(咏梅饰)少女、青年、中年时代的人生经历,试图回答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普通中年女性,为什么要出走、被什么阻碍,以及如何出走的问题。

整部影片故事完整、节奏流畅、演员人物塑造准确,尤其是咏梅对李红细腻、深刻又充满层次感的表现。很明显《出走的决心》是一部女性向电影,但影片本身并没有通过卖惨情节刻意迎合女性观众,或者通过两性对立话题制造营销热点。相较李红原型苏敏的遭遇,编导甚至去掉了丈夫家暴的情节,也从李红女儿、女婿的相处模式,表现了时代在发展,整个社会对于女性权力和地位的观念也在进步。李红的出走,是自我的逐渐觉醒,也是女性力量的彰显。她的家庭生活具有代表性,而她在改变现状过程中展现出的勇气和魄力,以及离家后对女儿不变的牵挂,则非常真实地带给许多类似经历的女性鼓励和启示

影片通过围绕李红出走提出的问题,掷地有声地质疑了女性遭遇的不公待遇:从来如此就是对的吗?李红主动跳脱婚姻和亲缘关系的出走,正是一种对于自我的重新发现。某种意义上也回答了鲁迅“娜拉出走以后怎么办”的关切,获得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的女性,在“堕落和回来”之外,终于找到了一条独自美丽并且被其他女性深深认同的出路。相对李红在路上的洒脱自在,只能从阳台向外看的李红丈夫,至此依然无法理解妻子的做法。他如同身陷囚笼的鸟儿,早已失去了感知自由的能力。这一颇具症候性的意象,表明了现代社会无论男女,每个人都有可能被自我的某种观念束缚,而任何时候想要改变,事实上都不会太晚。银幕上李红的故事落幕,紧接着出现了原型苏敏的自驾视频,由此,影片给出了极具力量的结尾——她还在路上。

◉《祝你幸福!》

上映时间:2024年9月15日

导演:康博

主演:肖央、宋佳、倪大红

下文摘自周夏《当隐秘的角落被照亮

——中秋档电影观察》

《祝你幸福》片名“幸福”,却是痛彻心扉的人间故事组合。众生皆苦,失独家庭的伤痛几乎是无法弥补的,这种极致不幸的情感却降临在三个家庭上。影片采取了高度戏剧化的结构,信息量密集,显性矛盾是这两对失独老人展开激烈的胚胎争夺战,还有律师罗宇和医生白慧办离婚手续贯穿其中,这对青年夫妇的伤痛相对于两对老人,显然是隐性的。为了生计,罗宇成了男方父母的律师,白慧则站在女方母亲的一方。两对亲密敌人,三个家庭搅入其中,这种戏剧化改编和加码无疑增强了文本的情感浓度,演员的个性化表演也添了不少彩。

电影总要给人希望和温暖,和真实案例相比,女方并未车祸身亡,而是成了植物人,结局处理得也比较温馨,两对父母和解,共同去冷冻室看望子女留下的胚胎。除了胚胎争夺战,多个社会议题也融入其中,比如离婚冷静期、代孕、保姆虐待老人、孩子海边溺亡、悲伤乳头综合症等话题也编织入戏,叙事饱满,但总体感觉议题过于密集和巧合,因此显得有点刻意。

近年来,社会议题电影越来越有热度,除了照见隐秘的人性角落,也给观众带来相应的情绪价值。但是表达需要把握分寸和方向,符合现实生活和人物行为的心理逻辑,这是在创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未来议题电影需要思考的关键。

◉《野孩子》

上映时间:2024年9月13日

导演:殷若昕

主演:王俊凯、关子勰、邓家佳

下文摘自潮新闻《<野孩子>:

温情叙事下需深省的社会镜像》

殷若昕执导《野孩子》,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刻画,绘制了一幅展现“生而不养”儿童生存困境的多维度社会图景。影片回避了直接的道德批判,而是巧妙地借助一对“流浪兄弟”的视角,展现他们之间相依为命的兄弟情谊以及由他们经历串联的小偷团伙内部偶然闪现的人性温情、边缘人物大毛与老鼠之间复杂而微妙的情感联系等等,共同构建了一个既映照社会残酷现实,又蕴含人性温暖的叙事空间。

影片所采用的这种微观叙事视角,不仅聚焦地刻画了人物个体命运的悲剧性,同时也将镜头拉远,展现了对社会整体结构中的部分儿童关照缺失等不足进行了深层次的反思,为观众提供了一面透视这一社会问题的棱镜:生而不养的家庭悲剧、儿童被犯罪组织利用的残酷社会现实、以及社会救助机制存在的漏洞等。

但引起观众注意和讨论的还有一点,与导演的另一部影片《我的姐姐》一样,《野孩子》总是有意无意地选择了温情路线,尤其在影片的结尾处,故事都会淡化甚至放弃冰冷残酷,甚至触目惊心的社会阴暗面,突然转向聚焦于人性的光辉与情感的救赎,通过情感的传递来激发观众的共鸣。这种处理方式无疑是温暖人心的,也因此赚足了观众的同情与眼泪。

然而正是这份温暖与感动的包裹,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影片沉重压抑的氛围,削弱了这一社会现象本身的残酷性,让《野孩子》在引发社会关注的同时,也遭受了关于其叙事和立意是否足够深刻的质疑:面对如此沉重的社会问题,我们是否可以仅仅满足于表面的感动,而忽略了对根源问题的深入剖析?

◉《里斯本丸沉没》

上映时间:2024年9月6日

导演:方励

主演:方励、托尼·班纳姆、林阿根

《里斯本丸沉没》讲述的是82年前的一次船难:1942年10月,载有1816名盟军战俘的日军运输船“里斯本丸”号从香港前往日本,经过中国浙江舟山海域时被美军潜艇击中。轮船即将沉没之际,盟军战俘奋力打开被日军封死的船舱,舟山渔民冒着日军枪林弹雨营救落水的士兵。

影片有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探索历史、还原历史,通过翔实的资料解密船难的背景、原因和过程;另一条线索寻找健在的士兵以及受难者的亲属,通过当事人或者受难者亲属的讲述呈现船难对个体生命的灾难性影响。两条线索共同组成了一个大写的人字。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珍视使影片在纪事和写人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平衡。

上映初期,《里斯本丸沉没》出现了明显的票房与口碑倒挂现象,影片的网络反响极好,豆瓣评分高达9.3(2023年10月2日,79928人评价),但院线排片率并不乐观。《中国电影报道》专门就此话题展开讨论,影评人战台烽针对《里斯本丸沉没》以及国内纪录片相似的市场困境建议道:

“不同于很多商业大片,基本上就是牢牢看中一个月的票房收益,对纪录电影而言,可以把时间线拉得更长,甚至是以年为单位,在影片上映后,要谋求影片口碑的长尾效应。虽然是纪录电影,但是它的归宿不一定仅仅是电影院,下线之后,可能还要做网络分销,同时也可以做一些相关周边,做一些书籍,比如可以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每个城市的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做一些专题的活动。这样能延长一个纪录电影的艺术生命。”

《里斯本丸沉没》后续的票房逆跌印证了战台烽的观点。随着口碑的发酵,越来越多的观众在网络上自发推荐《里斯本丸沉没》,这批“自来水”的聚集与扩大促使影片在中秋档连破纪录。截止至2024年10月2日,该片累计票房3678万,成为2024年国产纪录片内地票房冠军、2024年国产纪录片观影人次冠军。

9月28日,中国内地选送方励导演的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竞争第97届奥斯卡奖“最佳国际影片”,这段被打捞起的历史将被更多人看到。

2024年9月24日,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在山西平遥正式开幕。本届以“这把泥土”为主题,共展映52部展映影片、39部短片,主办6场学术活动。

呼应主题“这把泥土”,本届回顾展影片均为关于“土地”的经典之作,包括:《土地》(苏联,1930)、《艰辛岁月》(巴西,1963),《农奴》(中国内地,1964)、《木屐树》(法国、意大利,1978)、《黄土地》(中国内地,1984)、《征服者佩尔》(丹麦、瑞典,1987)、阿巴斯名作《生生长流》(伊朗,1991)

9月28日晚,本届影展各项荣誉揭晓:国际影片“卧虎”单元,瑞士影片《烟囱里的麻雀》获得最佳影片;华语单元“藏龙”的费穆荣誉最佳影片花落《喀斯特》《前程似锦》获得评审荣誉与最佳男演员,《星星与月亮》的导演唐永康获得最佳导演,《“小”人物》女主角姜卓君获最佳女演员奖。《凤凰山下·词》获青年评审荣誉和迷影选择荣誉。

今年为《黄土地》上映40周年,导演陈凯歌在影展开幕式上被授予“卧虎藏龙东西方交流贡献荣誉”。回忆起40年前的创作经历,陈凯歌说道:“我有一种感觉,土地、人、黄河、道路、这棵孤零零的树,一起在高原上孕育着一件大事……直到这部电影拍完,改变中国命运的改革开放席卷了中国,这部电影好像传达了一些隐藏的信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在渴求变革,电影中好像透露了一些消息,这些消息被我们的观众、影评人、电影制作者接收到了。”

关于这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大家需着重关注的即是《黄土地》,由此延伸至陈凯歌作为导演的创作历程、第五代的崛起与转型、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文化语境与电影创作、理论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

[1]中国电影报.当隐秘的角落被照亮——中秋档电影观察.

[2]澎湃新闻.《出走的决心》:不过是做自己的决心,为什么这么难.

[3]潮新闻.《野孩子》:温情叙事下需深省的社会镜像.

[4]潮新闻.《里斯本丸沉没》: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表达.

[5]中国电影报道.9.2分的《里斯本丸沉没》,为什么票房与口碑严重倒挂?

[6]澎湃新闻.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荣誉揭晓,影人共敲“电影堡垒”之门.

[7]澎湃新闻.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开幕:电影在“这把泥土”上生长.


作者/小吾

排版/固力果

编辑/驹子

戏梦电影考研
全国戏影考研头部机构,总录取人数为全国之首。辅导专业包含艺术学(学硕)、戏剧与影视(专硕)。创办7年,辅导院校30+所,累计上岸近千人。顶级教学团队,各院校针对小班辅导,全程陪伴,助你圆影戏之梦。 咨询添加XMFILM1或XMFILM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