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热点|国庆档,从“遇冷”到“寒冬”

文摘   2024-11-02 21:08   英国  

十月,大家最需要掌握的热点是国庆档,这是2024年的最后一个电影档期,虽然此刻还不足以对今年电影市场的整体情况下定论,但局面已基本成型

倘若说上半年的五一档、端午档还能形容为意外的“遇冷”,那么国庆档过后,我们只能面对影视行业已入寒冬的现实,这不再是局部的现象,而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影响整个行业的“气候”。


一. 国庆档 

(一)票房成绩

(二)影片简评

1.《志愿军:存亡之战》

2.《浴火之路》

3.《749局》

(三)问题分析


二.《哈利·波特》系列重映

 三. 第3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根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4年国庆档(10月1日至7日)全国电影票房为21.04亿元,观影人次为5209万。

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20.17亿元,占比为95.87%,票房前五位为《志愿军:存亡之战》(8.05亿元)、《浴火之路》(3.59亿元)、《749局》(3.56亿元)、《熊猫计划》(2.15亿元)、《危机航线》(1.7亿元)。

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今年国庆档票房同比下降23%,日均票房3.0亿,同比下降12%。总人次同比下降20%。终端放映能力提升,平均票价下降,但平均上座率在近六年中仅高于2022年。

事实上,今年我们整理的每月热点中,提及市场和票房,就离不开“颓靡”二字。去年释放库存引发的观影热潮给观众和行业都制造了回暖的假象,当库存清完,上游优质供给不足,整个行业又随之陷入低迷

按照以往国内电影市场的周期规律,票房起伏属正常现象,行业内称其为大小年,但今年的情况实在波动得太过剧烈,除了春节档,其他档期通通哑火。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编剧、导演陈宇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暑期档之后大家都有点慌,处于措手不及的状态。因为我们感觉这不是一次局部失误——‘今年暑期档我们打得不漂亮’,不是这种概念,而是很多维度的问题积攒到了一个程度。”中国电影或许真的走到了又一个必须转型、洗牌的节点,等待沉淀过后,迎来新的行业态势。

◉《志愿军:存亡之战》

导演:陈凯歌

主演:朱一龙、辛柏青、张子枫

上映时间:2024年9月30日

上观新闻《<志愿军:存亡之战>:

血与火交织的家国叙事》

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以下简称《存亡之战》)关注的是近十万人规模的战役,需要具备全局性的战略规划,彰显气势磅礴的格局和胸怀,甚至着眼于更为深远的国家安全和世界格局。这种史诗性的视野,能够全景式还原历史事件的面貌,但对于故事片来说,如果缺少核心人物,观众就难以跟随情节的发展完成情感的认同,也无法在沉浸式的氛围中与剧情产生共振。对此,《存亡之战》力图兼顾群像谱系与个体叙事,平行表现战略部署与战术执行,观照战场态势与家庭聚散,为观众呈现了规模宏大、视野开阔且人物突出、情绪饱满的战争片新形态。

 (1)

战争图景中的全局视野与局部审视

《存亡之战》采用多线并进又视线逐渐收缩的方式,将观众的注意力慢慢引向战场的细微处。影片像一架长焦照相机,先用短焦呈现大远景中志愿军司令部对铁原阻击战的部署与指挥,然后焦距慢慢伸长,观众可以看到全景中63军在执行命令。调成长焦之后,画面对准了中景中的63军188师,然后是近景中的188师1营,最后是特写镜头中的1营指导员李想和他身边的几个人物。这种艺术处理手法,不仅可以通过营级战斗渲染战场上的激烈搏杀和铁血交锋,而且以迂回的方式完成了主题表达:营级战斗是一场大战役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场战役又为一个更大的战略目标服务。

影片强调了铁原阻击战的战略意义:铁原是志愿军的后勤集散中心,如果不能安全转移物资,志愿军的防线将全盘崩溃,只能退守鸭绿江以北,从而失去前期所积累的所有战略优势。在这幅全景式的战争图景中,我们看到了多块拼图,这些拼图都不是各自为战,而是为了一个更高层面的战略目标奋不顾身。如189师在前线顽强阻击,为188师争取了3天修筑防御工事的时间。188师通过多条防线,正面迎击联合国军的铁甲洪流,为铁原的物资和人员转移赢得时间。正是在这些细节中,观众领悟了中国集体本位文化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

再看联合国军,虽然战术安排滴水不漏,武器装备有着碾压优势,却在志愿军的顽强阻击中寸步难行。究其原因,乃是联合国军的作战单位只有明确的战术目标,而没有全局观,也缺少互相配合的意识,无法体现一个有着高度凝聚力的集体展现出来的强大力量,也缺少因为一个宏伟的目标而升腾的战斗意志。

通过这种对比,影片令人信服地解释了,为何志愿军能够战胜数量和装备都远胜于自己的联合国军。影片最大的艺术成功是“武戏文拍”。那些与志愿军有关的武戏,强调了志愿军身上的集体本位文化,这是志愿军拥有强大的战斗意志和澎湃的战斗力量的精神源泉。

 (2)

家国叙事的隐喻式书写

《存亡之战》中有一个小家,即李默尹和他的一对儿女:李想和李晓。这个家的母亲牺牲于1927年国民党的反革命政变,李想和李晓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流落辗转,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一家人才得以团聚。

当抗美援朝战争发生的时候,中国人认为如果这场战争能够捍卫新中国的安宁富强,个人理应前赴后继。他们深切地知道,家并不能独立存在,而是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高度依存于国家的强盛安稳。《存亡之战》书写如此宏大的战略对决,却以一个小家庭的聚散离合为主线,折射的正是这种集体本位意识。在铁原阻击战中还有一个场景,战士们念着自己家乡的名字,然后英勇悲壮地冲锋。虽然他们来自中国的不同地方,但他们的小家都归属一个共同的大家:中国。

影片中有两个重要的意象一颗糖果和一朵干枯的小红花。那颗糖果由国内的一位小朋友夹在信中寄给志愿军,彭德怀将糖果托李默尹送给李想,李想又将糖果给了妹妹李晓,李想牺牲前还在满足地闻着糖果纸上残留的香味。这颗糖果连接起了国和家,寄托了祖国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牵挂,也表达了志愿军司令对志愿军战士的关心。糖果散发着平静美好的幸福气息,令人向往,又激励志愿军为此奋斗。而李晓送给李想的那朵小红花,在战场上被传递时,有战士情不自禁地说“像是好日子的味道”。战场上硝烟弥漫的氛围与和平时期的美好生活看起来格格不入,却有一种特殊的因果关系,志愿军的战斗正是为了未来的好日子,或者说为了家人的好日子。这就是影片所诠释的中国人特有的家国观念。

 (3)

血与火交织中的自我疗愈与成长

影片中令人感动的人物成长,主要来自上集《志愿军:雄兵出击》中松骨峰战斗的幸存者。杨三弟在此前因为不熟悉巴祖卡的保险,差点贻误战机,这让他颇为自责。在《存亡之战》中,杨三弟开始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杨传玉曾一度怯战,最终在铁原阻击战中找回勇气,蜕变为一名钢铁战士。孙醒在松骨峰战斗之后患上了战争失忆症,又在铁原阻击战中找回了自我,有信心和勇气面对过往的惨烈和当前的困境。

也许,《存亡之战》受限于战争片的类型规定,对于人物刻画,以及表现人物成长方面有单薄或刻意之处,比如,将大量篇幅放在战争场面的呈现上,采用的又是群像叙事,这导致影片在塑造人物方面值得商榷。李想在出场时已是一名成熟的营指导员,后续再无成长空间;李晓在战场上的表现可圈可点,似乎也直接跳过了战争对她的磨炼过程。影片中最重要的人物弧光,其实是李默尹一家三口在战场上的聚散。为了体现这种聚散的情绪感染力,影片用了不太合常理的巧合,使他们有多次团聚的机会

但是,影片在个体与集体、家与国的关系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生动展示,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情感触动和思想启发。尤其当我们深情回顾新中国所经历的峥嵘岁月,当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认“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内涵时,《存亡之战》仍然意义重大。

◉《浴火之路》

导演:五百

主演:肖央、赵丽颖、刘烨

上映时间:2024年10月1日

文汇网《<浴火之路>:叙事快感不掩现实力度》

现实主义电影近年来层出不穷,如何深入现实又不落窠臼,依旧是考验作品的探照灯。电影《浴火之路》上映五天,截至(文汇网)记者发稿时,以2.85亿票房位居国庆档第三位,据灯塔专业版全网营销热度日报,影片自上映以来各平台讨论热度居高不下,更以对社会议题的的关注,收获颇多好评。失亲父母千辛万苦寻子的故事并非新话题,这部电影用何种方式创下电影国庆档的不俗战绩?

 (1)

坚固的“拐三角”打开寻子故事

“虎狼兔”,是影片英文名的直译,对应影片中临时组队又相互牵绊、救赎的“拐三角”,用各自的狠劲儿切入影片的寻子叙事。虎狼丢失孩子会有怎样的撕咬?“社会大哥”崔大路如虎,他对死亡毫不惧怕,却反复咀嚼寻子的恐惧与执着;而前警校教官赵子山如狼,将家破人亡后的复仇之刃直指人贩。李红樱如兔,她是平衡“拐三角”的核心,也是“兔子急了也咬人”的母亲。导演五百说:“这是从现实中剥离出来的,实际上大部分真正丢孩子的人不一定会有这么暴烈的勇气,但我们把这样超越现实的力量赋予这三个特殊的个体,他们形成最稳固的三角形,坚不可摧,共同走向寻子之路。”

作为一部聚焦人口拐卖问题的电影,《浴火之路》并不局限于“孩子”,李红樱一角承担了破题之义,撕拉开人口拐卖的产业链条与动因。影片中,李红樱被沾染恶习的丈夫欺辱,诞下的女儿被转手卖到富人家中干活,而她寻女路上又险些被贩至境外,为救赵子山无奈“嫁”给人贩头头的“傻儿子”。层层难关下,她并不是惯常母亲角色那样温柔与脆弱,也未曾丢失人性与仗义,在她快要丧失生的希望之时,她的女儿被同伴找回,而这,如同神迹。

 (2)

超现实的复仇“热血番”,

朴素的现实关怀

现实题材的戏,超现实的创作手法。相比于停驻在现实层面的苦情戏,影片另辟蹊径,用复仇追凶的方式上演“热血番”——悲情父母直击人贩老窝。导演五百坦言,在拍摄时“内心的感觉是超越现实主义的,它有一种神性和天意在”。“拐三角”身陷荒野时,是突然出现的兔子身上的奶水助三人死里逃生;而穷凶极恶的人贩陆永安在雨夜被雷劈中,人贩老金和“傻儿子”被水泥淹死,皆是电影“恶人自有天收”的朴素主张。至于影片中的寓言,观众们更是津津乐道路,在影片中有多重隐喻。一方面,复仇爽感融合公路片元素,追凶途中场景不断更替,构成影片的整体质感,也是吸引当今观众走进影院的叙事方式。另一方面,路的苍凉更显人物的复杂心境,赵子山一句“六年,我一直在路上找,只有在路上才能像个正常人”道出多少寻子家庭的心碎,寻亲组织中最乐观的老侯因为一个电话,得知孩子已不在人世,生命也终结在寻子之路上。

这是基于现实情绪拍出的故事,真情与关爱依旧是影片底色,主演肖央动情道。寻子之路凛冽,而“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援手、伙伴间的信任与救赎,还有路中邂逅的“江湖侠气”,都为故事添了一份暖色。电影并不是给出一份美好的幻梦,而是给那些依旧不放弃寻觅的受害家庭共情与力量。

◉《749局》

导演:陆川

主演:王俊凯、苗苗、郑恺

上映时间:2024年10月1日

文汇报《国庆档电影<749局>

遭遇口碑两极分化:电影品质提升呼唤建设性批评》

近年来的电影市场表明,新主流电影引领、多类型百花齐放,是中国电影市场的“理想身型”。让观众期待良久的陆川编剧并执导的电影《749局》在2024年国庆档上映后,首日票房冲高领先,但随后口碑出现两极分化,电影在豆瓣评分低至4.3分,各大平台上网友纷纷评价,形成话题,冲上热搜,上映第7天电影票房累计逾3.5亿元。

 (1)

两极分化的观众评价与导演的三次回应

冒险动作奇幻电影《749局》展开的是发生在近未来的虚构故事,“零号生物”开始潜入现代城市,生命研究中心749局进入了紧急状态,带有翼族基因的少年马山(王俊凯饰)被找回749局。他是人类中特殊的一员,有着不同常人的超能力,而内心又想做人类中的平常人,他不想要不受自我控制的双翼,想要温暖岁月的亲情。他带着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进入了这场749局成员与“零号生物”的全面鏖战,在惊心动魄的冒险拯救之旅中完成自我救赎与成长。

影片从筹拍到上映,历经八年磨练。陆川在路演中透露:拍摄过程几经周折,但不变的是主创团队一直坚持用国际先进技术来讲好中国故事。然而,备受期待的《749局》上映后迎来的却是观众评论的两极分化——持正面评价的观众认为,电影主题深刻,包含了对现实和未来的独特思考,尤其电影的特效制作精良,动作场面和画面设计相当出色,适配合家欢观影需求。持批评意见的观众认为,影片的内容近乎“大杂烩”,连故事线都没有捋顺,开头以为“零号生物”是外星人,然而直到电影结束,还没搞明白,它究竟是什么生物,与马山代表的翼人族又有何种关系?一个老套的少年成长故事,却缺少温情细腻的内心戏,“看完感觉还不如去加班2小时”。

“冲我来,别碰我的演员和主创,他们是最好的,有什么事冲我来。”面对部分措辞激烈的恶评,陆川第一次微博回应看似冲动,其实他套用了电影主人公马山的台词,喊话中含着寓意,“老话‘爱之深,责之切’,就是爱得越深,要求越高,责备得越狠,家人往往如此……”第二次他的回应中有了接受和理解,“谢谢那些支持这部电影的观众们。你们送给电影的每一朵小花,会绽放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两旁。也感谢那些严厉的批评……我会在泥潭里种出更好的荷花。”陆川三个微博连续发声,画出了导演面对“众议”的心理曲线。

 (2)

善意有洞察力的评论构成建设性的对话

电影作为大众艺术,必须接受观众从现实逻辑出发进行称量,评价影片的情节发展是否合理,人物的转变、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否让人信服。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授龚金平表示:“《749局》的主创者面对两极分化的评价,应该认真反思观众的评价是否在理;而有素养的观众面对有缺点的影片,不能满足于言语狂欢,有价值的评论,应该是心平气和的,也是敏锐且理性的;用嘲笑谩骂的方式无法指出影片失败的原因,不可能给创作者带来有益的启示。”尤其是,“善意的,有洞察力的评论,才能与创作者构成建设性的对话”。

“陆川电影中流淌着父辈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有着现实关怀和家国情怀,又有着不同于父辈的‘下一代’的追求和探索。他把曾经岁月的故事和人物转变为近未来的灾难片和青年精神成长的叙事,以期赢得年轻观众和国际市场。但因对749局神秘存在的难以解读的疏离感,情节转换中有某些断裂和生涩,也影响了普通观众的观影效果。”文艺评论家毛时安对《749局》展开了建设性的评论,他对记者表示,“观众对一部电影见仁见智是十分正常的,是文艺评论宽松的表征。但有些差评离开了艺术,只是逞一时口舌之快。对于《749局》的成败得失,我们需要实事求是的、有建设性的文艺评论,以利于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电影作为综合性、大众化的艺术样式,电影的接受美学离不开观众,面对观众的各种评论是电影主创必然的经历。《749局》的口碑“两极分化”上了热搜,这和观众对导演的心理预期相关,和近年中国科幻电影的崛起相关,也和观众不断开阔的电影视野、不断提高的审美诉求相关。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杨毅认为:“普通观众观影后的感受代表电影接受的主要群体,其意见理应得到重视,体现出观众在电影接受中的主体地位。”他认为,导演的观点无法左右观众的意见,更多是要对电影本身的质量负责,对观众和网友提出的问题应当客观地自我评价,努力提升电影的品质

《中国新闻周刊》发表的《为什么大家突然不爱看电影了?》和《传媒一号》的《史上最惨国庆档?影市强烈呼唤新鲜血液》分别从影视从业者和影评人/媒体人/观众的视角为我们提供观察、反思近期电影市场的视角。

01#

从影视从业者的角度

2024年电影市场经历去年的短暂红火后,又毫无预兆地跌入寒冬,尽管院线上映的新片在数量、类型丰富度上都相当可观,比如国庆档已映影片10部,除去中途撤档的《出入平安》《皮皮鲁和鲁西西之309暗室》,余下8部影片涵盖历史、战争、科幻、犯罪、动作、歌舞、喜剧、动画等类型元素,但观众仍然在不断流失。

以往有效吸引观众走入影院的“法宝”,如今在接连失效:

首先是演员

一方面活跃在银幕上的似乎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个演员,观众不禁审美疲劳;另一方面,一些老牌演员正在失去市场号召力,这在葛优身上尤为明显。在冯小刚贺岁喜剧引领票房的时期,葛优是当之无愧的“喜剧之王”,他的脸庞足以让人们相信这部电影“好看、好笑”。可二十年过去了,观众主力早已换成新一批人,“老一套”已不再有奇效。而即便是刘德华主演的《危机航班》,没有足够扎实的剧情,观众也很难买账。

其次是主创

宁浩对商业片的把控能力一直了得,从《疯狂的石头》到2019年的《疯狂的外星人》,他的“战绩”无可置疑,但今年的《红毯先生》(春节档)、《爆款好人》(国庆档)都惨遭票房与口碑滑铁卢,与之情况相似的还有徐峥(《逆行人生》、陈思成(《解密》)。

最后是话语度

舆论场的突变导致影片很可能因对社会议题的把控火候欠佳而遭遇危机,舆情成为影响电影票房命运的重要因素。而追踪市场低迷的根本原因,还是上游优质供给不足,去年释放库存后,尚没有后续力量补上,加之电影制作周期长、电影产量下降,不可避免地出现“旱期”。

02#

从影评人/媒体人/观众的角度

国庆档以及今年所有的档期,都深陷两大问题,一是缺少爆款,二是过于陈旧。今年国产院线电影中,除了《热辣滚烫》《周处除三害》《抓娃娃》以及引进片《异形:夺命舰》,再没有真正意义上引发大范围讨论的“爆款”,而去年光是暑期档就有《消失的她》《孤注一掷》《封神第一部》等。缺少头部的带动,档期票房上限自然受到限制。更尴尬的现象是,原本被寄予厚望,且首日票房显露“爆款”苗头的影片,后因质量问题票房持续走低,这便是《749局》的遭遇。而造成陈旧感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两类,或是影片本身积压多年,形式与内容上都已过时,或是主创人员与观众的真实需求脱节。

实际上,国庆档的影片大多都有积压的经历,《危机航班》早在2021年就已拍摄完成,《749局》制作周期更是长达8年,创作时所参考的潮流或许早已不符合时下的审美偏好,加之两部影片都依赖特效,数年前的制作技术已很难让观众满意。对于积压片扎堆出现的现象,《史上最惨国庆档?影市强烈呼唤新鲜血液》认为“这并非新片供给不足,反而暴露出行业谨慎的态度”,在行业一片萧条的情况下,许多片方只能暂时拿出旧货应付市场,防止出现更大的亏损。而主创创作理念与观众真实需求的脱节,可能应归结于主创走向高位后的心理变化。前文提到宁浩、徐峥、陈思成作为创作者所遭遇的品牌失效困境,他们过去也创作出多部接近人们日常关切之事的商业佳作,或许在身份逐渐变化后,他们观察、感受生活的视角也遭到部分遮蔽,我们不需要自认为投入巨大的悬浮之作,而是期盼着在内容与态度上足够真诚、足够向现实和观众敞开的新血液。

2024年10月11日起,《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在内地重映,其中《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2天票房便破2000万,超过不少在映新片。对于青黄不接的电影市场来说,重映经典电影是用于过渡的好选择。由于今年重映影片数量过多,出现了“重映元年”的说法,除了《哈利·波特》系列,《爱情神话》《海上钢琴师》《这个杀手不太冷》等影片也即将加入重映之列,这侧面印证了当下市场之疲软。

当“重映”集中出现,大家应该对这一现象本身稍作关注。《毒眸》推文《重映当如<哈利·波特>》由《哈利·波特》引出其他影片的重映情况,可为我们提供观点参考,推荐大家阅读。

电影重映的目的有多种,或是为了“救市”,或是为了给续集造势,比如《白蛇:浮生》上映时,系列前作《白蛇:缘起》重映,而《流浪地球2》3D版也与幕后纪录片《流浪地球2:再次冒险》“捆绑”上映。经典电影重映也并不意味着稳赚不赔,一些影片修复重制所耗费用可能不比重拍一部少,正因如此,不是所有的影片都值得拿出来再晃一圈,选对影片才能实现“重映”本被寄予的效果。

而《哈利·波特》系列的确是经过市场验证的作品,围绕原著小说,《哈利·波特》已经形成粉丝量稳定、庞大且持续扩充,粉丝文化体系完善的魔法宇宙。论流量,恐怕任何一部新开发的商业电影与之并置,都会黯然失色

2024年10月28日,第3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多部华语电影亮相,《乔妍的心事》《小小的我》《女儿的女儿》《我的朋友安德烈》《爸爸》5部影片入围主竞赛单元,《阳光俱乐部》《怒江》等影片参与展映,梁朝伟担任本届主竞赛单元的评委会主席。

在以此为平台走向世界的华语电影中,女性故事被更多人诉说、看见。《乔妍的心事》围绕大乔小乔姐妹展开,该片已在国内院线公映,尽管其对女性议题的处理引发争议,但至少是女性角色的主场。《小小的我》是杨荔钠导演的新作,她的“女性三部曲”(《春梦》《春潮》《妈妈!》)深入触及了女性生命之痛苦、之欢喜、之脆弱、之强大,让人不禁期待《小小的我》将会带来何种看待世界的新视角。

◉ 本届主竞赛入围名单:

《Adios Amigo》(哥伦比亚)导演:Ivan D.Gaona

《小小的我》(中国内地)导演:杨荔钠

《埋葬死者》(巴西)导演:马可·杜特拉

《军校生》(哈萨克斯坦)导演:阿迪尔汗·叶尔江诺夫

《女儿的女儿》(中国台湾)导演:黄熙

《英国人的信》(葡萄牙)导演:Sérgio Graciano

《正如其貌》(法国)导演:蒂埃里·德·佩雷蒂

《雨中的情欲》(日本)导演:片山慎三

《我的朋友安德烈》(中国内地)导演:董子健

《爸爸》(中国香港)导演:翁子光

《我保证,我会没事的》(斯洛伐克/捷克)导演:Katarina Gramatova

《最爱今日天空、我却无法言明》(日本)导演:大九明子

《敌》(日本)导演:吉田大八

《堵车》(罗马尼亚/比利时/荷兰)导演:Teodora Ana Mihai

《乔妍的心事》(中国内地)导演:赵德胤

[1]猫眼专业版.2024年国庆档电影数据洞察.https://mp.weixin.qq.com/s/nGTOxKSqjaZOGhIxQYAruA

[2]上观新闻.《志愿军:存亡之战》:血与火交织的家国叙事.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803622.html

[3]文汇网.《浴火之路》:叙事快感不掩现实力度.https://www.whb.cn/thirdParty/951657

[4]王雪瑛.电影品质提升呼唤建设性批评[N].文汇报,2024-10-08(005).

[5]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大家突然不爱看电影了?http://www.zgxwzk.chinanews.com.cn/wh/2024-10-28/23473.shtml

[6]传媒一号.史上最惨国庆档?影市强烈呼唤新鲜血液.https://mp.weixin.qq.com/s/byMc-Dr4JEDtwZ_5SdKotg

[7]毒眸.重映当如《哈利·波特》.https://mp.weixin.qq.com/s/AonFuBtbXM-8mVPBs-MZDg

作者小吾/

排版/MIF

编辑/驹子

戏梦电影考研
全国戏影考研头部机构,总录取人数为全国之首。辅导专业包含艺术学(学硕)、戏剧与影视(专硕)。创办7年,辅导院校30+所,累计上岸近千人。顶级教学团队,各院校针对小班辅导,全程陪伴,助你圆影戏之梦。 咨询添加XMFILM1或XMFILM3
 最新文章